-->

辰、備突第六十一
 



  1 城百步一突門,突門各為窯灶,灶入門四五尺,為其門上瓦屋,毋令水潦能入門中。吏主塞突門:用車兩輪,以木束之,塗其上,維置突門內,使度門廣狹,令之入門中四五尺。門旁為橐,充灶狀柴艾,寇即入,下輪而塞之,鼓橐而熏之。
  孫雲:“此篇前後疑有脫文。”餘按篇名“備突”,而此段所言止城內作突門以備敵,未言敵人如何來攻,其必有脫漏無疑。
  
  後漢書竇融傳:“公孫述令守突門。”注雲:“突門,守城之門。”六韜突戰篇,“百步一突門,門有行馬。”
  
  又通典一五二突門雲:“城內對敵營,自鑿城內為闇門,多少臨時,令厚五六寸勿穿,或于中夜於敵新來營列未定,精騎從突門躍出,擊其無備。”(參太白陰經校正)後世突門之用,大抵如此。
  
  窯即? 字,作灶如瓦? 之灶也,參下巳篇3節。
  
  灶入門四五尺,舊本作“竇入門”,但全段未嘗言竇,竇當灶之誤,謂灶設於門內四五尺處,用以燒艾熏敵人。為其門上瓦屋者,防灶被水濕,故建瓦屋以蓋之,參巳篇14。
  
  木輪加塗者,避敵人火燒,維置猶雲懸置,待敵入後,乃放下而塞之,計度門之寬窄,懸輪處約在門內四五尺。
  
  橐是風箱,見子篇93節。充,滿也。“狀”按即“裝”,言滿灶裝入柴艾。
  
  本節大意:(一)突門內置備? 灶,其內裝滿柴艾之類,門旁設風箱。(二)用木束兩車輪為一,懸掛突門之內,萬一敵人攻入,則放下車輪以阻其去路,同時燃著灶火,鼓風箱以熏之。
  
  2 塞穴門,以車兩走為? ,塗其上,以穴高下廣陝為度,令入穴中四五尺維置之,當穴者客爭伏門,轉而塞之。為窯容三員艾者,令其突入伏,入伏傅突一旁,以二橐守之勿離。
  
  此節實與前節相複,惟詳略互有不同。舊本錯入備城門篇,王移於備穴篇,孫、吳從之。餘按第一個“穴”字(穴門)得為“突”之訛,第二至第四個“穴 ”字(“以穴”,“穴中”及“當穴”)得為“門”字之訛,尤其是全節文義,與前節無甚出入也。況考六韜突戰篇雲:“百步一突門,門有行馬車騎居外,勇力銳士隱伏而處。”今本節言“客爭伏門”,又言“令其突入伏”,用意同乎六韜,應屬備突之證一。本節言“人伏傅突一旁”,不言傅穴,此應屬備突之證二。備穴篇12節之車輪轀,系懸掛以壓敵,本節之車? (即轀)系用以塞敵路,與前節同而與備穴篇異,此應屬備突之證三。根據上項理由,故將此一節移入本篇。
  
  “走”字舊無解,餘按輳、走同韻,止送氣不送氣小別,輳亦輪也。
  
  陝同狹,當穴應作當門(見前),故接言“客爭伏門”,“者 ”字衍。客爭伏門言敵人搶入我已設伏之突門也。
  
  員同丸,見巳篇3節。
  
  令其突兩句,舊本作“令亦突人伏尺伏付突一旁”,畢改“令其突入伏尺伏傅突一旁”,孫疑伏應作密,吳汝綸以“令其突人伏”為句,又改“尺伏”為“ 人伏”言人伏必傅著突之一旁也,吳毓江刪“
  人伏”兩字,謂是衍文,說各不同,均未盡合。“令其突入伏”畢改不誤,此突指敵人之突擊者,謂引之使入伏也。“人伏”兩字不能刪,此系指守方伏兵言之,謂當隱傅於突門之一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