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本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七 | |
|
|
即使如此,本田的梦想,也够宏大的了。请美国的一家大代理店替他销售7500辆,正要送货,发现对方虽曾一度答应,但情况可疑。 后来查明,原来本田说的是月额,而美国方面说的却是年额。美方拒绝说: “美国再怎么大,每月销7500辆也太岂有此理了。” 被汽车所排挤,在美国摩托车销路下降,摩托车正在被视为“乱跑乱撞族”的乘用之物。 对此,本田以“超级·卡布号”为中心,无论如何也想推销出去试试,把川岛喜八郎等三个人派出去了。然而第一个月仅仅卖了8辆。经过3个月,好容易卖出了50辆。前途是多难的。 7.53岁(昭和三十五年) 已经五十好几岁了,本田已经进入了培养接替自己的技术人员的时期。 为此,根据藤泽的建议,在这一年使研究部门独立,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它不受公司的组织制度的约束,是一座专门为了研究、开发的人们而建立的“城堡”。研究费为本田销售额的2.5%。 最高领导人为社长本田一个人。研究员虽然有资格制度,但都是平列的,没有上下级关系(镇尺型的组织)。 由研究员自己申报研究项目(自我申报主义),由一个人牵头编成小组,由他全面负责(一件一人主义)。 向着同一个或相似的课题,若干个小组之间,各自自由研究、自由竞争(并行异质竞争主义)。 随着这种竞争的进行,一面进行比较对照,研究就会遭到收敛(收敛主义)。 然后,将研究成果,由老手们组成的审评会进行评价,转向商品开发。 这一年,本田坦率地写了个东西,其中,关于研究所,是这样写的: “所谓生产厂家,不是像夜市的商人那样,在这儿卖完就完事的生意。如果你想长久地把生意做下去,当然你必须考虑用金钱所买不到的每天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行。我们公司之所以成立技术研究所,也就是为了这个。300个人,每个月使用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钱,光我们本公司就能够办展览会,在展览会上展出我们生产的各种各样的试产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感到自豪。我认为,你只要是看一看我们的车,就会一目了然,我们是不是仿造了人家的车子,照着别人的做。买现成的,也许轻松得多,但这样一来,就没有自己的明天了。” 开发再开发,改善再改善,把它们作为一项工程固定下来。 当然啰,所属工厂和承包配件厂,也对此采取能够顺应的态势。也可以说能够顺应,就是一个好的工厂的标志。 “有一种牢骚说本田的设计变更太多,但请不要忘记,越是使承包厂和销售店应付不了的,能够不断变更的工厂,才越是好的工厂。能够飞快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尽快地改变这种状况,如果不是工厂的指挥系统以及在一切方面的管理都相当通畅,是办不到的。等到在哪儿也卖不出去以后,才去考虑产品更新,那就会倒大霉。到那时就会矛盾重重,进退两难。所以,我决定总是在能够卖出去的时候,就实行产品更新。 只有在这时,产品更新才能作为有效的刺激剂,成为销售额更高的保障。 我的秘诀不是‘不惜爱情’,而是‘不惜产品更新’。这一秘诀,适用于一切。” 培养年轻人,信任年轻人,这一年,在铃鹿创办新工厂时也是如此,本田只是选定了厂址。 后来的事,他只是发出了一道指令说:“以全体社员的智慧,在铃鹿建设起一座模范工厂来。”建筑问题、技术问题、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近100亿元的工厂建设大事,全都交给年轻人了。 8.54岁(昭和三十六年) 到了这样的年纪,本田重新被人称呼为“战后虚无颓废派”起来。 “超级·卡布号”的库存积压,他若无其事地下令工厂在3月初的5天内停产。 这年冬天由于连续下大雪,加之铃鹿工厂的开机,“超级·卡布号” 又增加了产量,使得销售跟不上了。 本田断然地下令说: “生产过剩了,调整是理所当然的。” 他不拘于面子。如果说为此而被称为“颓废派”,那就是他的光荣。 不能像旧日本军那样,把退却叫做“转进”,来遮遮掩掩。退却就干净利落地说退却。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