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伏尔泰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二


  他第一次去海牙时就曾抱怨说在那里不能经常看到好的戏剧。在巴黎时,他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去一趟法兰西喜剧院看戏,并交了一些演员朋友。现在,在西雷这个地方,他差不多根本无法看到戏剧。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只好自己组织了一个业余剧团。他雇来工人把阁楼改建成小剧场,欢迎西雷镇的所有居民都来参加。尚鲍南夫人自然是不缺席的,就连临时来的客人有时也被指派演一个小角色。爱米莉的小女儿作小演员,夏德莱侯爵先生来的时候,也被要求上台表演。他笨拙的姿态常常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西雷美妙而宁静的生活也时常被一些小插曲打断。18世纪,在法国人们对尚古主义的争论比较大,其实无外乎两大类:赞成与反对。而赞成者也分为两类:文化尚古主义和生活尚古主义。前者认为古代社会的文化道德要优于文明社会,后者则认为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不及古代社会。让卢梭是前者的代表。

  这时,伏尔泰为表示反对尚古主义,写了一首哲理诗《摩登人物》。在这首诗中,伏尔泰用他讽刺而幽默的笔锋,嘲笑了远古时代人们过的一无所有的生活,原始人没有私有财产的观念是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教会所鼓吹的纯洁的爱其实不过是兽欲;那时的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只是因为无知和蒙昧。伏尔泰利用这首诗为他们当今的奢侈生活辩护,并直言自己喜欢过奢侈的生活:“人间乐园是我生活的地方。”有人评论说:《摩登时代》是“为爱享受的人,为快活、享乐、风雅和幸福的人辩护,是一首巴黎生活的颂歌”。

  鉴于以往的经验,伏尔泰知道他这首诗必定会给他招致不小的麻烦。因此他比往常更加谨慎地保存这部手稿,只把几部副本送给少数几个他认为可信赖的朋友,叮嘱他们不要向外流传。但是伏尔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朋友、吕松主教德比西伯爵突然得暴病死亡,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这首哲理诗。这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伏尔泰在诗中暗示亚当从未修剪过胡子,指甲太长,还享受着与夏娃的肉体关系。这些被教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1736年12月22日,身在西雷的伏尔泰和爱米莉收到伏尔泰的好友舍利厄公爵夫妇的一封告急信,向达了当局对《摩登人物》的不满。伏尔泰和夏德莱侯爵商量后,决定先出国去避一避。爱米莉把他送过法比边界。这一回西雷庄园的妙处显露出来了,他很轻易地逃离了法国。但是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出外旅行并不是一件伏尔泰所为之辩护的奢侈生活。爱米莉很担心寒冷的气候会使他的身体变坏。

  伏尔泰经过比利时到达了荷兰,这里是他初恋的地方。

  当他的《哲学通信》在法国被列为禁书时,却在荷兰被公开出版发行,并受到赞赏,轰动欧洲,一年之间连续再版十次。由此可见,荷兰的政治气氛和宗教气氛要比法国宽松的多。这一次伏尔泰来到荷兰,受到了最热情的欢迎,王室成员、政界要人、文化名人、学术界人士以及出版商,都来拜访他。他忘记了初逃法国的烦恼,在海牙努力地工作,修改自己以前的著作。

  在这同时,他的法国朋友们正在四处活动,以使他能早日返回西雷。夏德莱侯爵不断给国务秘书弗勒里红衣主教写信,里舍利厄公爵也在巴黎上下疏通。

  幸亏这个案子又是伏尔泰的老同学、警察总监埃罗主办。1737年3月伏尔泰又回到西雷庄园,重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幸福生活。

  爱米莉对自然科学的爱好,逐渐影响了伏尔泰。

  本来在英国时,伏尔泰对牛顿的科学贡献就已很有兴趣,现在在爱米莉的影响下,他更潜心于钻研牛顿的物理学和自然哲学。他的朋友们都不理解,不支持他这样做,可是伏尔泰仍固执地进行自己的研究上并着撰写《牛顿哲学原理》。当时,除了英国以外,很少有人能理解牛顿深奥难懂的科学成就。伏尔泰尝试着把牛顿的科学原理通俗化,使普通知识水平的人都能看懂。伏尔泰一生中的重要成就,都是在文学、艺术、历史方面,他对于科学其实并无突出的天赋和恒久的热情,但这次的工作却使他感到兴趣,并且确实是一件有益的工作。他把牛顿介绍给了法国人,并且他自己也从中得到益处。对科学的研究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哲学著作都有很大帮助。

  然而伏尔泰在研究牛顿的科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在其他方面的创作。他热爱历史,他的长篇史诗《亨利亚利》以及史书《查理十二史》都是他在历史方面的兴趣结成的硕果。而今,在西雷,他又在着手作一部史书《路易十四时代》。伏尔泰在流亡英国时,就已经在准备写这部历史方面的著作,如今在西雷的宁静岁月,正适于写作这样的书。并且在这段逍遥的时光中,他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思考,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政治观点,他把这些观点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表达出来。他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使人民享有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或者使最高权利巩固强化,无人非议。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