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甘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四 | |
|
|
在英人的统治下,亚洲文化的余烬,只是游丝不断地在各大学和学院中保持其静止的状态。差不多经过40余年,亚力加还是一个印回合办的大学,是一个在印度的回教文化中心,而加尔塞大学,为塞克文化中心,班拿勒斯大学,则为印度文化中心。但是这几个已陈旧的大学,都是依赖政府的,由政府供给维持的。甘地盼望要把这些大学改变为纯粹的亚洲文化中心。在1920年,他在亚米达巴得创立了古茶拉特国立大学。他的理想是团结印度。印度教徒的达摩法和回教徒的伊斯兰,便是两种宗教的柱石。他的宗旨是保存印度语言并用它作为全国革新的源泉。 甘地秉着他最公平的态度,“觉得系统式的亚洲文化的研究,并不次于要研究欧洲的科学”。圣斯克利特、阿拉伯、波斯、巴利和马伽狄等处文化的宝库,都应加以搜索,以便发现民族力的源泉。这种理想,并不是单要滋育或重述古代的文化,而是要凭借过去的风俗和近代的经验,以造成一种新的文化,换句话说,就是要综合影响印度的生活,或受印度本土的精神所影响,而生存于印度的各种文化,为一种新文化。这种综合自然而然地是沙德希式的,而不是美洲式的,即是各种文化,都有它应有的地位,而不是以一种优胜的文化并吞其他一切的文化,因为以一种文化并吞其他文化,其结果只是一个“人为和强制”的统一,而不是趋向于“调和”。在国立大学中,一切印度的宗教都有课程,印度教人可以研究可兰经,而回教徒也可研究沙斯塔剌斯。简单一句话,就是他不相信在人类中没有什么事不可拿出来讨论的,而他所摒弃的,也只能是这种摒弃的精神。印度斯坦的语言,已定为必修的科目,因为是圣斯克利特、痕都及乌耳都的通语。 校中不但由于研究的方法培养独立精神,而且特别注重职业的训练。 甘地盼望逐渐组织高等学校,使教育传播各乡镇,用以普及到一般的群众中去,所以不久便可将受教育与未受教育的两种阶级的致命的裂痕弥合起来。 并且因为儒雅的人都应受工艺的教育,而工农阶级,也应受文艺的训练,财富分配不均和社会哀怨的呼声,还可因而减少。 甘地反对欧洲的教育方法,因为只知一味发展智力,而藐视手工的训练,他要一切的学校,从小学至大学都编入手工的科目。他相信学童用纺织来代还学费,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他们由此可以学习做活,为独立生活做准备。至于进行心理的训练,甘地则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但是在学童未能正式受训练之前,应当预备一批合适的教员。 所以这种被甘地视为新教育基石的高等学校,也就是专为训练教员而设的。这种学校,并非是平常的学院或学堂,更适当一点,还是一种道院。 甘地在亚米达巴得的沙特雅格拉道院是他的师范学校,其中管束教员的规则,比管束学生的规则还多,并且教员都应作道院式的宣誓。在平常的宗教仪式中,这种宣誓,不过是纯粹的消极形式,在这种道院中,他们用一种积极的牺牲和博爱精神宣誓。他们宣誓包括了下列内容: 1.诚实的宣誓。平日不说谎,还不算是诚实。就是为国家的利益,也不应当说谎,这就是所谓诚实到底,就是因此而反对父母尊长,也是必须的。 2.戒杀的宣誓。一定要对自己认为不义的人,不加以伤害、不加以恨怒,并反而爱他,才算够足。要反对专制和暴虐,可是不要伤害专制者或暴虐者,只是用爱来征服他;就是因反抗他的命令而致于受刑至死也是甘心的。 3.独身的宣誓。如果不是独身,以上二种宣誓便差不多不能遵守。不以羡慕的眼睛看着妇女,还是不足。凡是兽的嗜欲,都应根本铲除,使思想上也没有淫邪的意念。假使入院的教员已经结婚了,便应以他的妻为他终身的朋友,而保持一种纯洁的关系。 4.节制口味。食物应当节约,保守清洁。非必需的或是足以刺激性欲的,都不能吃。 5.不偷盗的宣誓。不偷平常被认为是他人的财产,还是不足,假如消费了多于自己份额的东西,就是偷盗。 6.不拥有财产的宣誓。不拥有多量的财产,还是不足,凡是我们的肉欲所不绝对必需的,都不应当拥有,并常常想及简化我们的生活。 除了这几种主要的宣誓内容以外,还有下列几条次要的规则: 1.“沙德希”。凡是带有欺骗的嫌疑的物品,都不用它。凡是制造的物品,也皆不用,因为工人在厂里受了无限的苦楚,而制造品是他们劳动的产品。外国的货物和经过复杂的机器所造成的货物,都应本着一种爱护真理的精神拒绝它,改用本国土织的粗布。 2.无畏。凡是怀着畏惧之心作事的人,都不能作为真理的信徒。真理的信徒应当不怕帝王,不怕民众,不怕宗族,不怕家庭,不怕盗贼,不怕凶匪,不怕猛兽和不怕死。一个真无畏的人才能拿出真理的力量或灵魂的力量来抵抗他人。 这些要点拟定后,甘地还注意到了其他必要的条件,其中有二条是针对教员提出的,(一)自己操持体力上的工作,以此为学生做出表率;(二)熟悉印度各种主要的语言。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