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斯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八 | |
|
|
美国国务院和新闻机构、情报部门对红色中国既盛气凌人又十分仇视,但又急切地想了解对手。它们不允许开放中美新闻记者互访,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关于中国消息的二三手资料。他们在香港、台湾及其他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地方设立监听机构,或从与中国有联系的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员及有关人士那儿寻找信息;甚至派出高空侦察机去刺探情况,从那些败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逃出大陆的镇压对象这样一些人那儿搜集资料。但这都是不可靠的,很不全面和不真实的,只能满足那些仇视新中国的人的需要,而不能真正反映新中国的真相。充斥美国报刊、电台的政治谎言说多了使人产生怀疑。正如过去共产党被诬蔑为“赤匪”暴徒一样,现在在美国方面把中国描述成了“枷锁王国”,“中国公安部长是歪嘴的最大恐怖分子”,“中国在进行大屠杀”等等。也就难怪有的美国人抱怨“报纸使我烦躁,今天说中国要垮台,明天又说对我们的安全是严重威胁,究竟该相信什么”?美国政府和新闻机构的自相矛盾的宣传,把美国人民给弄糊涂了。 斯诺不能去中国亲眼目睹现状,他只能根据以往在中国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和了解的经历,从老朋友路易·艾黎、马海德那里了解的一点情况来判断分析,他也只能从远距离观察中国。艾黎告诉他,在中国“到处可见到新的稳定和信任”,最好是想办法来亲眼看一看。斯诺又从一位刚被中国释放回来的妇女那儿证实了路易·艾黎所说的是真实的。据此,他不断地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在《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年刊》上著文,要求美国政府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地位。他指出,抹煞中国的存在的政策是毫无意义的。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又专门介绍了人民中国总理周恩来是怎样的一位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处事镇静自若、能冷静分析、敏捷处理一切问题的人。他想以此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绝非蛮横无情无理智的统治者。 斯诺很想再去中国采访那些老“赤匪”,作些新的发现,让世界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了解真相。1957年机遇又来了,中国政府再次向斯诺发出邀请,而他却因《复始之旅》未完稿,加上经费问题,又一次被迫放弃。等他的著作问世后再寻求机会时,遇到了困难。他向有老关系的《伦敦每日先驱报》、《星期六晚邮报》等提出资助派遣要求的申请均遭否定。它们虽想派出有能力的记者前往中国,但担心斯诺的观点不合美英人士的口味,更担心斯诺已有的“共产主义支持者”的名声会给它们带来不利,因而宁愿放弃计划。《晚邮报》主编海勃斯自白道:“最终不愉快地结束了我与一位老朋友的关系了。” 斯诺一方面向政府提出出境签证请求,一方面寻找合作对象,最终得到了美国《展望》杂志主编的支持。在中国方面同意斯诺以作家身份入境时,美国方面却故意刁难要求斯诺以记者身份访华。当《展望》杂志同意派出斯诺,并预付斯诺旅行写作的稿费后,美国国务院却又要阻挠斯诺访华。美国当局一位公共事务高级官员私下对《展望》杂志主编说“斯诺这个人不行”,国务院发言人则公开说斯诺是个不可能作客观报道的记者,他同情和支持过中国共产党。他们试图劝阻《展望》杂志编辑部放弃对斯诺的支持,但《展望》杂志社却坚定地支持了斯诺,向国务院施加了压力,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不得不批准斯诺的请求。《展望》主编纳班脱·科尔斯为此作出了极大努力,为斯诺提供了帮助,但他自己却得罪了共和党人的朋友们。 1936年6月,斯诺冲破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苏区的封锁,成功地进入了“红色中国”,发现了“新大陆”,报道了世界性特大头号新闻,粉碎了“赤匪”谎话,让世界震惊。时隔24年之后的又一个6月份,斯诺冲破了白宫政府的重重阻挠,又要踏上那块神奇的土地,去揭开“今日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去报道一个又被封锁了10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是如此地惊人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不同,一个是内部封锁,一个是外部的封锁;一个是革命中的共产党,一个是执政的在国家建设中的共产党人。两次突入禁区的却都是一个人——埃德加·斯诺。 2.换了人间 当年带着隐色墨水信件、乘火车、藏在卡车厢、徒步跋涉进入“红区”的斯诺,现在手持护照、入境签证,乘坐飞机直往目的地——人民中国。1960年6月28日晨,在瑞士日内瓦机场,斯诺吻别了夫人和孩子,登上飞往中国的飞机。飞机起飞了,划破沉寂的天空,穿过厚厚的云层,飞翔在蓝天上,飞向斯诺心驰神往的第二故乡——大洋彼岸的红色中国。飞机在莫斯科上空折向东南,数小时后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目的地到达了,斯诺走出舱门,只见在骄阳下,老朋友们早已等候在那儿:路易·艾黎、马海德、爱泼斯坦来了,邓小平、龚澎、廖承志、徐冰、黄华和其他中国朋友来了。斯诺急速走下舷梯,与他们久久地拥抱在一起,说不完道不尽的友情、阔别多年的思念。朋友们为坚韧不屈、“顽固得像密苏里的骡子”的斯诺祝福。他感到无比温暖,又回到了老朋友中间,他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像32年前第一次踏上这块东方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一样,斯诺感到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一切见闻都是新闻。他毕竟离开中国已有20年了,而且是10年来第一次重操旧业进行海外旅行报道。他感到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对他的第二故乡进行全面报道,就像纠正关于“赤匪”的传闻一样,去纠正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对新中国的看法。他要用他的笔去宣传、介绍新的人民的中国,去影响改变美国人的态度和美国政府的对华立场与政策。他要传递重要信息,就如同当年转达中国共产党人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要求与主张一样,现在的中国需要和平外交,平等对话,平等往来。相同的是,此时又是周恩来为他草拟旅行采访计划,毛泽东允许他去他想去的地方,写他想写的报道,可以采访任何人。所不同的是,他要采访的范围比昔日的苏区要辽阔得多,要说服的是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斯诺感到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斯诺的采访计划包罗万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艺术、婚姻、娱乐、军队、工厂、农村、司法等等,从领导者到普通公民,他都要访问再访问,以求真实客观。他花了五个月时间,从东北的黑龙江到云南的西双版纳,从内蒙草原到江浙沿海,到陕北延安都走了一遍,共走访了14个省、19个主要城市、11个乡(那时称人民公社)。他与毛泽东长谈两次共10小时,又与周恩来促膝长谈。他还第一次见到了1936年授权写信给毛泽东的刘少奇和写隐色介绍信的柯庆施。 斯诺每天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采访,夜深人静时,还见他住房的灯光亮着,他在整理资料和采访的笔记。毛泽东主席对他说,20多年过去了,“我没有变,你也没有变”。在老朋友路易·艾黎的陪同下,斯诺沿着昔日走过的路线重新考察。他到了使他觉醒的百里灾区(萨拉齐)包头附近,这里已是工业厂房矗立,市镇繁荣,牧笛悠扬。他到了延安,毛泽东住过的窑洞已装上电灯。所到之处,都有政府官员的陪同,他参观了无数工厂、学校、军营、医院,深入乡村,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谈。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