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视智囊团的作用



  《战国策·楚策》中记载楚襄王做太子时当过齐国的人质,他回国的条件是献地500里给齐国。回国当上了楚王后,齐国便派人率领车马到楚国索要500里土地。
  虽然自己亲口答应,但这明显是乘人之危勒索人家,襄王不想给,就问计于慎子:“齐国要割去我们的土地500里,怎么办?”
  慎子说:“明天早朝,大王叫群臣献计。”
  果然,第二天早朝几位大臣都提出了主张。
  子良说:“不能不给。大王金口玉言,答应的又是强大的齐国,要是不给,别人就说大王不守信用,以后大王就在诸侯中不好说话。请先给他们,再夺回来。给他们是守信用,夺回来可显示我们的武力。所以我主张给。”
  昭常说:“不能给。君主不能嫌土地广大,而且500里实占去楚国一半。这样,君主虽名为大王,若失去了500里国土,实际上成了小地方官了,坚决不能给,昭常愿带兵去东地坚守!”
  大臣景鲤则说:“不能给呀!虽然是不能给,但仅靠我们楚国的力量又不能独力守住。大王金口玉言,既然答应了又不兑现,必然在天下人面前背上不义的名声,我们输了理,更是不能独自守住。我建议向秦国求救。”
  三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襄王不知怎么办,就把三人的计策一一告诉慎子,并问:“您说我该采用谁的计策呢?”
  慎子想了想说:“全部采用。”
  襄王以为慎子在开玩笑,立即恼火地拉下了脸:“你是什么意思?”
  慎子说:“我可按照他们的主意做,大王就可以收到像他们预见的效果。大王可派子良率车50乘,向齐国履行献地手续。第二天您可派昭常大司马,带兵前往东地驻守。第三天,您再派景鲤求救于秦。”
  襄王说:“行。”一切依计而行。
  子良到齐国交付手续,齐国人就同子良一同到楚国东地接收,昭常立即带兵抵抗,并说:“我租用主上土地,将生死与共!”
  齐国人就问子良是怎么回事,子良回答说:“我是受楚王命令而行动,这是昭常不把楚王与齐王放在眼里。你们发兵进攻吧!”
  齐王大怒,立即组织军队,大举进伐昭常,军队没有开出国境,秦国50万大军已逼近齐国边境,秦国指责齐王说:“你们扣押楚太子不让他回国继位,这是不仁;接着又要夺人500里国土,这是不义。如果你们把刀兵收起来那就没事了,如果你们动手,那我们也等着了。”
  齐王立即害怕了,就请子良回国,又派人去秦国谈和。这样,楚国不动刀枪,土地500里得以保全。
  这就是楚王听从慎子的主意,充分发挥智囊团的综合长处,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三人计策,缺一不可,三种计策运用次序颠倒也不行,尤其是没有慎子的独具慧眼、博采众长,更不行!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见识短,两个人见识长,就是这个意思。智囊团的意义就在这里。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一个行动计划便完满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