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朗性格从哪儿来



  性格形成不单纯是个人活动的结果,它还有着广泛的社会因素。这就决定了不能离开群体的活动而追求个体的完善。个体的完善只有在群体的活动之中才能实现。因此,性格培养必须在开放的系统中进行,必须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中去塑造自己。
  而要在开放的系统中进行性格培养,我们首先必须具有开放性的性格。所谓开放性性格,就是密切注视外部世界,积极进行社会交际,随时准备吸收社会上一切有益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潮和新的信息。在开放性的社会中,开放性性格是使我们适应时代变化、跟上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1.善于活动,长于交际
  开放性性格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善于活动、长于交际。也就是说,能够迅速和周围的人们建立起融洽关系,很快地沟通人际间的感情,善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鼓动别人和自己合作。对周围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能很快地了解,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广泛的社会交际是保持自己和社会联系的最重要的渠道,对于了解别人、了解社会起着一种“窗口”的作用。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自由地互通消息、交换情报,可以更快和更深刻地洞悉社会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大量的社会信息,诸如文艺活动、社会新闻、市场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新变化等等,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社会交际活动中得来的。看书看报也是取得信息的渠道,但是这种渠道只能提供信息海洋中有限的一部分,而且要经过编辑、印刷、发行过程,流速较慢。而社会交际则是跳过了印刷过程的消息渠道,流速自然要快得多,容量也要大得多。
  社会交际活动使人对外部世界反应丰富多彩,可以使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学到新的知识,从而扩大知识面。交际活动使人加入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从而可以弥补专业狭隘化的局限性,并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通过处理各种事情和与各种人打交道,能够锻炼和提高人们观察、应变、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国内外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幽默、机智、敏捷、乐观、合群等性格特征都和善于交际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像列宁、萧伯纳、鲁迅等等机智幽默、豁达开朗的人,全都是交际广泛的社会活动家。在现代社会,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如不具备交际能力,就不能有效地把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甚至择偶谈对象,姑娘们也大都喜欢在性格开朗豪爽的小伙子中觅取意中人。这些都说明,开放性性格已成为现代人性格的重要要求。
  社会交际也是人们相互沟通感情的桥梁。通过彼此交往增进了解和相互信任,既可以更好地和人融洽相处,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对于调节人们之间的感情、钝化或淡化某些无谓的矛盾有着积极的意义。人生在世,总免不了有一定的烦恼和忧愁。即使是无忧之人,如果把他一个人关在黑屋子里,时间久了他也会产生恐惧感。相反,如果一个人有广泛的交际,有很多的朋友,“知音时相勉”,有了苦闷,朋友就会给他带来安慰和力量。社会交际还有着满足心理需要的功能,像青春期的反孤独需要、安全感和归宿感的需要、自尊心和表现欲等等,都只有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敞开心灵,坦诚相见
  善于交际,是开放性性格的外在表现;而心灵敞开,则是开放性性格的内在表现。
  一个人交际范围的广度,反映着他性格开放的量的方面。而心灵敞开的程度,则反映着他性格开放的质的方面。积极与人交际,但并未敞开自己心灵的人,显然有开放性性格的表象,但是却没有开放性性格的实质。
  敞开思想、坦诚相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高节奏所需要的。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完成一项工作最讲究的是效率。我们的性格如果过分内向,就会妨碍和他人的正常交往,并给工作带来很多不利。比如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如果一方说话时保留的成分很多,那么,另一方就不能对他有较好的了解,因而对今后的相互协作就会带来困难。性格豁达,做事就爽快,个人生活的节奏也就跟上了时代生活的节奏,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人们不但在相互了解上,就是在谈情说爱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就是说,双方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少一些,而两者之间的了解则要很深,感情也要很深,如果没有开放性性格怎么能行呢?现在,社会上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的问题很突出,其中恐怕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的缘故。既然你那么内向,那么喜欢掩盖自己的内心,那么在这个高节奏的社会里,又有谁愿意花太多的时间来了解你呢?
  人们在性格上要追求和时代相适应的“开放美”,敞开心灵、坦诚相见,不要使自己城府太深,人为地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削弱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的纽带。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现代社会,精于世故使人莫测高深的人,没有人愿意与之交往。思想沟通、信息交流都是双向对流的,你能给别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别人才愿意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你能有新的思想启发他人,他人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城府过深的人,“见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既然你对别人净是虚语搪塞,别人在同你的交往中毫无收益,又有什么必要同你交往呢?城府太深,实在是自我孤立的愚昧之举。自我封闭造成的孤寂、单调、沉闷和由此而产生的狭隘、浅薄、偏见会扼杀青春的生命。当人生被顽固的封闭思想盘踞着灵魂时,自己的空间便越来越小,犹如置身于一个狭小的、荒无人烟的孤岛。在这个孤岛上,即使有超人的聪明才智,也无法在狭窄的空间里开阔视野、扩展思维、丰富自己的灵感和想像,一切天赋和灵感都会因此而窒息。
  敞开心灵、坦诚相见本来是人们相处中最基本的情感要求,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所有和自己相处的人都能敞开心扉、坦诚相见。但人就是这样怪,一方面要求别人和自己相处时敞开心扉,另一方面自己在和别人相处中又要掩盖自己的内心。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而是一种被扭曲了的非正常心理。被扭曲的原因,当然也有曾经受到感情伤害的因素,但更多的恐怕是出于一种对他人过于防范的狭隘心理。对他人没有基本的信任,人们之间也就难以敞开心灵、真诚相处了。“人对人是狼”,这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布斯刻画的谋取个人私利、互相敌视与仇恨的资产阶级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人是地狱”,这是萨特从存在主义立场出发,对人与人关系的悲观描述;“人对人是上帝”,这是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对人与人关系的带有空想性的描述。对我们来说,人对人既不是“豺狼”“地狱”,也不是“上帝”,人对人就是人。人的感情有相通的一面,人与人之间既不是天然亲密的也不是天然敌视的。我们对于他人既不要过于天真,也不应当过分地心存戒备。你和他人缺乏了解,可能正是你性格过于闭锁的结果。你对人敞开心灵,别人也会同样回报给你以信任。只要你胸怀坦荡、心地坦然,你就容易和他人建立起亲密融洽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性格的闭锁性产生于一种狭隘的自私心理。这种人如果有了某种经验或新的思想,害怕被别人学了去,因此采取自我封闭的办法,好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优势,实际上却同时也拒绝了别人的长处,这就难免转化为落后。显然,这是一种退步的措施,而不是进步的措施。封闭,是衰败的开始;而开放,才是生机勃勃的。萧伯纳说得好:“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实际上,思想交流不仅使人各获其二,有时还会发生质的变化。人的思想就其本性来说,是一种活的东西,它需要不断地触发和丰富,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有的时候,你对某个问题苦苦思索、得不到答案,一经和那些学有专长的人讨论一番,便恍然大悟,这就是思维共振产生了新的效应,这种新效应是由众人知识和思想的结合而产生的。知识只有在开放和交流中才是活的,如果我们有了新的思想和见解,拿出来交流吧!在各自心灵的王国和知识的领域之间,相互发放通行证吧!这将使他人受益,也将使你自己得到提高。
  3.胸怀宽广,兼容并包
  开放性性格不只是对相同的观念体系开放,也包括向不同的观念体系开放、向异己的心态开放。有一种人对于知音、对于朋友、对于志同道合者,有一种开放性的态度。而一碰到不同的观念体系,特别是碰到相反的主张,便关闭起心理交流的大门,甚至采取一种抵制和讨伐的态度。这种对于不同观念的“排斥异己”正是心理的开放性不彻底的表现。一个真正具有开放性性格的人,是不存“门户之见”的,他胸怀宽广、愿意接触和了解各种不同的观念和思想,而不只是拘泥于一种思想。他并不害怕思想观念上的异己力量,恰恰相反他对这种和自己观念相去甚远甚至相反的看法能够做到兼容并包,并认真地、饶有兴趣地分析和研究这些看法。这样,至少能使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使异己的观念有时只不过是一种谬误,他也会因此而从一个新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获益匪浅。人们的思想只有在各种思想的比较和互补中才能丰富,在经过不同观念的融会贯通后,思维才能进入更高的睿智。
  开放性性格必须以一种富于弹性的心理为基础。也许,只有富于弹性的头脑,才能实现高度的开放。所谓“弹性头脑”,就是不呆板、不机械、不僵化。缺乏弹性的头脑,不能容纳“异己”的观念,一切和自己观念不相吻合的东西都被拒之门外。它就像一个过滤器,经它一“过滤”,大量虽有价值但和自己观念不同的新鲜思想都被拒之门外,这就使得对新思想的吸收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有的人看问题常常带有一种“门户之见”,分为“你的思想”“我的思想”,争论问题、提出方案,总是希望自己的思想战胜他人的思想。因此,不是积极地吸收对方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而是努力论证自己的思想,千方百计地对别人的思想加以驳斥。这种对于他人思想盲目的抵制和排斥严重地阻碍着新观念的吸收和新思想的形成。现代青年在思想观念上也应当拆除门户之见,不分你的思想还是我的思想,应当兼容并包,在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互补中闪耀出新的思想火花,组合成新的思想。
  开放性性格还应表现为对你所不习惯的东西、对某些超出常规的新奇事物,只要它不违背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就要具有一种宽容态度,具备宽广的胸怀。对于一种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尽管你可能持有异议,但是你不必对它大加指责。各人都有在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按照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的权利。像各种新奇的服装、发型以至迪斯科舞等等,刚出来时,不是曾引起许多人反感吗?但后来都逐步地被人们所接受了。中国人在思维习惯上喜欢“大一统”“清一色”,看到违反常规的东西便斥之为“奇异”、加以讨伐,这形成了僵化和呆板的个性。有些西方民族是不怎么喜欢“大一统”的,他们认为过于单调就是呆板,喜欢丰富多彩、各有个性。因此,人人都想与众不同,谁也不认为这是怪异。正是这种思维习惯刺激了他们寻求不同点的创造欲望,使他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蹊径迭出。现代的中国人,也应当以一种开放性的眼光对待社会上的新奇事物。要鼓励表现和发展个性,鼓励标新立异,鼓励丰富多彩、与众不同,以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在社会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和生动化。
  4.思想敏锐,灵活善变
  开放性性格还表现为对社会变化的最密切的关注和最敏锐的分析。性格开放的人,不是凭老经验生活的人,也不是关起门来仅仅从书本中探求如何生活的人。他们热心研究的是现实的社会,他们主要是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中,去寻求适应的途径,寻求和社会相适应的生活和活动方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各方为了跻身竞争前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新产品。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现象变化迅速异常。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最灵活、最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最迅速地作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变化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
  在现代社会,如果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已经远远不够了,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对于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确实探索过、研究过,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著述,充满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你以为凭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头。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或不能把握变化的规律。一个发展节奏加快、组合形式复杂的社会,在不同的人们中产生了不同的际遇:对于那些适应力强的人来说,多一扇门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种变化就多一个机会;对那些适应力弱的人来说,多门等于没门,多机会等于无机会。性格封闭的人,不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无法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在多变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撞得鼻青脸肿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转的生活舞台,可能产生一种离心力,把一些不适应的弱者甩出去。
  怎样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呢?首先,在思想上对变化要有充分的准备。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各种新的东西犹如市场上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相互竞争,供你选择。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长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绝。如果以迟钝的、保守的眼光看待和对待今天的生活,就势必会被不断向前的生活新潮流远远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一个“不识时务”或“不合时宜”的人。其次,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任何程式、习惯和经验,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缚,随时拿出新的招数来应付新的情况,以快速的心理反应来对付快速变化的形势。传统的人常以一种“打井”的思维方式想问题,沿着笔直的思路深钻下去,并且矢志不移。当然也有钻出成果来的,但是因此而钻进死胡同的人亦屡见不鲜。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不要沿着自己的思路单线思考,而要立体钻研、全方位思考。就像地质钻探一样,这里试一试、那里钻一钻,钻不进去就赶快换个地方,直到找到能够钻进去的地方为止。锲而不舍,是传统社会的成功经验。但在高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目标的追求需要锲而不舍,但方法、途径却不一定非要锲而不舍不可。过分强调“锲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险。灵活转移却比锲而不舍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太快了,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深钻,钻得越久,离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距就有可能越远。遗憾的是,有些人对于灵活转移的必要性至今尚认识不足。当然,我们并不提倡见异思迁,做一件事三分钟热度,频繁地转移目标。但我们也反对头脑僵化、不知变化、“一条道走到黑”。我们主张的是志向和兴趣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说,应当根据自己对现实环境的新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条件,发挥个性所具有的自我调节的能动作用,不断地重新校正和确定方向、选择途径,以顺应新的社会现实。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跻身于强者行列的,多数并不是固执己见、碰了南墙不回头的人,而是思路灵活、知其不可、赶快转向的人。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社会的变化是如此迅速,凝固的兴趣将意味着自弃。如果一味以“锲而不舍”自诩,也许你顽强的毅力犹存,创造的精灵却早已悄悄地离你而去。
  性格的高度灵活性,还表现为具有反经验性的倾向。真正性格灵敏的人,不是把过去的成功经验当作灵丹妙药到处套用,而是坚信经验只能说明过去,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与未来。他们不会忘记经验的参考价值,但决不拘泥于它。事实上,经验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环节之一,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经验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受到个人智慧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及深度的限制。而且,人们的行动总是面向未来,而经验却只属于过去。现代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状况、变化程度和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程度,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比拟的。一项重大决策,其因素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功能之综合、时空跨度之大、参变量之众多、输出输人信息量之巨大,都是传统社会所不曾具有的。复杂多变的社会,大大加速了已有经验的陈旧化。死守着过去经验的人,难免会碰大钉子。
  5.广闻博见,志存高远
  开放性性格,不仅是对身边的小环境开放,更要对全球性的大系统开放。不只是满足于在很小的圈子内活动,而是积极地走南闯北、广闻博见,获得更多的参照系,对全局情况有更多的了解,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活跃。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社会正在越来越高的程度上联成一个整体,不但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的界限被打破,而且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也不断被打破。这种社会发展整体化的趋势,客观上要求人们具有更广阔的整体视野。在今天信息相通的世界舞台上,活动范围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视野狭窄、仅仅了解身边方寸之地的人已经很难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很难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现代社会里,这不仅是针对时间而言,也是针对空间而言的。传统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一地区与那一地区没有多少关联。身在此地,却去热心研究彼地的情况,并无用处。因此,人们只注意自己直接置身的环境就够了。但在现代社会,信息发展扩大了人们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相关性扩大了人们的视觉、听觉范围,人的周围世界的空间尺度大大缩小了。再加上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人们不但从感觉器官,而且从自己的亲身活动中,体验到了周围世界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科技革命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使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也就是说,同一个事件所涉及的参与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人的社会性和事件的社会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与这一变化相关联,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件日益具有全球、总体的性质。如果说,在古代,地球上的人类有几个相关性很小的文明中心的话;那么,在近代,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航海之后,人类的文明就基本上逐渐地连成了一片;而在现代,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生态、语言、生活方式,都以自己所具有的全球覆盖率的信息或行动能量,在影响着我们的时代。许多问题都以全球范围为其发展和解决的背景,高度发达的信息传递系统使全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情,很快就会被全世界所知晓。美国发生的谋杀案,很快地就由伦敦的报纸刊出;纽约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也会很快影响到巴黎市场的贸易。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人员互相流动,技术互相渗透,信息互相沟通,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贸易日益形成一个千丝万缕联在一起的网状整体。远隔万里的人,可能和你在同一条竞争的起跑线上。千里之遥的一项先进技术的发明、一个新产品的成功、一个大企业的兴起,可能很快就影响到你现在产品的生存和发展。比如,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就会影响我们国内的棉纺工业;世界石油价格下跌,马上就影响到我们的石油出口。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日益带有全球背景的社会,只有熟悉世界态势的人,才能深刻理解身边的各种事情。只有能够洞察全局状况的人,才能对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计。很明显,一支军队不熟悉世界各国的军事情报,就不能练好兵;一个企业不熟悉世界市场的变化趋势,就不能使自己的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关心那些发生在遥远地区的事情,并不单纯是为了猎奇,而是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处的环境放到社会的整体空间去认识,以使自己的行动更好地适应全局发展的趋势。
  性格开放的人不仅有广阔的视野,而且积极争取在广阔的领域内活动。封闭性的性格是以死守一地为特征的,他们迷恋于家园,把“离乡背井”看做一种不幸,终身封闭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内。而开放性性格正好相反,他们不甘心终身死守一地,渴望积极流动、走南闯北,去开眼界、见世面。在西方,有人曾经统计过,最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富有创新精神著称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个一生囿于一地的。许多西方青年把出国观光、远足旅行放在和吃、穿、住同样不可缺少的位置上,甚至为了一趟旅游而花费多年积攒的积蓄,这在我国一些青年看来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这种观光旅游,难道仅仅是为了玩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获得对世界更多、更广、更全面的认识。“流水不腐”,能够不断流动的水是活的;思想要活,也要在广阔的活动空间去流动。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生活,没有新的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想僵化。相反,一个人生活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的信息,可以思路大开。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复员军人和经常跑外的人占有很大比重。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应敏锐,领会很快,自然走在了别人前面。可见,现代人才只能在流动中形成。流动的生活可以增强人们预测未来的能力,因为社会总是处在不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区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区的明天。流动的生活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的探索精神和进取欲望。坐井观天者之所以容易满足,就是因为他并未发现未知的天地。流动的人能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更强烈地感到学无止境,从而就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流动的生活还可以使人历经更多的社会变化,培养更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旧中国有一种“闯江湖”的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因而谋生能力特别强。今天,敢于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的人,工作、职业、环境、地点的变化,也加强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总之,现代人是到了与画地为牢的自然经济所形成的“安土重迁”心理倾向彻底决裂的时候了。你要能顺应社会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番作为,你就不能偏安于一地、龟缩于一角,就要有“志在四方”的宏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