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成才的4大规律



  职业就像一个门槛,门里门外是你生活的两个不同的天地。有了职业,就等于迈进了“门槛”。但进门以后,优劣表现,却是因人而异的。人之成才,是人发展的最高标准,职业活动就是实现成才理想的“梯子”,能否发挥“梯子”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更优秀。这倒不是人人都自私,而是人的需求层次是逐级递增的,人不仅有吃、穿、住、行等生存需要,而且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视为更高的奋斗目标。表现不凡是人的社会地位的最宝贵的资本,同时也是人才的基本要求。
  因此,成才是人所共有的愿望,成才的过程就是在职业生涯中奋斗、实践、自我表现和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
  人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社会对某一特定的人的称谓,是指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能,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人才学认为,人才有“潜”“显”之分。所谓潜人才,是具有人才素质而没被社会发现和承认的人才,属于人才的潜伏状态;所谓显人才,是显露出人才素质被社会承认的人才,是人才的显露状态。人才“潜显说”、人才“素质论”,强调素质对于人才的规定性作用,把外在的社会条件看成影响因素,社会条件只能使人才有潜显的差别,却不能改变人才的本质,也并不影响人才的基本地位。
  职业学中的人才观点与上述观点不同,它认为人才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概念,而不是反映个人自身素质的概念。作为一个人,遗传的先天素质差别是有的,但大多数人的差别并不大。人的才智能力大多是后天实践得来的。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发挥潜能的过程,又是创造业绩,得到社会承认的过程,自然也是人才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的身上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适应时代需要,人能成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称为人才。如果你才能素质较高,由于环境的阻碍,才能无法发挥,或者发挥出来也不被承认,仍不是人才。这表明你缺乏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信心和意志的体现,是决定你能否成才的关键。
  所谓成才规律,最基本的就是职业成才规律。因为职业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你的社会价值很大一部分凝聚在职业活动中。没有职业,你连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谈不上锻炼、发展和自我完善,也就失去了与别人比较优劣、脱颖而出的手段。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有出类拔萃的行为表现,而这些表现正是在职业生涯实践中显露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知识结构和技术技巧要求,每个人从事职业活动都有得到锻炼,以至实践成才的机会。只要热爱所从事的职业、学习和钻研知识和技能、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谁都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人才。人才不是生来如此的天才,也不是谁也不能企及的怪才。人才是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间、地点,群体中有不同的人才标准。横向分不同的专业,每种职业中都有表现优异的人才;纵向分高级、中级、初级等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是根据个人在某一类职业中表现出来的能量的大小确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每一类职业都能成为人才,在每一个职业群体里也都有人才存在。
  在科研领域建树超群的是人才;在行政管理方面显露才华的是人才;在工业生产中的能工巧匠,以及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佼佼者也都是人才。人才现象是职业生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个别或偶然的现象。
  1.因子增长规律
  所谓因子是构成人才的必要因素。人才学认为人才的要素有五个方面,即:德,指社会思想、伦理道德和心理品质;才,指才能,包括各种能力和科学的方法论;学,指学问,包括各种知识;识,指业务领域的见识,包括其他各种生活领域的见识;体,指健康的身体。
  这些因子包括了先天的和后天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理的和心理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等等。随着各种人才因子在量上的不断积累,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人才因子的大量增长,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的飞跃,即从非人才而转化为人才。而人才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进至衰亡。这是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
  各类人才都是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中成就的。其发展过程常常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定型到定型,由无名到有名。急于求成,想走捷径,常常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2.才能聚焦规律
  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但各种才能的能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调集才能和精力形成聚焦能量,攻其一点,突破成才,这就是才能聚焦成才的规律。
  不能否认,世界上有少数天才人物,他们在很多领域都能做出杰出的贡献;但是就智力常态分布情况看,多数人需要“聚焦”才能成才。马克·吐温说:“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3.扬长避短规律
  人的才能幼芽具有质的多样性与量的差异性。这种差别是由天赋素质、后天实践与主观兴趣爱好不同产生的。一般而论,你是在最佳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扬长避短(或克短)走向成功的。
  扬长避短是成才过程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为所谓人才,都是以自己的一种或几种见长的才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扬长,首先认准自己的长处,即最佳才能,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自幼喜爱条件下的“水到渠成”式。
  志向朦胧条件下的“层层剥笋”式。
  情绪激动条件下的“忽然发现”式。
  社会调节条件下的“多次碰撞”式。
  才能之短,有的可以避,有的则不能避,只能克。克短,是为了更好的扬长。
  4.境遇协调规律
  人才的成长,处在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开放系统中,需要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一致,即在锤炼内在成才的因素的同时,不断认识环境、反馈调节、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才能达到成才目标。
  境遇协调可分为3个层次:大环境(时代)协调——适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要为进步事业谋利益;亚环境(职业)协调——利用有利条件,发掘潜在有利因素,改变不利条件,形成和谐向上的人才结构和工作气氛;小环境(家庭)协调——正确处理家庭关系,特别是爱情婚姻关系。
  如以调节类型来划分又可分为常态调节、顺境调节和逆境调节3种。
  常态调节的中心环节是战胜“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指的是人才成长过程遇到的社会惯性,即:有声誉的人才所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而潜人才的劳动成果则难以得到承认。战胜马太效应的调节战略是优势积累。
  顺境调节的中心环节是防止骄傲自满、粗心大意、不求上进,保持谦逊、细心、进取。
  逆境调节的中心环节是坚定意志、鼓起信心。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身处逆境,气馁志摇,只能被逆境挫败。
  你的生命周期包括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才能发展和社会表现是不一样的。
  幼年是你的才能萌芽时期,也是各种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应视为人才因子的最初积累期。
  青年是你发展的冒尖阶段,朝气蓬勃,勇于探索,没有包袱,最富有革新的精神。不少人是在青年时期脱颖而出的。你的人才因子积累到青年,就有条件发生质的飞跃而成才。
  中年是你发展的茁壮阶段,年富力强,工作效率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中间作用。
  老年是你发展的成熟阶段,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对中青年的成长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每个人的成才飞跃在时间上并不一致。在少年时期早熟成才的是极少数;拖到老年成才的也不多;青年时期冒尖成才的比较多,而在中年时期完成成才飞跃的最多。当然不同行业的人,其成才的时间不尽相同,成才的周期也各不一样。音乐、艺术、体育、数学、物理等学科的人才一般较早可以成才,中医、历史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一般成才较晚。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个共同的最佳年龄区。
  据统计,世界科技人员成才的最佳年龄区在25-45岁之间,其最佳峰值年龄为37岁左右。在中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科技人员的成才时间略有推迟,现在出成果的大都是40、50岁的人。要成才,就要顺应自然规律,抓住成才时机,发挥“梯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