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李商隐《隋宫》实录

作者:韩 军

是说杨广‘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话,那么现在他已经死了,成了地下鬼了,应该落泪、悔恨了吧,可是呢,他仍然不落泪、不悔恨,可以说是什么呢?——”“——见了棺材也不落泪。”学生顺口而答。‘对,死后他的灵魂仍然淫乐,仍然要做风流鬼,仍然惦念着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惦念着想欣赏荒淫舞曲《玉树后庭花》。”我接着发挥道。
  但是学生们仍然没有注意到两个词的妙处,这两个词是“若逢”和“岂宜”,难以体会这两个词的表现力。于是,我便这样问:“同学们,我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假如人死后真有灵魂,那么,杨广的灵魂会不会去找陈后主?第二,假如杨广和陈后主真的在地下见面了,那么杨广会不会询问《玉树后庭花》?”学生们不假思索回答:“会!”“当然会!“一定会!”“那么,我把‘若逢’二字改成‘必逢’,‘岂宜,改成‘一定’,好不好呢?”我问。学生沉吟片刻,有的读出了声音,在推敲这两组词语。“老师,我觉得那样改动之后有些死板!”“不如原诗更活泼。”“不如原诗更有意味。”我接话说:“也就是说,不如原诗更耐人咀嚼,更灵动。请大家把李商隐这两句诗反复吟诵一下,你是不是觉得李商隐这个人就在眼前呢?如果他在眼前,他是个什么形象?”我进一步启发。“应该是一副轻轻松松的样子。”一个说。“是嘻嘻哈哈的,不十分严肃的。”一个说。“好像跟杨广在开玩笑。”又一个说。“那么,换成‘必逢’和‘一定’后,大家再读读,再想象一下李商隐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形象?”我说。“李商隐的表情很严肃。一面无表情地严厉地斥责杨广。”我说:“哪一种情况表现出来的讽刺、挖苦、蔑视之意,更强烈、更尖锐呢?一轻轻松松的那一种。”学生一致同意。“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十分肯定的词,感情十分强烈的词,表达出来的效果,却不一定强烈;而用词看似不经意,词义也不确定,但是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十分强烈。大家看看,‘若逢’是设想、‘岂宜’是问句,都是这样的词,表现效果却出奇的好。请大家记下这样一些话,叫做‘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大家体味一下这首诗中的用字,就有这种特点。譬如,不缘、应是、于今、终古、若逢、岂宜,这六个词,都是平平常常、平淡无奇的,可是它们的表现力却非同一般,真可谓‘平字见奇’。”我把“平字见奇”四个字写在黑板上。
  “这首诗是咏史诗。一切咏史皆以讽今为目的。咏的是历史,却都是写给当朝皇帝的。李商隐这首诗,也许在告诫他们,统治者的行为本身,往往是国家兴亡、盛衰的根本原因。勤俭为民,当朝就会走向兴盛;奢侈为己,铺张淫逸,当朝就会走向衰亡。曾经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做‘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家知道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不知道。”“就是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在此意义上,李商隐写出的‘岂宜重问后庭花,这句话,是问杨广呢,还是问唐朝当朝皇帝?一问当朝皇帝!”我说:“也是问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有些激动。教室里鸦雀无声,看得出同学们有些震动了。
  最后,在大家的齐背声里,结束了教学。
  课讲完了,自我感觉良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