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全面关注 精心服务

作者:万技伟 黄井前




  曾经听了华东师大的一位教授的报告,他说:“如果有人问你是干什么的,你不能说你是教书的,而要说你是教‘人’的。书,只要弄懂了都会教,而教人就不一样,你得从各个方面去培养他、锻炼他、把他塑造成一个合格的人才,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他特别强调了“人”这个字,说得大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却陷入了沉思。
  的确,我们不能只是教“书”,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各有各的经历和特点的孩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是在教不同的“人”,我们不是服务于“书”而是服务于“人”,我们妻着眼于服务不同的学生,促进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咸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尽最大努力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才有保证。为此应做好下列服务工作:
  
  一、服务学生首先要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己终身学习、发展的巨大作用,并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亲近语文,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它。这就要求语文课所学的内容是有用、有效、有趣的,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在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中要能提供有效的服务,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以下做法是有益并且有效的。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开好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孩于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要讲究“趣”,在趣味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讲究“情”,在深厚的情谊中领会人生的曼妙;讲究“理”,在对人生世界的思索中进入文章、文学的殿堂。长期有意识地这样做,课堂就会鲜活起来。常见的导入方法有:
  温故而知新法。可选择在内容、写法、情趣上相近或大异其趣的已学过的课文导入,加深学生的印象。
  音乐歌曲导入法。如上海延安中学万技伟老师执教的《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这是高三一堂内容相对枯燥的复习课,但万老师恰当地使用了音乐导入,让不同时代的“两只蝴蝶”先后飞入课堂中,既有古典的美与深厚,又有流行的鲜活光彩,一开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这里,音乐就像一道活水,让学生们在以训练为主的课堂上依然兴致盎然。
  谜语导入法。如建平世纪中学黄井前老师上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的导入:“猜谜语是一项有趣的智力活动,现在我想让大家猜个字谜。”边说边在屏幕上点出了“为我一挥手——打一字谜”,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猜着,经过积极思考和教师的适时点拔,终于猜出是个“捂”字,然后才开始赏析诗歌。这嵌在当中的一句诗化成的谜显然也让人记忆深刻了。
  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导入法。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用“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来引起同学们对出了三个大文豪的这一家人的仰慕之情。
  此外,还有情感导入、哲理导入、故事导入、朗诵导入、悬念导入等等。只要对理解课文有益又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就不妨把它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一段充满哲理的话语,可能唤起积极的思考;一则小小的故事,可能打开年轻的心扉。一个个新鲜的导入,也会在唤醒同学们对语文的热情和兴趣中起到重要作用。
  
  2.合理创设课堂情境
  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总是要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而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和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实则也是为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爱学。
  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情境,以已有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心底的共鸣,深层次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与个性。
  比如特级教师余映潮在给初一的学生上《律诗二首》,在教他们怎么吟读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片段:
  老师吟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好,再试读一次。(学生再次吟读《过故人庄》)”
  师:这一次味道就读出来了,老师为你们喝彩。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揣摩揣摩,自己吟读《游山西村》。
  (学生自由吟读。老师请一女生吟读《游山西村》)
  师:“夜叩门”三个字还要读得有意境一点。
  (老师吟读:“从今若许闲来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师:要读出人家叩你家的门到你家来做客的快乐情感。
  在这个片段中,余映潮老师就是运用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指导:邀请别人,应该真诚,要“意味深长”,到好朋友家做客,心中欢喜,就要读得轻松快乐,这样的教法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再如万技伟老师《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教学实例中,请同学们设计不同的情景,使“今天星期六”这句话具有不同的含义。生活情景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创作力,使学生感性地了解了“语境义”,较好的找到了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的联系点,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生不曾有过的某些经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把学生的学习放到虚拟的但又能真切感受到的生活情境中。如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对山的陡峭缺乏直观感受,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的潘力老师在上《老山界》这篇课文时,就把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过老山界时的画面插入到课件中,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为学生理解分析课文提供了方便。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创设相关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深化语文学习。
  
  3.关注课外
  投入一点时间,关心同学其他课程学习中的语文问题(任何其他课程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语文,都是语文课的课外),看同学们爱看的书,听同学们乐听的歌,讨论他们喜欢的广告,和他们评说店家的招牌,和他们分享语文学习的乐趣。当他们发现唱歌是语文,广告是语文,动画片是语文,店家的招牌,特别是其他课的学习都是语文的时候,就会慢慢理解“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懂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技能这个一,应该在课外反三,这样的话,会引导学生慢慢地走近语文,使学生产生强大持久的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服务学生要创设优良的语文学习环境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因为当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关系时,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性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能真正有效果;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会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何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呢?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位置换到朋友、帮助者、指导者——服务者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