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初三后期的一堂作文评讲课实录

作者:王 君




  
  [写在这次公开课前]
  
  称这次公开课为“刀尖上的一次舞蹈”,原因有二:
  一是这段日子正是公开课遭受“诟病”的多事之秋,大大小小的语文报刊们似乎正联合起来炮轰“公开课”。青年教师“一课成名”自然早被抨击得一无是处,甚至连教学大师们的“示范课”“研究课”等等也正遭受质疑。但中国的现实向来如此,不管理论如何肆无忌惮漫天飞舞,老百姓们还得自过自的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就像中国的校园,虽然无数血气方刚的“改革者”们哇啦哇啦叫嚷着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公开课”一说,但中国的校长们是不会搭理这些前卫喧嚣的时髦理论的。我敢说,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绝不会淡出中国校园,这是理论不能支配而必须靠国情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
  这不是我今天想着重阐述的问题。我只是想说,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接受公开课的任务,无论如何有点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样不堪重负。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不顾世俗评判的潇洒之人,我必须在“公开课”和“常规课”之间找到一条“中庸之道”。要让听课老师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堂人人看了之后都可以“卡拉OK”一下的家常课,还要让人觉得有“看点”没有白跑一趟。我一直对某些人公开课彻底家常化的说法不以为然。这些人总是故作高深地轻易否定了上课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才钻研而来的文本解读或者教学技巧,甚至把这一切的探索和尝试一味归之于“作秀”或者“花哨”。其实,中国的课堂不是太“花哨”了,而是太沉寂了。你到广大普通中学的教学现场去看一看,如果被专家们批判的“花哨”能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或者学生投我们语文课堂的赞成票就会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公开课本就是课堂研究的一种高级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抛砖引玉,就是要超越创新,就是要打磨新人,就是要提醇成果。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技艺,公开课的追求都应该在常规课之上,唯有如此,才会激活常规课,才会产生对常规课的引领实效。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接受这堂公开课的任务的时候,我所任教的班级已经在作中考的最后二十天的冲刺了。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无法超脱于考试的压力。我敢说,这一定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视野最狭窄、语文感觉最麻木、语文追求最功利的时候。这个阶段呈现的公开课的真实状态似乎应该是高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阴霾的天空下把应试的舞跳得更娴熟和更投入。
  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这堂应试作文课最后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尽管这节课起点是如何感动判卷老师,终点却必须要落于作文的本质。起于“考试”而最后跳出“考试”,要积极地诱导学生去思考打动人心与体现作文本质的必然联系。
  我不敢说能力的培养、心性的熏陶和应试的训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业内人也知道,这其中巨大的落差足以堵塞语文的魅力之泉。
  但我别无选择。
  我必须要上这样一堂课:既是公开课,又是家常课;既是应试训练课,又是情感激发课。
  于是,就有了这次在刀尖上的舞蹈。
  
  [课堂实录]
  
  上课了,我板书: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
  没有导语,我只告诉大家,这堂课我们继续评讲第三次月考的试卷。昨天讲了阅读和基础,今天说说作文。还有二十多天大家就要写初中三年的真正“压轴之作”了,这堂课,就算给大家加加油。
  这次月考年级的全部作文都是我批改的。我让大家猜猜我改作文时候的心情。有人说是“郁闷”,有人说是“痛苦”,还有人说是“伤心”等等。我说,老师确实感觉很压抑,因为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能够打动我的心的很少,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的“打动我的心”几个字上打上了着重符号。作文不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这直接后果是什么?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几个孩子在下边调皮:“那自然是得不到好分数哟!”对!我严肃却又戏谑地说,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作文如何打动人心的问题。
  我们现在做第一件事情,我说,大伙儿来评价评价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看它是不是一个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的题目。
  我把作文题目板书在了黑板上:生活,需要——
  我请第一组的同学挨着秩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示他们不用举手。几个同学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目,选材很宽泛,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然后我作结说,大家的评价很客观,这就是一个万金油似的题目(大家又笑),一个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题目,一个要送分到各位同学手中的题目。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题目,却让我这个评卷老师读得痛苦不堪恹恹欲睡。你们说,我们的作文是不是还有严重问题啊?大家点头,都若有所思。
  那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考试的优秀作文,贴在教室后边的墙壁上的,都是上了五十分的作文,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后的心得。注意,你的发言要集中到这些作文靠什么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这个问题上。
  杨雅云站起来说她比较感兴趣的是《生活,需要哲学》这篇,她说,这篇作文,打动人心的地方很多,但最让人难忘的是“思想”。我点头,板书“思想”两个字。
  接着是杨羚箐起来发言。她介绍的是九班许菁的《生活需要合脚鞋》。这个题目很生僻,我让她先介绍一下内容。原来许菁写的是对世界经典童话《灰姑娘》的创新解读。其主题思想是号召少男少女们不要耽于幻想,等待着从天而降一双水晶鞋,而应该用自己脚下的合脚鞋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杨羚箐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先声夺人,内容又独辟蹊径。它到底靠什么打动人?还是思想。底下何语婷小声地接嘴,“还有创意!”我捕捉到了这两个词语,然后马上写到了黑板上。我告诉大家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大概有3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微笑》,4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勇气》,2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挫折》,大家算算,剩下的比例还有多大。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我说,王老师在“微笑、勇气、挫折”中早就微笑不起来了,这个时候突然看到《生活,需要哲学》《生活,需要合脚鞋》这类的标题,那情绪哪有不上来的道理?
  我给了四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然后转话题说自己,每一位同学都来表扬表扬自己的作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自己的作文在哪一点上最可能打动人心。我示意何语婷小组挨着座次说下去。
  孩子们兴奋起来。何语婷说她的作文题目是《生活,需要成长》,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她赋予了“成长”新的含义。李想说她的题目是《生活,需要摆渡》,最打动人心的是标题和创意。高洁说她写的是《生活,需要泪水》,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逆向思维。最有趣味儿的是伍勇俊,他说他写的是《生活,需要一件新衣服》,他反复强调自己觉得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语言。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说,同学们,看来大家非常看重写作的“思想、创意、文采”的问题,这当然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