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SOLO分类法在学业评价上的应用

作者:李 冰




  一、SOLO分类法
  
  SOLO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Learning Outcome,即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法。SOLO分类法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发展阶段学说,是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从这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中区分开来。他们认为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无法直接去测量的,称其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而把一个人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称为“可观测学习成果的结构(SOLO)”。HCS是相对稳定,而且是不依赖于教学的,可用来作为学生的标记,并非学生在某个特定的测试中的表现。而我们关心的并不是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而是关心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即寻找学生学习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
  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SOLO分类法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SOLO分类法在学校教学的两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学习目标的界定阶段:二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阶段。
  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依据学生对于某一学科问题的回答所表现出的思维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把学生的表现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结构层次: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结构。
  (1)前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和解答都很混乱。答案可能并不为大众所接受,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作出的回答是对于问题的重复,或者根本就没有弄清楚题目。
  (2)单一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理清问题的线索,明白问题的指向。从文中的相关内容中找到了从一个方面回答问题的点,但是回答只能联系到一个事件,没有一致性。从这一点很快地就得到结论,因此有可能对于问题的回答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3)多元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点。但是不能把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虽然能够把握问题的线索和多个相关的素材,但是仅能联系有限的孤立的事件,很快做出结论,不能深入地对各个问题之间作出联系。
  (4)关联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整合各个部分的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或是在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进行概括和归纳。而且在给定的系统内没有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只能在一个路径上做出结论,在系统之外可能会出现不一致。
  (5)拓展结构: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强的钻研和创新意识。能够把握问题线索和相关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以此做出推论。能在新的情境中进行归纳和演绎。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允许开放式的结论以及符合逻辑的对于统一问题的不同的解答。
  
  二、SOLO分类法在写作评价上的应用
  
  SOLO分类法作为一种质性的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历史、地理、数学、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SOLO分类法在英语国家的学科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但是未曾在我国的学业评价上应用过。在此我们具体介绍SOLO分类法在国外的母语评价上的应用,特别是尝试在写作评价上使用这一分类法,希望对于我们有所借鉴。
  1,SOLO分类法应用于写作评价的可行性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心理活动、思维活动。学生写作作品中的字、词、句都是展现其思维轨迹的物质外壳,“写作即思维”。学生在写作前的构思活动,就是由于某一触动(具体写作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而引起头脑中“丰富、深厚而又生动、活跃的生活积累”与“作者在阅读、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或启发,想象的彩翼便突破时空界限,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最终“汇集成一股巨浪滚滚向前。”在接下来的具体写作过程中“转入更为具体、深入的活动之中。”“把动笔前的构思种种,一边思考、一边落实在文字上”(严杰《写作心理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即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记录、表述形成文本。可见通过作文这一精神产品,我们可以洞悉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如何通过学生的作文来辨别学生处于何种思维水平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写作评价,特别是在考试中的作文评分上使用定量的标准参照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对于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数分配。然后把各项分数累加起来。结果是这种累加并不能呈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不能很好地说明写作这一“精神产品”的实质。就如同把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加在一起,相加的结果是我们不能得到任何有益的东西。使用SOLO分类法对于写作进行的评价恰恰可以看出学生在具体的写作中的思维结构复杂程度,对于学生进行更为质性的评价。SOLO分类法具体应用在写作教学上既可以帮助我们界定写作教学的学习目标,又可以对于学生的写作成果加以评价。
  2,SOLO分类法在具体的学生作文评价中的应用
  (1)前结构:前结构写作表现出无序性,文章内容不连贯,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字呈现,给人一些转瞬即逝的印象。这种写作是以作者为中心的,依据皮亚杰的说法是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因素。
  (2)单一结构: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仅能够使用一个因素(通常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事件)。文章以单一线索呈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流水账”。语言使用方面平淡无奇,文章整体高度具象化,而且比较简单,其中几乎没有任何想象的因素。
  (3)多元结构:通常具有较强的一条故事线索,一些基本的方面(例如,正字、标点、书写)都较好,并且能够选择适当的叙事手法,但是各个方面不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文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墨守成规,平淡而缺乏想象,叙述过程中不变换人称,还有一些陈词滥调的表达(例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之类的学生作文常见的开头表达方式)。
  (4)关联结构:写作中的多个因素能够交融在一起,文章的整体呈现较为新颖和巧妙。能够在其中运用对比,例如,对照人们的所想、所感、所为,进而制造紧张气氛。能够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作,对于人物性格和环境有充分的描写,在某些词语的运用上较为出彩。语言表达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但是内容仍局限于作者所选取的某些特定情境。
  (5)拓展结构:处于拓展结构层次的写作除了具备上述多元结构及关联结构所涉及的主要特征外,还具有另外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能够超越现有情境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含义。并且结尾能够让人有所回味;二是对于多种写作手段的创新运用,表达多重的含义。文本本身能够超越具象的描写表达深层的意义,即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意义。总体而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