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接受任务,明确要求

作者:佚名




  语言基本素材指的是语言本身。是对语言的感性把握。对中学生来说,基本语言素材不仅包括字、词、句式,而且包括语段和语篇。积累语言素材工作的核心就是积淀丰富的语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和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是指对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最有用的知识,属于语文规律的陈述性知识。这种知识至少可以从汉语言学、语用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中精要提取。对中学生来说,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汉语拼音规则,普通话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汉字构字常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词语的含义,字(词)的分类、一字(词)多义、辨析同义和反义,领会字(词)义的大小、交叉、褒贬,词语的积累,短语(字组)的结构,汉语表意的特征、句子表意的因素、单句的组成、复句的主要类型、常见关联词的用法、基本的句型和句式、结构复杂的句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型和句式的变化,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18个虚词、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里的用法等。语用学方面的知识包括:交际言语、文学言语和科学言语的语体常识,语境,言语意图,合作、得体、礼貌等语用原则,交往功能,简明、连贯、得体语言的规范和锤炼。文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文章的构成因素、段落的性质、构造和类型,主要的表达方式。常用的文章体裁,文章的文体知识、多角度观察,辩证思考作者思路和文章结构。文章的逻辑,文章的章法,段落衔接和整体布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文章的创意,文章的构思,素材和题材,行文和修改,文章的情和理质疑、阐发和评价。文艺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常识,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认识文学的观念,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文学语言的革新,文学作品新结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态、塑造方式、价值判断,文学的风格,文学的创作方法,文学鉴赏和批评,等等的常识,我国文学发展的简况。
  
  (三)语文基本技能
  语文基本技能是指在进行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中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方式方法,属于言语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它能指导学生直接、有效地从事言语交往活动,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和技法。说通俗些,就是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进行口语交际、如何写作。以阅读为例,朗读与默读,从学校阅读教学的效度多向分析出来的基础阅读链。下属“选读术”“精读术”“问读术”“略读术”“参读术”“速读术”等六类阅读技术和25种阅读法。精读方法系列:朗读涵泳法、疑问思辨法、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略读方法系列: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速读方法系列: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循章归旨法、意会神摄法。以写作为例,初中生书面言语生成的心智技能训练的步骤为:“计划一构思一转换一执行一调整”。相对应的,写作聚材方法系列:三维观察法、采访调查法、阅读记忆法。构思发想方法系列:广泛发想、反复发想、变化发想、连锁发想、迅捷发想。段落衔接方法系列:自然衔接(时间、空间、联想)、逻辑衔接(因果、归纳、演绎、类比)、意会衔接(总分、并列、递进、补充、转折)、形式衔接(过渡词句,过渡段落)、技巧衔接(正逆接、急缓接、远近接、明暗接)等等。
  此外,语文学科是百科的基础,服务于其他学科的一般学习技能技巧也应作为语文教养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容忽视;学生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应承担基本的主要的责任。这是其他学科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语文学科基础性的体现。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以前主要发展的是写实的日常交际言语语体的语文能力,进入初中学习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以成熟的科学言语语体呈现。科学言语语体以抽象概念、准确判断、逻辑推理为特征,既不同于学生熟识的传情达意、实事求是的交际言语语体,也不同于大多数语文教材中虚构形象、求美求善的艺术言语语体。语文教学应相应地促进学生科学语体的发展。
  
  二、教育方面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各门课程、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自然是确定语文教育方面要求的依据。的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职责。每位教师应责无旁贷,终身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同时,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育人是教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教书没有为育人服务,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这种教书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有关教育方面的要求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共同承担的一般任务要求。一般任务是各门学科共同的任务,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理应担当起培养德、智、体、美、劳、交往、心理等全面发展的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共同任务。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思想、情感的人文因素,在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的教育方面得天独厚,有着更多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不能忽视一般任务,而且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好地完成它所肩负的一般任务。当然,各门课程都是通过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自身的特点来完成一般教育任务,语文也绝不能例外。语文课堂中的“教育”不是就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和学生凭空谈论在这个内容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而是透过语文的工具性,立足言语形式即语文训练去揭示应当怎样理解、怎样表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要授之以“渔”,训练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言语形式”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言语内容”,这才是最具有操作性的人文教育。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把握住语文自身的学科特点,在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特殊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一般任务。
  
  三、发展方面的要求
  
  这也是各门课程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语文亦有一份特定的职责。毫无疑问,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在学生的精神成长中占着重要地位。语言和思维互为存在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在思维中存在;语言和思维相互适应发展,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在整个中学时期内,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着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