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落实新课程,贵在新套路
作者:胡家曙
证达成。这里有两方面至关重要的原因:一是作为基础目标,它是其他目标实现的条件,语文应用能力上不去,语文审美和探究能力就受到极大制约,语文素养也就相应难以提高;二是作为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加上测评的可操作性,语文应用能力也是高考的最主要的考查内容。可见,无论是从语文素养提高的角度,还是接受高考检验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语文应用能力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于怎样把重视变为措施,关键还是要做好精读和训练的工作。这方面的经验大家都很丰富,不过,为了不过于挤压学生有限的泛读和探究的时间,精读和训练一定要精选材料,提高效率。
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作为发展层次的目标,有着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审美过程是享受语文、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的有益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自发地进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兴趣,提升情趣,引导方法,激励学生从审美走向创造美。探究能力是一般应用能力的向前延伸,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14]。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选修课,选择一些具体的自主探究专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
语文素养作为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向,其概念提出的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它的主体由工具性内涵和人文性内涵构成,但又不是能力和人文的简单相加。正因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提高就需要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而在阶段性学习时,它容易被虚化。针对这种情况,从教师而言,一要在内容上突出学习重点,以硬的带动软的;二要在机制上加以引导,以实的带动虚的。从内容上看。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培养善于学习的习惯。大家有一个共识,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多地依赖多读和多写,尤其是多读。所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取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大量地“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15];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精品文章,记诵好词好段好篇,变成自己的语文积淀。机制上,把容易虚化的过程实在化,贵在落实学习时的组织建设和激励措施。比如,为了引导多读书,可以成立读书会,大家共同组建动态的小书库,组织读书、演讲等比赛,有这么一个组织在,自然会起到教师想不到的作用;再比如,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成立文学社,编辑社刊社报,这样做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家都相信,如果学生养成主动钻研的兴趣,那比教师讲什么都管用。
①⑤巢宗祺《谈谈语文素养》,《语文学习》2004.3
②《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
③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④⑥⑧⑨⑩[11][12][13][14][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⑦刘康民《高一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6
[12]胡家曙《新课标理念下的研究性作文新模式》,《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3.6
安徽巢湖市第一中学 2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