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作者:曹勇军
学完“苏轼专题”,怎样让学生最后从苏词中跳出来,“出乎其外”,获得一种整体的观照?我让学生用“词题:×××”的格式,概括每首词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法,经过探讨得出结论:《卜算子》:红尘之上的人生之痛;《定风波》:苏东坡的黄州宣言;《水龙吟》:杨花其貌,离人其魂;《江城子》:苏轼版的“人鬼情未了”。学生充满创意的“新式标题”,不仅比较准确地概括这几首词的内容或表现手法,而且具有现代生活的气息,极大地提升了鉴赏的质量。又如“杜甫专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我让学生用一句现代诗概括老杜其人其诗。学生经过讨论,选择了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的深沉”,一下子学习的内容就被照亮了,学生的思想燃烧起来,那些1000多年前满是苦难的诗句,不再是独立于学生情感生命之外的存在,而成为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他者”。
像这类微型的探究题,可深可浅,充满灵气,既有探究价值又不乏语文味,应该在选修课教学中大力倡导。
教唐诗宋词,不仅要教出语文味,还要教出唐诗宋词的鉴赏味来。怎样“入味”?首先教师要读书,补充专业化背景知识。教师要善于从浩繁的资料中扒出其中的“碎金散银”,选择那些有价值的观点、资料,甚至独到的鉴赏语录和行话,糅合组织到教学中,推动课堂的鉴赏教学。如教宋词的过程中,我就选择介绍了俞平伯《读词偶得》中的话,“五代之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总结词几个发展阶段的特色;学习了晚唐五代词后,我问学生喜不喜欢词,学生都说喜欢,我又问为什么喜欢,在学生阐述了他们的感性理由后,我分别介绍了王国维、缪钺、叶嘉莹诸家对词体美学品格的经典说法,让学生对词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教师心里要有宝贝,要重视自己的鉴赏体验、审美积累,掏出来给学生,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辛弃疾的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我就对诗词中的山水作了引申:古典文学中写“亭台楼阁”的很多。“亭台楼阁”是一个独特的抒情空间,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仁者动,智者静”,形成了后世的登临之美。但是“登山”和“临水”的美学品格是不一样的,大凡写到山的诗词,往往偏于刚性的壮美;而大凡写到水的诗歌,则多表现那种南国型的、比较柔性的美感。这首《水龙吟》山水兼写,既有如水般的灵动,更有如山般的壮阔。
江苏南京第十三中学 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