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

作者:张心科




  
  2.选文教学功能:编者预设?教师开发?
  编者往往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配套的教学参考用书来预设选文的教学功能。过去不少教师完全遵从编者所预设的选文教学功能,结果像有人批判的那样,上课“只好照本宣科,成为教参的传声筒,在课堂上坚守所谓正确的解释,从而被迫走向垄断集权,所以教师硬灌,学生被迫接受的现象普遍存在”。{25}但现代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并不以为自己预设的教学功能就是完全恰当的,为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往往鼓励教师对选文教学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如人教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的编者在 在编写教师教学用书时,注意到“从广大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给教师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的个性”。{26}如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八年级(上册)的编者在“编写说明”中指出:“本书……留有充分的余地,让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独立自主地运用教科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实验教科书,要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地本班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27}
  所以,教师在开发选文的教学功能时,首先要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配套的参考用书来探寻编者的意图,发掘编者所初步预设的选文教学功能,进而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这就是B层面中所说的“教教材”。如果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教科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例如,目前多套教科书大多以主题或题材为主组织选文单元,有些教师受这种编写方式和语文教学要张扬人文性的影响,又加上对提倡创造性阅读观念误解,而不考虑教科书编者所预设的选文教学功能,结果有时把选文当成单一的“引子”文而完全按B层面中所说的“用教材教”,上《背影》时整堂课都在讨论文中父亲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我”的流泪、自责是否煽情太脆弱等等。当然,教师如果认为编者所预设的选文教学功能不当,即选文自身的特点难以发挥所预设的某种教学功能,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发它新的教学功能,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内容;或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等不同而认为教学中没有必要让选文发挥编者所预设的所有教学功能,则可以只选择其中的几重教学功能,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内容,这就是B层面中所说的在“教教材”基础上“用教材教”。
  
  {1}{3}{4}{5}{9}{10}{11}{16}{17}{18}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178、171、181、171、182-183、152、179、179、178、179页。
  {2}叶圣陶著《文章例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第1-7页。
  {6}{7}夏丏尊、叶绍钧合编《初中国文科教学自修用·国文百八课》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第118、125页。
  {8}{15}夏丏尊、叶圣陶著《文心》,三联书店,2005,第1、78、99页。
  {12}夏丏尊、叶圣陶著《文章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第2-5页;
  {13}夏丏尊、叶圣陶、宋云杉、陈望道合编《开明国文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第133-115页。
  {14}李冲锋《语文教材是例子更是引子》,《语文教学之友》,2004.4
  {19}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第155-156页。
  {20}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7
  {21}{22}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第263-265、277页。
  {23}林富明《“用教材教”的基础是“教教材”——谈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语文建设》,2007.11
  {24}{25}刘吉英《冲破封闭的樊篱,重建开放的舞台——谈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灵活性》,《语文建设》,2007.10
  {26}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第1、2页。
  {27}洪宗礼主编《语文·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第1、3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