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选修教学的目标设计

作者:曹勇军




  上选修课学生会经常遇到困难,出现读不懂作品的情况,怎么办?阿斯塔菲耶夫《女歌手》是一篇典型的俄罗斯散文,很有特色,但与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大不相同,学生普遍反映读不大懂。有位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大胆取舍,把目标定位在文章“写的是什么”这个核心上。他先明确提出课前自读目标,让学生分四步走:第一步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二步概括作者情感态度与文章的主旨;第三步找出全文中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第四步提出阅读后不理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筛选、集中学生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模块、专题的教学重点,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分析小姑娘形象,体会对照手法对塑造人物的作用;第二,诵读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三,与本专题其他写人散文比较,探讨本文独特的写作风格。由于定位准确,拎出关键内容,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过程清晰有效,不仅理解了文本,教学中还生成了丰富的内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可见,教学目标设计千条万条,最关键一条,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目标设在学生的困难处!
  要把目标设在学生的困难处,教师需舍得对那些新入选的作品多花力气,真正读懂吃透。有老师第一次接触到史铁生的小说《命如琴弦》,她一不等二不靠,反复研读作品,对作品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备课中考虑到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就从“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三个方面还原自己阅读体会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设计课文的教学目标:第一,通过对小说内容(情节故事)的概括,感知小说“写什么”;第二,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语言、叙述视角的点评、鉴赏、辨析,探究小说“怎么写”;第三,通过对小说“命运与抗争”主题的开掘和概括,“知人论世”,理解史铁生“为什么写”;第四,引导学生个体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接受”与“选择”,生成个人对小说的独特体验。四个目标由理解到鉴赏,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深入,突出了学习过程,加强了对小说阅读方法的指导,切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加之备课教师对教材烂熟于胸,驾驭起来得心应手,教学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只要自己吃透了,教学设计就难不到哪里去。
  有人可能会说:又是“培养目标”,又是“系列重点”,又是“组元方式”,又是“学生基础”,这么多条条框框,怎么操作啊?我想起一个外国小故事:有个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祈祷词,为了让周围喧闹的孩子安静下来,于是就把一本印有世界地图的画册撕碎了扔在地上,对孩子们说:“你们把这个地图拼起来,今天我就给你们放假。”他本以为如此困难的拼图,孩子们要花很长时间,谁知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喧闹起来,因为那张地图已经拼好了。牧师万分惊讶,便询问是怎么拼出来的,孩子们说,地图背后是一个人像。他们是根据人像复原了这张复杂的地图!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学目标的设计很有启发意义:只要抓住“人”,复杂的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不是吗?当面对着学生,我们会产生职业责任感,会想到三年教学之后,学生走上社会走向人生,怎样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为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个选修模块、这个专题、这篇课文应该设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而为了让目标更合理也更有效,我们要追问这套教材有什么特点,学生目前实际状况又是怎样……其实,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不复杂,关键就看你心中有没有学生,能不能为学生发展负责。有了这种责任心,就会倾注心血,激发教育智慧,让教学目标成为学生学科进步的阶梯,成为学生精神跋涉的前方驿站。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10008)
  
  (本文节选自曹勇军先生主编《叩开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门——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实践指导》一书,该书已由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