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选修教学的目标设计

作者:曹勇军




  新课标不仅提出了必修与选修的总体培养目标,而且为每个选修系列设计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必须把握新课标的目标观,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进行目标设计,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新课标的目标观
  新课标目标观是怎样的?它以三维目标为外在操作形式,以模块思想为基本内容,而其背后则隐含着一种新的知识观。它融合了后现代知识观,并结合母语教学的规律,有所创新和发展。与古典主义知识观所倡导的确定的绝对客观的知识形态不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非确定性、个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课标汲取了其中有益的成分,扩大了知识的范围,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适当保留传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更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突出知识运用的方法,要求主体主动去构建知识,凸现了教学中的实践智慧,这样拓宽了课程的视野,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对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不妨以“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课程目标为例来分析。其5条目标中第1条属于总目标,第2、5条侧重谈“过程与方法”,而第3、4条则侧重谈“知识和技能”。整体上看,它包含了三个维度的目标;具体来看,“阅读……作品”“理解……内容”“探索……意蕴”“领悟……魅力”等学习心理动作,既是目标也是能力,既是过程也是方法,其中还渗透着情感与态度,可以说这些目标本身就是“三维”的结合体,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融合。从模块思想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综合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学习要素的有机整体,具体涉及到背诵、体验、了解、探索、领悟、评价、交流等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整合这些要素、方法、技能,选择合理的教学思路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程目标就不是束缚教师教学创造的清规戒律,而是开辟了自由的新天地。
  课程目标是一座金字塔,系列有系列的目标,模块有模块的目标,专题有专题的目标,文本有文本的目标,上位目标是下位目标的依据,下位目标是对上位目标的丰富和细化,纵横交织,构成一个网状的目标分类系统和结构,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行为。然而,目前选修教学的实际情况是,许多教师不是依据课程标准设立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而是以教参和《考试说明》中的考点为教学目标来教学,往往教参上有什么教师就讲什么,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不仅缺少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而且也没有很好地理解贯彻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观。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具有鲜明的特点,更多地强调意会和个性体验,在充满情感的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精神的滋养、人格的升华。因此,除了认知性目标之外,过程性目标、方法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对于语文学科同样重要。选修课程由于培养的目标更高,教学中选择性与自由度相对增大,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更加灵活地安排处理知识,以突出选修课程的价值。不能认为只有知识目标才是实实在在的,而有意无意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那种把语文知识简单等同于《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的想法和做法,对选修教学危害很大。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整体,无法把所有的内容都测量出来,我们以书面试卷形式考出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它如同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只是一角,而更广大的部分也许永远藏在海中,我们怎么能仅仅依据试卷来评价学生语文素养呢?怎么能仅仅凭着考试分数来实现课程的价值呢?教学中重视过程,就必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这类“准知识”也许不具备知识的终极形态,但它是学生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有价值,应该成为课程的目标。
  新课程的目标观给了我们全新的课程视角,让我们理解课程目标中所蕴含着的思想和方法,把握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把课改精神落实到教学中。
  设计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
  选修课在必修基础上侧重于拓展与提高,专业化、学科化色彩浓一点,加之实际教学中不同选修模块又穿插进行,自由度相对大一点,如果缺少课程目标的引导和监控,教学内容极易失控,滑入泛语文甚至非语文的泥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选修课的教学,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目前选修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目标不重视,开发力度不够,教学中随意性大,有效度不高。因此,亟须建设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学科教学的计划纲要,是师生开展有效教学的公约和“路线图”,它保证了每个模块教学的基本底线,让参与选修教学的教师心中有数,便于教师集体备课和个人钻研,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实施。
  下面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的《唐诗宋词选读》课程实施方案。
  《唐诗宋词选读》课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本选修课定位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着眼于课程的鉴赏陶冶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素养。
  本选修课只是“选读”,应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在深度、广度上进行适度的拓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科教学方案和策略,建设多样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
  1.培养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积累背诵60首唐宋诗词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探索作品的意蕴,领悟作品的魅力,拓展文化视野。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唐诗宋词名篇,初步学习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增加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词的特性,能独力地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解读作品,完成唐诗宋词检测评价2次。
  5.学习古典诗词的诵读、吟唱,写读诗札记、感悟类鉴赏文章2篇,完成研究性小论文1篇,并编辑成册,展示成果。
  教学要求:
  1.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注重过程,科学评价;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4.探索多样的考查评价体系。
  教科书及相关资料使用: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相关工具资料由学校统一配置,完善教师学科知识背景。
  教学时间及形式:
  本选修课教学时间应为36学时,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现调整为45课时;采用全员选修,以班级为单位授课,具体教学由各班级语文课任老师承担。
  评价方式: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鉴赏个性为评价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多样的评价方式。除唐诗宋词相应的阶段性试卷检测2次外,另外写读诗札记、感悟类鉴赏文章2篇,组织学科研究性小论文的写作和交流1次,古典诗词吟唱、背诵默写比赛等活动1-2次,使评价更有成效。
  教学安排:
  唐诗部分(22课时)
  一、“风神初振”初唐诗 3课时
   △1.唐诗导言及本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年级讲座) 1课时
  2.陈子昂和“初唐四杰” 1课时
  3.诗歌鉴赏活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与研讨) 1课时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4课时
  1.王孟山水田园诗 1课时
  2.高岑边塞诗 2课时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