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实质与实效
作者:周京昱
2.优化思维的能力
高考作文主要考查两个字:“想”与“写”。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笔下枯索,不是“手”的问题,而是“脑子”的问题。
解决脑子问题,即不断训练学生能够主动想问题,更能够拓宽思路,能够深入思考事理本质,使文章具有启发性。简言之,思维的宽度与思想的深度,是我们对考场作文的期待。
【例2】(2008年高考全国乙卷第21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万多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
今年全国乙卷作文命题是特殊背景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四川震灾,举世震惊,全国关注。以此为材料作文,表面上,题材尽人皆知;但实际成文也许并不十分乐观——如果学生思维出现了问题。表面化、雷同化、套路化、口号化等问题也许是难于避免的,有人说这是命题使然,其实我倒认为是教学使然——如果我们没有在写作思维训练上做足文章的话。我们从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上来看,考生能否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展开合理联想,找寻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从而表现出一种深度关注和具体思考,是考场作文的关键性问题。
①“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党和国家领导人冲在前面,新时代各级领导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境界?在震灾面前,我们的政府形象和人民公仆的意识如何树立?无论战争年代或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②“十万多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职业要求?情感要求?他们怎么做的,特别是遇到特大困难时?他们英雄行动的精神意义是什么,特殊时期还是和平时期?
③“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诸如此类的具体事例还有哪些?是什么在支撑他们?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当代学生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④“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全国人民日夜关注,大家的心情怎样?那么多媒体记者不畏艰险,体现了怎样的行业精神?我们每个人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救灾做出应有的贡献?
⑤“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何为“尊重生命”?何为“多难兴邦”?何为“万众一心”?何为“民族凝聚力”?
⑥“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表达爱心的方式还有哪些?在这些表达中,我们个人做得怎样?怎样的表达效果更好?怎样的表达也是一种爱?
……
如果考生能够沿着材料给出的方向做纵深的思考,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一定不会人云亦云,一定能够给读者以启发。而这种对思维的优化,正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是关键性的一环。
虚实转化的能力,优化思维的能力,再加上妥帖表达的能力,便构成了高考作文命题对考生的较为实际的要求。单纯注重表达,单纯拼凑素材,单纯演练题型,单纯追求作文数量,都无助于或者说从根本上解决作文的问题。唯有认清“培养、训练写作的思维方式”这项根本任务,并积极实践、勤于探索,才可能取得作文教学的实效。这也许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给我们的启示吧。
综上所述,研读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才能确定“怎么做”。语文教学,有其玄虚的一面,也有其朴素的一面。用“人文精神”“综合素质”“文学素养”“文化底蕴”等语汇来评价高考语文试题,对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些美丽的词藻是无福消受的;给高考试题挑些漏洞并且真正能对高考命题产生影响,更是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师力不能及的。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我相信有为数不少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考工作是辛苦的,被动的,付出远远大于收获的。因此,在评价高考语文试题的诸多有益话语中,把握命题本质,把握学科规律,少做些无用功,让我们离语文高考命题近些、再近些,让我们的有效劳动多些、再多些,理应成为不变的期待和永久的指向。
这,也便是本文想尽的绵薄之力。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 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