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1期
潮汕人
作者:陈汉初
白色大氅,两手各持—片铜钹,铜钹相击,即生雷电,十分形象生动。可见,古人有着十分惊人的想像力。
对自然物的崇拜
古人还认为,水有水神,河有河伯,石有石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精,凡金、木、水、火、土,鸟、兽、鱼、虫,世间一切,皆能变幻为精灵。所以潮汕民间常常出现了设坛祭拜古树等奇特现象。潮地的庙宇,几乎都与石、树结下不解之缘。各种神庙不是在石洞下,就是设在古树旁。这说明,古人崇拜的对象首先是自然物,后再逐渐发展、附和到人身上,成为“老爷”。澄海莲华镇新楼村盛安楼前的古榕,就被村民当成“松妈”来祭拜。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平林村的“妈官”,位于古溪湖心村东南侧的娘岭山坡的巨石下’距今已1000多年。潮阳东山有一巨石,被人们称为“石部父母”,大石旁的古树,民间称为“槐荫娘娘”。海门莲花峰旁的三块巨石,被封为“镇海将军石”、“宁海将军石”、“静海将军石”。潮汕靠海,也造出很多海神,如澄海莱芜的莱芜神女,就是一个重要的海神。受此风俗的影响,人们就认为船有船神、车有车神,出现开车的司机在汽车前摆供品、焚香祭拜车神等现象。
对祖先鬼魂的崇拜
《礼记·祭法》云:“人死曰鬼”。民问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变为鬼,鬼魂,还会转世,好人转世为好人,坏人转世变牛马;鬼具有活人所未能做到的特殊功能,能给活人带来祸福,这就是产生鬼魂崇拜的思想基础。为了不得罪鬼魂,使死人继续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古代兴行陪葬。现在,在潮汕民间仍盛行看风水,修坟墓,以及对祖先亡灵的祭拜等陋习。每年清明节,每家每户都会把祭扫祖坟当成一年中家庭的一件大事来做,备祭品,烧纸钱,供死人亡灵继续享用。
对古代先贤和民族英雄的崇拜
潮汕民间奉为“老爷”的各种庙宇,所祭拜的不是一般的先人,而是古代先贤和民族英雄。人们认为,这些先贤和民族英雄死后变成了神,会继续为民造福,所以祭拜他们会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幸运。潮汕的庙宇,这方面的神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供奉传统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氏的“神农坛”,供奉张巡、许远的“双忠庙”,供奉宋代一位叫孙道者的“雨仙庙”,供奉林默娘的“天后妈祖庙”,供奉韩愈的“韩文公庙”,供奉陈元光的“开漳圣王庙”,供奉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的“虱母仙庙”,供奉大禹的“水仙庙”,供奉晋国贵族介子推的“英毅圣王庙”,供奉造字圣祖仓颉的“造字祖庙”,供奉文天祥的“忠贤祠”,供奉抗元英雄陈吊眼的“陈吊眼元帅庙”,供奉大峰和尚的“大峰祖师庙”等,还有古代鲁国著名思想家、被历代尊为孔先师——孔子的“孔庙”。以上这些庙宇所祭拜的对象,均属先贤名人。另外,必须说明的是,道教所崇拜并抬出来当祖师爷的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著名思想家。
说来也怪,潮汕人到庙宇供香,一般不称拜神,而是称“拜老爷”。所谓老爷,原指旧时的官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曰:“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品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潮汕的庙宇俗称老爷官,所供的“老爷”,其实都是一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有益于人民的官吏、名人,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渲染、利用,给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已。
2 潮汕人是一个大量沉积古代文化讯息的民系
潮汕是古代中原移民的聚居地,因其“省尾国角”的封闭性和远离政治中心而沉积了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这其中既有古时中原的文化信息,又有早期的潮汕本土土著民族的文化信息,也有中原移民到潮汕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文化信息。
潮人除操着保留大量古音的汕头方言外,潮地自古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古代文化讯息,如岁末年初的神文化活动就是古代文化信息的集大成者。潮人岁末“酬神”,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民间活动。其中,“乡村民间过年赛会”活动,是潮汕神文化最有特色者。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民间开始“谢神”,就是酬谢神对人间的“恩酬”。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年后至元宵节这样一个“年关”之后,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神赛会”活动。所谓游神赛会,实际就是潮汕各乡各里的民间狂欢节。正月至二月,各乡村择吉日(或固定时间)游神赛会。这一天,游各乡各里四个门头的老爷,如“三山国王”、“妈祖”、“注生娘”、“龙尾爷”、“城隍老爷”等,还要做“大戏”以娱神;乡里拜全馔席,做各式美食,供奉老爷后公开拍卖。据说能得到者最幸运,拍卖得来的钱可以作为拜老爷的费用,或做公益事业。如揭阳榕城的“行彩桥”、汕头月浦和澄海冠山的“赛大猪”、达濠东湖乡的“赛桌”、澄海盐灶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揖老爷”、二月十四日樟林“游火神”、九月初一至初九莲华新楼村“九皇斋”节等,是潮汕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潮汕民间岁时节日、乡村民间过年赛会,是潮人习俗、祭品美食、民间文化集中展示的载体。据本人拙作《潮俗丛谭》一书初步统计,潮汕岁时节日专门制作的祭品有:寿桃、桃粿、芋丝酥、荷兰薯粿、蕃薯丝酥、花生面酥、红萝卜丝酥、汤圆、甜粿、粽球、碱水粽、酵粿、碗酵棵、甜面包、肉包、“梭罗包”、“桥排粿”、粟穗粿、“五身人仔”、“尖担”、“五粿五宴”、“豆目塔”、“篓粿”、“三角楼粿”、“石榴粿”、月饼、腐乳饼、油粿、酥饺、糕仔、“狗粪团”、豆枋、菜粿、豆目粿、糯米糍、乒乓粿、鼠壳棵、萝卜糕、香腐、腐枝、面条、粿仔等。除此之外,还有三牲、五牲,以至全馔宴。所以,潮汕拜神供品实际上涉及的不止是小食,还有其他很多种食品,以至整桌筵席。潮汕民间的拜神供品美食,是人们在长期祭拜神明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色样达几十种之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汕供品美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有的经过名师研制,已演变、制作成为多种潮汕名美食,由敬神供品变为供人享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潮汕美食文化。由此可见,现有的潮汕美食,与潮汕民间傩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岁时节日、游神赛会中,人民群众为营造节日氛围,增添欢乐气氛,无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拿出拿手戏,展示绝活。所以,旧时潮汕民间过节或游神,又是一个集中展示了民间艺术的文化竞赛盛会。换句话说,潮汕的民间工艺美术,不少与潮汕民间的岁时节日、游神赛会相关联。
剪纸
潮汕民间剪纸的主要用途,是在婚娶或节庆时张贴在室内外的门窗或墙上作为装饰物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的;还有置放在礼品、祭品上作为装饰的,如民间婚娶时贴于妆奁或礼品上;时年八节“拜老爷”时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