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猫和老鼠

作者:[美国]斯蒂芬·米勒豪泽 作 陈广兴 译




  斯蒂芬•米勒豪泽(Steven Millhauser),美国小说家。1943年出生于纽约。发表过多部长篇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集。他的长篇小说《马丁•德雷斯勒:美国寻梦者的故事》(Martin Dressler: The Tale of an American Dreamer, 1996)夺得1997年普利策奖。此前,他还获得了1987年美国艺术文学学院文学成就奖、1994年美国兰南文学小说奖和1990年世界奇幻文学奖。下面介绍的短篇小说《猫和老鼠》(Cat“N”Mouse)于2004年4月发表在《纽约客》上。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早已风靡全球,观众对其中猫鼠之间周旋的套路耳熟能详,而这些套路也出现在了米勒豪泽的这篇小说中:猫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圈套,而老鼠一次又一次地识破这些圈套。猫总是在疯狂地追逐老鼠,而老鼠每次总能够化险为夷。虽然猫每次都被自己的行动弄得遍体鳞伤,但他总是充满斗志,屡败屡战。仅从情节模式而言,米勒豪泽的《猫和老鼠》可以说是动画片的翻版,然而在他的生花妙笔下,动画片中的耳熟能详的情节语言依然能够给人带来会心的喜悦。当然,米勒豪泽的《猫和老鼠》绝不是动画片的摹本,作者在其中安排了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把孩子的童话点化成了严肃的文学作品。这一对不知疲倦的生死冤家,他们到底为什么总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难道他们生存的全部意义便是这种永不停歇的你追我赶?小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当一切都结束时,读者将在怅然若失中对人生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译者
  
  厨房里,猫在追赶老鼠:穿过蓝色椅子腿;跳过红白方格桌布,桌布开始像波浪一样向下滑动;越过盛糖的碗,碗随之倒向左边;越过奶酪瓶,瓶随之倒向右边;跳过蓝色椅子背;顺着椅子腿冲下去;穿过上过蜡的乳黄色地板。猫和老鼠把身子使劲向后倾斜,竭尽全力使自己在滑溜溜的地板上停下来,地板上他们的影子清晰可鉴,他们的爪子下面也开始火花飞溅,但已经太晚了:巨大的门板越来越近。老鼠破门而出,在门上留下一个老鼠形状的洞。猫破门而出,把老鼠形状的洞换成了更大的猫形状的洞。客厅里,他们在追逐,翻过沙发背,在钢琴键上一溜跑过(老鼠留下微弱的琴音,而猫重重地踩过琴键),沿着蓝色地毯奔跑。逃跑的老鼠回头瞥了一眼,当他回头向前时,看见落地灯朝他快速逼近。他来不及停下来——最后关头,他的身体一分为二,在灯后又合二为一。紧跟其后的猫没能做到一分为二,撞进灯里去了:他的头和身子撞上铜柱,把它变成了长号的形状。有一小会儿,猫侧身挂在那里,僵硬的腿像钟摆一样晃动。当他终于脱身之后,又冲上前去追赶老鼠。老鼠拐了个弯,窜进护壁板上的老鼠洞里去了。猫撞到墙上,身子像手风琴一样折叠了起来。慢慢地,他拉直皱褶,发出手风琴的音乐声。猫躺在地板上,下巴支在竖起的爪子上,一只眉毛竖得老高,流露出厌恶的神色,另一只前爪轻轻地敲着地板。一小块灰泥掉在他的头上。他抬起一只眼睛,愤怒地向上望去。一幅带框的画重重地落在他的头上,头被砸得陷了下去,消失在两肩之间。画上有一棵绿树,树上是鲜艳的红苹果。猫把头使劲往上顶,然后猛地弹出来,发出拔软木塞的声音,把画顶了起来。苹果从树上落了下来,砰砰砰地掉在草地上。最后一个苹果落下来了。它慢慢地滚向画框,从边上掉下来,落在猫的头上。在猫的眼睛里,收银机弹出四个字:“暂停营业。”
  老鼠穿着浴衣和拖鞋,坐在宽大的扶手椅里读书。他显得又高又瘦。双脚搁在厚垫上,一副眼镜架在他长长的、长有胡须的鼻子根部。黄色的光线从台灯斜漫到书上,同时微弱地照亮了舒适的褐色房间。在墙上斜挂着一幅绣有“温暖之家”四个字的刺绣,一张椭圆形照片,照片上老鼠母亲的花白头发梳成了一个发髻,另外还有一幅修拉①的《周日下午》的复制品,画上的人物都是老鼠。靠着扶手椅的是书架,上边摆满了书,有几册书的书名可以看得清:《马丁•契达维特》②、高达③的《浮士德》、《安东尼•埃旦④回忆录》、《米迪契斯⑤的历史》、莎士比牙⑥的十四行诗。老鼠一边看书,一边到桌上的碟子里取东西,头始终没有转过来看。碟子是空的:他的手指在碟子里四处摸索。老鼠站起身,走到食橱前,食橱里只有一个锡罐,上边写着“奶酪”两个字。他打开罐子,把它头朝下翻过来。仅有一根牙签掉在了他的手心里。他忧郁地看了牙签一眼。他摇了摇头,回到椅子上,拿起了书。在他的头上方出现了一个泡泡,里边显出一幅图画:他坐在一个铺有白色台布的长饭桌旁。他一只拳头捏着竖起的叉子,另一只拳头捏着竖起的刀子。一个穿着燕尾服的老鼠领班在他面前摆了一块结婚蛋糕大小的奶酪。
  [注释:①法国新印象主义画派画家(1859—1891)。②契达维特的原文是Cheddarwit,由Cheddar和wit两个单词组成。契达(Cheddar)是英国西部的一个村庄,奶产品基地,自17世纪以来以所产奶酪闻名于世。而wit是智慧之意。这些书名或作家名字全是作者根据严肃文学传统所发明的,表面看来很像严肃作品,但每一个名字里总包含有与奶酪有关的东西,从而强调老鼠对奶酪的喜好。③高达(Gouda)是对《浮士德》的作者歌德(Goethe)的戏仿。原为荷兰一城市名,该城市以其所产的高达奶酪闻名于世。④埃旦(Edam)是对亚当(Adam)的戏仿。原为荷兰一城市名,该城市以其所产埃旦奶酪闻名于世。⑤米迪契斯(Medicheese)中的契斯(cheese)是奶酪的意思。⑥莎士比牙是对莎士比亚的戏仿,其原文Shakespaw的英文意思是“摇晃爪子”。]
  一个红色的望远镜从老鼠洞口伸了出来。镜头看了看左边,又看了看右边。从望远镜顶端弹出一只手,勾勾手指,示意老鼠可以出来了。老鼠从洞里走出来,把望远镜合上,塞到浴衣口袋里。在被月光照亮的房间里,他小心翼翼地踮着脚,脚抬得老高,朝扶手椅走过去。他突然窜到椅子下面,从边上探出头来窥探。他从扶手椅下现出身来,逃也似的溜向沙发,窜到了底下。他从沙发边上探出头来窥探。他从沙发底下现出身来,朝开了一条缝的厨房门前进。他紧贴门框站得笔直,面朝客厅,眼睛朝左右飞速张望。一条腿踮着脚尖轻轻地绕着门框走进去。他的身体被拉长,随即像橡皮筋一样跟着弹了进去。在厨房,他蹑手蹑脚地爬到浸在月光中的椅子边上,靠着一条椅子腿站立,然后开始往上爬。他的鼻子在桌子面上出现了:他看见一个奶油罐,一把锃亮的刀子,一个大得吓人的花椒粉碎机。案板上放着一块奶酪。老鼠躬着背,踮着脚走向奶酪。他从浴衣口袋里取出一方白色手帕,系到脖子上。他对着奶酪弯下身子,微闭着眼睛,好像在嗅鲜花的香味一样。突然,随着一阵巨大的碰撞声,猫跳上了桌子。猫在追赶老鼠时,掀起了台布,把它变成了一堆褶子;打翻了盛糖的碗,使白糖从桌上像小瀑布那样洒落到地板上。鸡尾酒杯被打翻,里边的一颗橄榄滚了出来,滚过桌面,撞上一个茶杯,一个盐罐,和一个三脚架:这些东西闪着亮光,发出弹球游戏机响铃一样的声音。地板上,一群蚂蚁在搬运糖粒:一只蚂蚁用桶接住落下的糖粒,把它倒进第二只蚂蚁的桶里,第二只蚂蚁把它倒进第三只蚂蚁的桶里,依次搬运,一直运出房子,最后一只蚂蚁把糖倒进早已等在那里的卡车里。猫在追赶老鼠,从蓝色椅子背上跳过,穿过椅子腿,穿过上了蜡的地板。他们两个都竭尽全力向后倾斜身子,努力想使自己停下来,但门板还是逼得越来越近。
  老鼠坐在他的扶手椅上,手垫在下巴底下,凝视着远方,神情忧郁。他从性情上来说,属于沉思型,现在他非常痛苦,因为他必须每天都去找食物吃,从而不得不中断他的沉思。觅食本身就已经非常累人,非常荒唐了,而且那只粗野的猫总是来搞破坏,更令他无法忍受。老鼠对猫的轻蔑有非常具体而且丰富的理由:他非常讨厌猫那暗藏利钩的厚软的爪子,寒光闪闪的利齿,还有那热乎乎的鱼腥气味。但同时,他承认自己对猫原始而充沛的精力和简单而执著的性格暗自钦佩。看起来猫一生中除了捉老鼠以外再也没有别的追求。虽然老鼠产生惊讶的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他还是经常因为猫无休无止的敌意而惊讶不已。尽管猫愚蠢透顶,敌意使得他成为一个威胁,老鼠认识到这个是因为他发现猫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且,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猫的性格简单明了,但事实上,他还是不乏狡诈:他不知疲倦地设计一个又一个的圈套来谋害老鼠,由于他的荒唐伎俩,老鼠不得不经常保持警觉,而老保持警觉是老鼠非常不喜欢的。老鼠必须不停地抵制一种想松懈下来的诱惑,这样他才能不停地调动全身的精力,提高警惕。他感觉到为了对付猫,自己已经被搞得身心俱疲,但他依然认识到他的警惕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精力过人的猫无时无刻不在算计他。只要老鼠呆在洞里不出来,猫就满意了,但老鼠不能老呆在洞里,他必须出来找奶酪吃。这一切绝对不是经过精心策划,能使人平心静气,从而可以潜心沉思的氛围。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