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

作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烟道共3条,大小形状相同,平面均呈“凸”字形的凹槽,等距离垂直分布于窑室后(南)壁,间距96厘米。烟道上下结构基本一致,外口宽30厘米、进深8厘米,内口宽14厘米、进深20厘米,总进深28厘米。烟道残高与窑室后(南)壁相同,均为190厘米。烟道下部与窑室底面平齐。烟道烧结面为青灰色,厚约8~10厘米,其外烧土红色渐淡,厚约30厘米。烟道南侧均发现有残砖块竖砌。
  火膛位于窑室之前,结构为前窄后宽、前低后高,底面以上呈弧形,平面形状似漏斗,后端正视为近半圆状的弓形。南北长106厘米,东西宽108~264厘米,纵长高度134~201厘米。烧结面为青灰色,厚约8~10厘米,其外烧土红色渐淡,厚约30厘米。火膛底部较平整,与窑室的界限在于底面高低,低于窑室底面70厘米,连接处用青砖东西向平砌11层,用砖规格:长30厘米,宽14.5厘米,厚5.5厘米。
  窑门基本位于火膛正前方,近椭圆形,周壁为红烧土,系挖出高86厘米、宽108厘米、进深14厘米的土洞,其底部高出操作间20厘米。
  操作间位于窑门北侧,为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的深坑,上部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口大底小,口径南北长434厘米,东西宽390厘米;底部南北长220厘米,东西宽250厘米,底较平,残存最深约230厘米。在操作间东北部有5级台阶,由上向下:第1级台阶距坑口40厘米,长232厘米,宽86厘米,高36厘米;第2级台阶长250厘米,宽38厘米,高42厘米;第3级台阶长260厘米,宽30厘米,高42厘米;东北角台阶向西北角拐,台面在同一层上;第4级台阶不太规则,东西长74厘米,宽28厘米,高35厘米;第5级台阶不规则,宽16~26厘米,斜坡至底部。
  窑内堆积分为两部分。窑室与火膛内堆积基本连为一体,为灰褐色土,含有少量饰绳纹残砖块,以及塌落的烧结面。火膛底部有一层草木灰烬。操作间内填土亦为灰褐色,但相对纯净,含有少量饰绳纹的残砖块。总体来看,窑内堆积为一次性形成。
  
  Y6位于发掘区东北部。陶窑上部已破坏,下部保存完好。坐南朝北,方向约为17度,南北总长680厘米,东西宽190~325厘米,由窑室、火膛和操作间三部分构成(图六)。
  窑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长190~192厘米,东西宽190~205厘米。除东、西、南三面壁外,火膛上部还部分地保留着北(前)壁。窑壁残高约86厘米,其上的烧结面为青灰色,厚约8厘米,其外红色烧土渐淡,厚约10~14厘米。窑壁底部与窑室底面垂直,底部较平整,长宽与上口一致。窑室底部(窑床)为青灰色烧结面,其上留有南北向摆砖的印痕。窑室顶部已不存在,从火膛后端上弧趋势分析,或为弧形顶,入窑后封顶。
  烟道2条,呈长方形凹槽状,分别位于窑室后壁东西两角,结构基本一致。烟道宽16厘米,进深15厘米,残存高度与窑室后壁同,约86厘米。烟道下部与窑室底面平齐。烟道壁及底部为青灰色烧结面,厚约8~10厘米。
  火膛位于窑室之前,结构为前窄后宽、前低后高,底面以上呈弧形,平面形状似漏斗,后端正视为近拱形。南北长176厘米,东西宽72~210厘米,纵长高度100~172厘米。烧结面分为两层,内层烧结面为浅青灰色,颜色泛白,易剥落,较薄,厚约3~5厘米;其外为青灰色烧结面,颜色较深,厚约10~12厘米。火膛底部较平整,低于窑室底面80厘米。
  窑门基本位于火膛正前方,近拱形。系挖出的高90 厘米、宽72厘米、进深36厘米的土洞,下底与火膛及操作间底部在同一平面上。窑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自底部向上叠压错缝平砌青砖7层,高42厘米,厚42厘米,周壁红烧土厚约10~18厘米,用砖规格为长55厘米,宽14厘米,厚6厘米。
  操作间位于窑门北侧,为平面呈不规则圆形的深坑,上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口大底小,口径南北长305厘米,东西宽325厘米,残存最深170厘米;底部较平,南北长207厘米,东西宽192厘米。北侧有3级台阶,自上向下为:第1级台阶东西长40厘米、南北宽20厘米,高42厘米;第2级台阶东西长45厘米,南北宽30厘米,高30厘米;第3级台阶呈斜坡状,东西长46~80厘米,坡长205厘米。
  窑内堆积可分为两部分。窑室和火膛堆积连为一体,为灰褐色土,含有残砖块、烧结面颗粒。不同之处在于火膛内填土更为疏松,底部有一层草木灰烬。操作间内填土为灰褐色,土质较纯。由此推断,窑内堆积是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的。
  Ⅲ式1座(Y4)。
  Y4位于发掘区东南部。方向约280度。大部分已遭破坏,残长205厘米,残留窑室东部、进烟口和烟室(图七)。
  窑室残存平面呈梯形,东西残长110厘米,南北宽160~216厘米。西壁已破坏,东壁为青砖垒砌,南北两壁保留东半部分。窑壁残高120厘米,略呈弧形,其上的烧结面为青灰色,厚约8厘米,其外烧土红色渐淡,厚约18~20厘米。窑室底部(窑床)平整,为青灰色烧结面。
  进烟口共4个,等距离分布于窑室东壁,间距30~32厘米。进烟口高均为18厘米,进深均为15厘米,其中1号进烟口宽10厘米,2号宽18厘米,3号和4号宽均为24厘米。进烟口下部与窑室底面平齐。用砖规格为长30厘米,宽14厘米,厚5厘米。
  
  烟室位于窑室东部,平面呈梯形,口小底大,上口东西长74厘米,南北宽120~152厘米。除西壁为窑室东壁外,存留的东、南、北壁高约120厘米。烟室底部平整,东西长78厘米,南北宽120~176厘米。烟室四壁及底部均为红烧土,厚约14厘米。
  窑内填土黄褐色,土质疏松,含残砖块及烧结面。
  (二)出土遗物
  仅于Y2和Y8的填土中出土少量的陶器和砖瓦的残片。
  陶盆皆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轮制。可分二型。
  A型4件。侈口,卷沿,重唇下垂,斜腹。下腹及底残缺。标本Y2∶2,口沿内侧略凹。口径40.4厘米,残高5厘米(图八,1)。
  B型1件。标本Y2∶4,直口,方唇略厚,平沿略凹,斜腹。腹部饰数周凹弦纹。口径26厘米,残高5.2厘米(图八,2)。
  陶瓮皆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轮制。可分二型。
  A型1件。标本Y2∶6,敛口,圆唇,唇外侧下侈,短颈,颈外侧饰一周凸棱纹,内侧略凹,与腹部相接处有一周凸棱,鼓腹。口径42.8厘米,残高6.8厘米(图八,3)。
  B型1件。标本Y2∶5,侈口,方唇,鼓腹,口沿内侧与腹部相接处有一道凸棱。口径69.2厘米,残高8.4厘米(图八,4)。
  陶釜口沿残片1件。标本Y8∶2,泥质褐陶。侈口,圆唇,口沿外撇,口沿内侧与腹部相接处有一周凸棱,深腹,腹部内外侧均有数周凹弦纹,有拼接痕迹。轮制。口径25厘米,残高11.8厘米(图八,5)。
  筒瓦1件。标本 Y8∶3,残,泥质灰陶。前部瓦唇表面有篦点纹,瓦体表面饰不均匀线纹,内面为不均匀布纹。残长10.6厘米,瓦径15.4厘米,瓦身厚1.4~2厘米,瓦唇长3.4厘米,厚1.2厘米(图八,6)。
  板瓦1件。标本Y2∶8,残,泥质灰陶。正面饰横向凹弦纹,局部为交错绳纹,内面有凹弦纹及拍印篦点纹。残长18.8厘米,宽19厘米,厚1.2厘米(图八,7)。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