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北京市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考古发掘报告

作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三、汉代墓葬
  
  (一)墓葬形制
  共发掘5座,均遭盗掘和破坏,保存较差,皆为砖室,可分多室墓和单室墓两类。
  1、多室墓1座(M4)。
  M4位于发掘区东部,开口于第③层下,墓口距地表1.30米,方向184度。为青砖砌筑的长方形多室墓,墓道已被破坏,现残留前室和后室西半部。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墓室底部距地表深2.70米,南北长1.86米,东西残宽0.60~1.86米,四壁仅残留底部一层砖,高0.05米,土圹高1.40米。
  后室位于前室北部,后室门已破坏,仅留西边底部一层砖,高0.05米,南北长0.75米,宽度不详。后室南北长1.78米,残宽0.61~0.77米,仅残留西壁和北壁西半部,用青砖两平一竖交替砌筑,残高0.56米。铺地砖大部分已破坏,仅留西北角一片,砖上发现少量残碎骨。
  2、单室墓4座(M1、M2、M3、M5)。平面皆呈“甲”字形,由墓道、墓室等部分组成。
  M1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开口于第③层下,墓口距地表约1.20米,坐北朝南,方向190度。由带台阶的斜坡墓道、墓室组成。封门已被破坏,结构不明(图九)。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偏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68米,东西宽0.70~0.86米。南端有2级台阶:第1级宽0.34米,高0.35米;第2级宽0.30米、高0.63米。其下为缓坡状,坡度25度,坡长3.10米。墓道底长0.50米,距墓口深1.90米。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20米。墓室用青砖砌筑,西壁及南壁仅存底部青砖,东壁及北壁残存高度为0.66~0.80米。墓壁砌法一平一竖。墓底用残砖铺地。骨架零乱,残留下肢骨。出土铜镜1面、铜环1件、铜钱43枚(五铢41枚、货泉1枚、大泉五十1枚)、陶猪1件、陶灶1件、陶奁1件、小陶盆1件、小陶釜1件、陶耳杯2件。
  M3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开口于第③层下,墓口距地表约1.30米,方向175度。由带台阶的墓道、墓室组成(图一○)。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偏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20米,东西宽0.70~0.90米。墓道南端有4级台阶:第1级长0.70米,宽0.50米,高0.40米;第2级长0.74米,宽0.30米,高0.35米;第3级长0.75米,宽0.35米,高0.30米;第4级长0.80米,宽0.30米,高0.45米。墓道底长1.72米, 墓道底部距墓口深1.70米。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10米,东西宽2.20米。墓室用青砖砌筑,由于破坏严重,周壁及顶部砖墙已被破坏,南壁、西壁和北壁仅存底部一层砖,东壁北部有一段长0.50米、残高0.37米的四层砖墙,砌法为一竖两平,由红色砖和青色砖混砌。铺地砖用红色砖和青色砖残块错缝平铺。墓室仅留两具少量人腿骨。出土铜镜1面、铜钱4枚(五铢3枚、货泉1枚)、陶耳杯1件、小陶盆1件、小陶釜1件、陶猪1件、陶狗1件。
  (二)出土遗物
  1、陶器
  陶耳杯3件。均残,为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形制相同。椭圆形口,侈口,半月形双耳与口沿相平,平底略内凹。模制。标本M3∶3,长11厘米,宽9.5厘米,高3厘米(图一一,1)。
  小陶盆2件。均为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形制相同。侈口,圆唇,窄沿不平,斜腹,平底。轮制,下腹部外侧有斜向刮修痕,底外侧有扇形切纹。标本M3∶4,口径9厘米,底径4.5厘米,高4.3厘米(图一一,2)。
  小陶釜2件。均为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形制相同。侈口,圆唇,短颈,折肩,鼓腹,平底。下腹部外侧有斜向刮修痕。标本M3∶5,口径4.1厘米,腹径6.2厘米,底径2.8厘米,高3厘米(图一一,3)。
  陶灶1件。标本M1∶5,残,泥质灰陶。灶门大部分已残,呈长方形,残长2.4厘米,宽3.4厘米。灶面大部分已残,残长16厘米,宽10厘米,灶高8.2厘米。
  陶奁1件。标本M1∶6,泥质灰陶,含少量粉砂,器表有斜向刮修痕迹。有盖,盖中间隆起,直径21.6厘米,高10.8厘米(图一一,4)。奁体敛口,方唇,斜壁,平底,口径14.8厘米,底径19厘米,高9.4厘米(图一一,5)。
  陶猪2件。泥质灰陶,手制。均作站立状,俯首,长嘴下垂,嘴鼻末端较平,耳朵较小,鬃毛较短,卷尾,形体较瘦。标本M3∶6,残,长13.6厘米,高7厘米(图一一,6)。
  陶狗1件。标本M3∶7,残,泥质灰陶,手制。站立状,俯首,嘴部较尖,耳朵较小,尾已残。长12.5厘米,高6.7厘米(图一一,7)。
  
  2、铜器
  铜环1件。M1∶2,环形,直径2.3厘米(图一一,8)。
  铜镜2件。
  M1∶1,连弧纹镜。残,半球形纽,柿蒂形纽座,纽座四叶无干,叶子直接贴附于纽座,近似扁桃形,之间铸有“百子千孙”铭文,文字近篆体,笔画纤细。纽座外饰一周凸弦纹,弦纹外为内向八瓣连弧纹带,其外为一周细弦纹及两周栉齿纹带, 栉齿纹带之间为两周细弦纹,细弦纹之间为一周有短竖线的间断弦纹,镜的边缘接近三角缘。镜直径13.8厘米,缘厚0.5厘米(图一一,9)。
  M3∶1,简易博局纹镜。残,半球形纽,圆形纽座,座外有一周凸弦纹,外为复线勾勒出的方框,方框四角分别有四个小圆圈,方框之外为一周栉齿纹和一周锯齿纹,其外有两周凸弦纹。镜的边缘接近三角缘。方框与栉齿纹之间或有纹饰,由于锈蚀严重已无法辨认。镜直径7.4厘米,缘厚0.6厘米(图一一,10)。
  3、铜钱
  出土五铢44枚、货泉2枚、大泉五十1枚。
  五铢正面篆书“五铢”2字,面、背均有外郭,穿背有郭,可分为四型。
  A型“铢”字“金”头和四点均较小,“朱”头方折,下划方折,“五”字交笔缓曲。标本M1∶3-1,直径2.6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1)。
  B型“金”字头呈箭头形,“朱”头方折,下划圆折,“五”字字体宽扁,交笔缓曲。可依“金”字的不同分二亚型:
  BⅠ型“金”字四竖点较短,“金”字头略低于“朱”字。标本M1∶3-2,直径2.6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2)。
  BⅡ型“金”字四点较圆,“金”字与“朱”字平齐。标本M1∶3-3,直径2.5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3)。
  C型“金”字头呈三角形,四竖点较长,“朱”头方折,下划圆折,“五”字字体较瘦长。依“五”字交笔特征可分二亚型:
  CⅠ型“五”字交笔近直。标本M1∶3-4,直径2.6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4)。
  CⅡ型“五”字交笔缓曲。标本M1∶3-5,直径2.5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5)。
  D型“金”字头呈箭头形,“朱”头及下划转折圆润,“五”字字体较瘦长,交笔近直。标本M3∶2-1,直径2.6厘米,穿边长1厘米(图一二,6)。
  
  货泉“货泉”二字为悬针篆,工整纤秀,“泉”字中竖笔未断开,书体潇洒飘逸。面、背均有外郭,穿面、背均有郭。标本M3∶2-3,直径2.1厘米,穿边长0.8厘米(图一二,7)。
  大泉五十正面穿之上下左右有“大泉五十”悬针篆,“泉”字中竖笔断开,面、背均有外郭,穿面、背均有郭。标本M1∶3-7,直径2.8厘米,穿边长0.8厘米(图一二,8)。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