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社交语用等效视角下的翻译异化与归化

作者:林晓琴




  社交语用对比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努力沟通汉英文化差异,从而消除语用障碍与语用失误,使交际成功。语用翻译注重所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为了取得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时可以灵活地转换表达形式,舍形取意或变形取意。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读者等因素的改变,一些在原文语境中一目了然或有关的内在信息已被原文读者视为当然的浓缩信息可能会变得晦涩难懂,译者则要进行语用调整,或使用准确解释加以语用增补,或对特定词语做出相应的释义处理,或选用译文中语用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语进行语用转换,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注: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一切取舍抉择都应该以如何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近的理解与感受为标准。尤其在翻译习惯用语或文化、语义负荷较大的词语与成语时,更要从文化背景和语境中理解原文的语用含义。(注:郑延国,“语用翻译探索”,《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第1期。)
  社交语用等效原则虽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但不同文本的翻译应各有侧重,译者要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通过分析作者意图、翻译目的、读者对象以及不同的文体、风格来决定所采用的翻译技巧。
  
  三、实现社交语用等效的具体翻译策略
  
  由于不同民族在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翻译时一般要遵循优先实现社交语用价值的原则,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文的信息并为读者所接受,讲究译文的语用价值,追求译文的接受效应。作为处于主体性地位的信息接受者,译者要根据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表达法进行语用分析,用符合译语语用习惯的译文把属于源语语言文化环境的信息介绍给译语读者。
  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翻译的目的与读者对象决定了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要获得圆满的翻译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读者要求提供不同性质和风格的译文。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领略异国风情,增长域外见闻,展示原文的形象与习惯,译者可以借助于异化翻译手段再现原文的风格与文化;如果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准确理解原作的内容,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习惯,译者则不必拘泥于原作的形式,不妨以照顾译文文化为主,只需根据原作所提供的语境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或变洋为土,或改换形象,或直接译出意图;如果出现需要兼顾两种目的的情况,尤其在翻译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语时,就应考虑综合异化与归化,在忠实与沟通的前提下提供读者易于接受又有民族特色的译文。
  
  1.归化
  一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或由于其字面意义很难解释,需要根据语境而定;或由于比喻形象因文化差异与接受习惯的不同而导致文化冲突、上下文不和谐及信息含义模糊;或形象已经淡化,只剩下联想意义或语用意义,为了不影响读者对原文信息的正确理解,翻译时常按照语境的需要对原文作相应的归化处理,以避免误解。如:“豆腐渣”工程——jerrybuilt projects,过河拆桥——kick down the ladder,捡了芝麻,丢了西瓜——penny wise, pound foolish等归化译法在符合英语惯用表达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交语用等效的目的。
  霍克斯把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书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既有原著曾用名《石头记》的充分根据,又避免了红色在现代英语国家中所引起的血腥与暴力的联想。书名在外国读者面前是一个独立存在,在还没看到书的内容,又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若见到来自中国的一本与“red”有关的书,一定会产生与原著不相干的印象,金盽,《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6—67页。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该译本的销售与普及。因此,霍克斯的译文可称得上是按照英语习惯灵活调整的精彩译法。又如:To be a mantelpiece, you will get looked down upon; to be an Iron Lady, no one will love you. 汉语用“花瓶”比喻用来装饰门面的漂亮女性,但“vase”在英语文化中没有相同的语用意义,与原文“花瓶”有相近语用意义的英语表达法是“mantelpiece”——壁炉架。同样,“做花瓶让人看不起,做女强人又没人爱,“女强人”的语用对应形象应是“Iron Lady”——铁娘子,译者巧妙运用归化翻译法既保留了原文的修辞特征,又使译文地道可读。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170页。
  语用分析与调整在处理一些礼貌用词时显得更为重要。在接待外宾的宴会上,明明是满满一桌的山珍海味、名点琼浆,可主人还要说“今晚的饭菜不好,请多多包涵”,此类客套话在汉语语境中的语用意义是体现中国人的人情味与礼貌,直译成“The food is bad tonight, please forgive us.”会让外国客人感觉虚伪与不自然。同上,第57页。对比汉英的语用习惯,译者必须摆脱原文的羁绊,从社交语用等效的角度决定某些词语的替换与取舍,将此句酌情处理为“Thank you for coming, please enjoy yourselves.”或“Wish you a pleasant evening.”
  可见,翻译中的措词调整是否恰如其分,关键在于调整之后给译文读者的感受是否与原文读者的感受一致。语用翻译等效并不是机械的词语对等,而是依靠艺术的眼光和文化语言素养,运用归化策略,着眼于在译文中创造与原文相当的形象,全面细微地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实现综合语用翻译等效。
  2.异化
  汉英文化虽各有特色,可它们也毫不例外地拥有所有文化之间共有的特性,如,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人际关系中相互性和平等性的共识,对人与人之间仁爱的反应,对充实、美好生活的憧憬,等等,甚至在感到愤怒、讨厌、恐惧、高兴、悲伤和惊讶时候的面部表情也是一样的。随着世界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共同愿望日益强烈,国际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尊重、借鉴和吸收也进一步加深了。在异国文化面前,人们不再抱拒绝甚至反抗的态度,而是怀着尊重、包容的心理进行了解并吸收对本国发展有利的东西,将可以接受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渗透到自己的文化中。此外,当今国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国都努力地宣传自己的文化以提高国际地位。业已存在的文化共性、不断出现的文化趋同以及传播文化的意识使异化翻译法也得以广泛运用。
  考虑到英语读者可能产生的反应,霍克斯选择《红楼梦》的曾用名《石头记》来翻译书名,可谓匠心独具,但他进一步在书中回避“红”字,“悼红轩”成了“Nostalgia Studio”,“怡红院”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把宝玉“爱红的毛病儿”干脆略去,专家们认为这种做法破坏了著作的完整性,因为这些改动涉及《红楼梦》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不能不影响读者的感受。其实,英国人也有喜爱红色的一面,他们也爱穿红衣服,尤其是男子;英国人把自己的房子取名为“The Red House”也并非个别。如果有一定的上下文渲染,英国人未必不能像中国人一样地体味“红”的微妙含义。(注:金盽,《等效翻译探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04—105页。)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