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生活是战争”:异域文化中的中国经典翻译

作者:徐颖果




  在赵健秀看来,中国的神话、儿歌、古典小说等民间文学等都是中国文化的记载。了解和记住这些,就意味着了解和记住了中国文化,否则就是不懂中国文化:“我记不清中国是啥样。没有一点记忆。记不得一张脸,记不得一个神话故事,连一支摇篮曲也记不得。”(注:Frank Chin.Bulletproof Buddhists & Other Essays.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8,p.81.) 因此,是否在华裔文学中如实反映中国经典,反映中国神话,是关乎是否继承中国文化的大事。了解中国经典神话和民间故事,对于赵健秀来说就是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任何依附于历史的,或对历史有兴趣的,或书写历史的,或书写华人移民的任何美国华裔与英雄传统都有关系。正因为我们首先是带着英雄传统到美国来的。每个堂会都是按照《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最大的联盟就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注:Frank Chin.Bulletproof Buddhists & Other Essays.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8,p.457.) 赵健秀指出:“一个美国亚裔不知道四大名著,不知道中国的文化,他不会感到恼火,但是一个真正的华裔就会。我是一个华裔,虽然我讲英语,但是我从来没有适应他们的文化,我也从来没有去迎合或被同化。尽管我比《融入美国》节目中的那些美国华裔更了解基督教徒和白人文化。” 赵健秀问:“华裔作家把所有的作品都看作历史,以至于每部作品都要作上注释,标上日期甚至连故事集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在朝代和孔子出现之前的中国神话和传说,我们知道岳飞的生卒年代和历史事实,我们也知道明代写成的关于岳飞的英雄传奇。今天(在中国)人们仍然能读到这些历史吗?有关英雄传统的作品仍然有卖吗?——《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榜》、《岳飞传》、《杨家将》、《梁红玉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在这里(美国)的每一家书店都有卖。”(注:The Chinese writers treated all writing as history and as such dated and annotated everything,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of stories.We know the “Myths and Legends” came before dynastic China and Confucius.And we know the dates and factual history of Yue Fei and the “romantic fictions” of the Yue Fei of the heroic tradition written during the Ming.Are the histories still available to the people? Is the heroic tradition still available—3 Kingdoms,Water Margin,Creation of the Gods,Yue Fei,the Yang Family Generals,Liang Hongyu,Monkey,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y’re available here,in every bookstore.——赵健秀邮件,2003年4月30日。)这里所说的华裔作家显然是指赵健秀自己。
  赵健秀并不是唯一认为神话和传说等是反映历史事实的。其他学者也有同样的认识,比如美国学者Helena Grice:“神话与关于过去的合法版本的历史、自传或传记应该具有同等效力,一般认为话语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注:Helena Grice.Negotiating IdentitiesAn Introduction to Asian American Women’s Writing, New York:Manchester UP,2002,p.184.)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等是否等同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离散文化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因为这关系到离散族群对祖籍国文化的认识渠道和离散族群本身的文化建构问题。神话和传说等等是离散族群认识祖籍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从小耳濡目染,走进屋,你就会看见关公,走进餐馆,你还是看见关公,见到桃园结义的三兄弟(笔者在美国观察到,许多唐人街华裔的店铺正厅都供奉着关公,关公是他们的守护神)。走进屋,饼干盒上的福禄寿三尊神像,也许是花木兰像,诱使你打开饼干盒。”(注:Frank Chin.Bulletproof Buddhists & Other Essays.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8,p.457.) 尽管他们所谓耳濡目染的类似关公的塑像等等,已经是离散族裔化了的塑像。因为这些塑像充盈着离散族群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翻译和改写,其中加入了许多受到异国文化影响之后形成的想象。这些想象体现了离散族群的希冀、愿望和需求。
  最近美国的研究证明,神话在美国已经成为族裔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受到重视。以下的研究成果较为详细地说明了美国学者对神话的作用的最新认识:
  近年来对美国移民的文化研究提高了对移民作家讲述故事方式的重视程度,指出它们已经不再是对移民融入美国社会过程的简单陈述。沃纳·索勒斯、乔·格杰德、马修·雅格布森、莉莎·露易等学者发现,这些讲述改写了关于“美国”的概念,它们力图证明移民作为国家成员的合法性。奥姆·欧沃兰德也加入了讨论,以他的《移民者的思维》和《美国身份》两项研究成果深入探索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移民如何利用想象建构自己在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他们自己的历史版本,以申明美国是他们的家园。奥姆·欧沃兰德注意到一种“从历史到神话的调适”,指出移民群体的领袖创造出了他称之为“寻找家园的神话”或故事,证明移民族裔在基因上或意识形态上与对美国象征体系非常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存在的联系。欧沃兰德明确列出的一系列的文化文本例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们包括虚构的和自传体的文本,族裔报纸的社论,以及族裔领袖们在宴会和集会上的演讲,还有纪念族裔传统的节日,为族裔英雄纪念碑而举行的筹资活动等文化活动。他认为这种寻找家园的神话是一个美国现象,因为它们共同的主题和情节超越了族裔分界:对于所有的族裔来说,这些神话都是为了确保他们能被盎格鲁主导的社会所接受,同时(也许有些自相矛盾地)确定族裔身份在美国的重要性。尽管专业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些故事是幼稚的,甚至是有害于历史编纂的而对其不理不睬,但欧沃兰德认为必须严肃对待这些神话,并不是因为这些神话的内容,而是因为它们产生的原因。(注:Peter Kvidera.Immigrants Minds,American Identities,American Literature,Vol.74,No.2,p.416.)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是美国华裔对神话非常看重,其他族裔也同样如此,其中包括欧洲裔美国人。在大家都是移民的这样一个国度,每个族裔都要创造出自己的神话,用以申明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合法地位和权利。这似乎成为美国见诸于各个族裔群体的一种文化现象。美国华裔只不过是用同样的方式做了其他族裔都在做的事情。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