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美国的布鲁姆斯伯里
作者:刘 雯
圣·高登是美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雕刻家,出身贫寒,先后在库珀联邦学院国家设计学院学习艺术,后又到巴黎和罗马求学,在雕塑和建筑设计方面颇有建树。他对美国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在雕塑方面摆脱了欧洲的影响,创立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包括亚当纪念碑、彼特·库珀塑像、约翰·罗根塑像等,1897年完成的罗伯特·古特·肖塑像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花了他前后十四年的时间,被誉为“青铜铸就的交响乐”。
圣·高登与斯坦福·怀特是终生的好友,他们曾多次合作,亚当塑像的底座以及林肯雕像中的总统座椅都是怀特的杰作,而圣·高登的作品也为怀特的建筑锦上添花。他应邀为麦迪逊广场花园顶楼设计了戴安娜女神像,女神单足挺立,纤巧优雅,似乎将搭手中弓箭随风而去。这尊裸像当时引起众多非议,但圣·高登的大胆创作无疑又为麦迪逊广场花园添了亮彩。
麦迪逊广场花园也许是斯坦福·怀特最得意的作品,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以后会在此死于非命。
他一生交友无数,私生活放纵不羁,像他的创作一样不受传统约束。他的住所时常笙歌达旦,当时的小报经常报道那些聚会中令人骇异的狂欢行径。他与佛罗里达歌舞组合中伊夫琳·耐斯比特的关系激怒了她的丈夫,百万富翁哈瑞·肖,另一纽约名人。1906年6月25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顶层剧院的一次演出中,肖拔枪打死了怀特。其后在法庭审理中,耐斯比特作证丈夫当时心神丧失,肖最终被无罪释放。
圣·高登当时正受癌症折磨,好友的死讯加重了他的病情,不久后去世。
文艺中心与现实主义的兴起
国家艺术俱乐部紧邻布思的“演员俱乐部”,圣·高登和斯坦福·怀特都曾是这里的成员,也时常活跃在这里,与其他艺术家热烈讨论。这座宏伟建筑原是前纽约州长塞缪尔·提尔顿的住所。1876年提尔顿竞选总统,在结果揭晓的前夜回到这里。直至半夜,各处传来的消息都说明提尔顿已稳操胜券,但是次日结果是他以一票之差惜败于鲁瑟夫德·海耶斯。这次选举被历史学家称为最受争议的一次总统选举,提尔顿本人称之为“1876年的罪恶事件”。此后他深居简出,潜心于收藏和阅读。在他去世后,这里被改建为国家艺术俱乐部。
十九世纪末期的纽约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中心,吸引着许多有理想和才华的诗人、小说家。这里有精彩的沙龙聚会,各种艺术俱乐部,以及名人雅士时常光顾的饭店、酒吧、咖啡馆。他们在此谈论最新看过的一出戏,或者为彼此的艺术观点争吵。
在各种艺术纷争中,理查德·华特森·吉尔德保持了中立。他是当时颇负影响力的杂志《世纪》的总编,人们把他位于格兰摩西公园的居所称为“工作室”,因为这里很快成了年轻艺术家聚会的场所。吉尔德似乎总能理解他们的创作设想,分享他们成功表达自己后的兴奋。他本人是一个传统的浪漫主义者,但是也敏锐地看到代表艺术革新观念的现实主义的影响。在他的“工作室”里,这两种观点的代表都得到支持,他也尽力调和他们之间的纷争。
豪威尔斯此时也住在格兰摩西公园。他刚从《大西洋月刊》的编辑岗位上回到纽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这个庞大喧闹的城市的热爱。他喜欢漫步街头,观察百老汇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或者东十四街的街头表演。这些人物观察都在他1890年出版的小说《新财富的危险》中得到反映,这也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对这个大都市的真实描写。
吉尔德对于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作品总是来者不拒,他认为他们是美国当时最杰出的小说家。但此时的马克·吐温是文坛颇受争议的人物,自诩品位优雅的读者群很难接受他的口语化、充满辛辣讽刺的作品,吉尔德对批评者的回答是“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个有高尚信仰的人”。但是出于谨慎,他还是删节了《哈克贝里·芬》的部分章节。
许多给《世纪》写稿的作家都住在格兰摩西地区,但是这里的另一位居民梅尔维尔直到身后才有作品在这家刊物发表。他和家人住在一起,几乎从不与人交往。有一次他难辞友人情面,参加了一个文人聚会,此后再也不肯露面。他生前的最后作品《比利·巴德》在《世纪》发表后,被专家认为是他最杰出的小说。
为了调和作家与读者口味之间的关系,吉尔德做出了许多努力。亨利·詹姆斯曾在《世纪》上连载过几部作品,他的《波士顿人》因为心理描写太多,故事进展太慢遭到读者冷遇,吉尔德不得不写信请他以后写得简洁些。亨利·詹姆斯显然对此耿耿于怀,三十年后他对一位评论家说:“你对《波士顿人》的好评令我感激,当初它在《世纪》面世时遭到了冷遇。……吉尔德先生说他们还从没有发表过这样令读者失望的作品。”
吉尔德的谨慎还使他拒绝了另外一位格兰摩西住户的作品。1892年,斯蒂芬·克兰完成了《街头女孩麦琪》,小说充满鲜明意象,象征意味浓郁,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作家的才华显而易见,但是吉尔德觉得作品太过“残酷”,有违读者的传统欣赏习惯,因此婉言拒绝。克兰一怒之下,借钱自费出版了小说,但是仅仅卖出两本,甚至已在文坛建立声望的豪威尔斯的推介也无济于事,穷困潦倒的克兰只能用它来生火取暖。
他的第二部作品《红色勇气勋章》完成于1894年,次年出版后立即获得成功。揭露人生真相、作风大胆的现实主义终于开始取代十九世纪盛行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写作。
后来吉尔德不再担任《世纪》杂志主编,他的继任罗伯特·约翰森的文学观甚至还要保守,《世纪》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吉尔德曾极力敦促约翰森争取当时崭露头角的伊迪丝·华顿的作品,但是没有效果。
伊迪丝·华顿在格兰摩西公园的生活并没有给她留下美好回忆。她出生名门,教养良好,但是上层社会的清规戒律、繁琐习俗令她厌倦。她认为这一切掩盖着这些上流人士的冷漠和自私。他们似乎交游广泛,实际上思想封闭,见识狭隘。她在《欢乐之家》、《乡村习俗》、《纯真年代》等作品里描写了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场景,也表现了这种文化和习俗对于人性和真实感情的压制。这对于《世纪》的新当家约翰森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伊迪丝·华顿常被人们称为描写纽约生活的风俗作家,但是更真实反映世纪之交纽约社会现实的作家应该是欧·亨利。
纽约创造了无数工作机会,形成了庞大的一支劳动大军。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底层和大多数,他们的故事也许才是纽约的真实写照。这也是欧·亨利那些描写小人物的短篇之所以动人的原因。
他的本名是威廉·西德尼·帕特,曾做过一段时间的银行职员。因为账目问题,他被怀疑贪污,却在审判前夕逃往洪都拉斯。在中美洲的旖旎风光中度过一年后,妻子的重病使他不得不回国,随后被判五年监禁。他在狱中极度消沉,只有用写作排遣郁闷。
1901年他出狱时已经40岁,随后来到纽约。这个喧嚣而生机蓬勃的城市立即吸引了他,让他产生了回家的感觉。他的作品故事曲折,细节生动,为他赢得了无数读者。他的取材就是他每天观察的社会底层男女的生活,下层生活区、酒吧都是他喜欢流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