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凶杀的艺术
作者:伊昂.默利森
来自《精神病患者》这部电影中的凶杀事件的余悸令人联想到《敲诈》这部电影中的一些特色,因为我们对克鲁维的暴力倾向不太熟悉,对诺曼·贝特的暴力倾向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害羞的年轻人,社会经验缺乏,笨拙地想法子要接近玛瑞恩,与她结交,邀请她到他的会客厅里去。同样,当克鲁维邀请爱丽丝去他画室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料到会发生什么不测。
在《敲诈》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充分利用我们的惊恐来突出凶杀案所导致的余悸。在《精神病患者》中,希区柯克抓住玛瑞恩向浴室墙边滑倒时在镜头面前的惊恐的眼神。她显出向我们求助的表情,但是我们却对她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倒地死去。但是,希区柯克对玛瑞恩的刻画并没有结束。在《敲诈》里,爱丽丝得以生存,所以使得我们的恐惧有所减弱。但是,玛瑞恩则没有能够这么做。玛瑞恩倒在地上以后,希区柯克将镜头切换到莲蓬头上,然后又切换到浴缸中她的大腿上。从她身体流出的鲜血流向排水口。镜头停在排水口上方,然后,开始缓慢推进镜头。流向下水道的水形成螺旋状,然后逐渐稀释在玛瑞恩的眼中。当镜头旋转着收回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的脸贴在地板上,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们,就像爱丽丝曾经死死地盯着我们一样。
通过使受害者直视观众,希区柯克又一次把观众的感情推向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我们对于受害者无能为力。我们只能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深感愤怒,为她的突然死亡而感到毛骨悚然:她横躺在浴室里的地板上,死于一个在那个关头还未知的暴力之手;而在电影进行到此时,我们也还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发生凶杀事件。
结束语
谈到电影《精神病患者》中的“浴室惨案”,希区柯克的这类原则和方法可以追溯到他的早期电影制作上,不过它们那时还只是以孤立的形式出现。既然这些特点反复出现在希区柯克所导演的多部电影中,本文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人们谈论“希区柯克”电影时,指的到底是什么。
也许,这些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遮掩的原则。与《精神病患者》之后的许多恐怖片不同,希区柯克的电影并不包含明显的暴力场面。这无疑是说希区柯克对人类的恐惧——它的产生及作用——有透彻的理解。把可怕的事情摆在我们的眼前,无疑于否定了它的恐怖性。希区柯克不把令人恐怖的场面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个,那就是说,他的电影表现的是人们对于恐怖、凶杀以及非正义行为的反应,而不是它们本身。克鲁维那被遮掩的凶杀场面加强了我们对艾莉丝的同情;她看到了不允许我们看到的令人恐怖的事情。被遮掩的布鲁诺杀害米瑞安的场面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布鲁诺这个杀人狂;而玛瑞恩的死让我们窥视了一个人遭到野蛮的攻击后会变成什么样。希区柯克将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身上,而他在电影中将凶杀场面遮掩到什么程度,恰好取决于他想要让他的人物充分得到表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