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4期


围园杀后

作者:杨天石




  维新派得知要在天津举行阅兵大典,怀疑慈禧欲借机废弑光绪皇帝,便计划武力夺权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八(1898年8月24日),皇帝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从两个多月前下诏明定国是、维新变法起,光绪皇帝就不断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安,有时,光绪自己也住在那里。这已经是第八次了。
  光绪皇帝原是醇亲王的儿子,四岁(虚岁)那年,由于同治皇帝突然暴病死去,没有子嗣,便由慈禧太后选择,让他登上了帝位。这种年龄的孩子,还正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时候,自然只能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直到光绪皇帝十八岁,结婚之后,慈禧才不得不移居颐和园,“归政”皇帝。然而,已经习惯于控制国家大权的慈禧太后,仍牢牢抓住权力不放,用人、行政都还是她说了算。
  光绪皇帝去颐和园,名为请安,实为请示,争取太后批准自己的维新举措。不过,请安后发布的“上谕”却常常使维新派不安。四月二十七日(6月15日),光绪皇帝第一次诣园请安的第二天,皇帝的老师、支持变法的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就被开缺回籍。接着,陆续谕令以刑部尚书崇礼署理步军统领职务,以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怀塔布管理北京圆明园等处官兵,以刚毅管理健锐营特种部队。这样,守旧派就掌握了京畿地区的军权,无论维新派怎样闹腾,也跳不出“老佛爷”的掌心了。
  光绪皇帝第八次诣园请安后,发布“谕旨”说:皇帝将在九月,里巡幸天津,举行阅兵典礼。天津是荣禄的势力中心,维新派不知道这里边暗藏着什么鬼名堂,怀疑太后想乘阅兵之机,废掉以至杀掉皇帝,便将疑惧当作事实,积极推进武力夺权计划。
  康有为早就认为,慈禧太后顽固不化,要扩大光绪皇帝的权力,维新变法,必须除去太后,然而苦于找不到堂皇的理由。现在,这样的理由终于找到了。
  
  康有为留下了湖南好汉毕永年,准备将一项重要的机密任务交给他
  
  七月二十七日 (9月12日),毕永年从湖南来到北京。
  毕永年是长沙著名好汉。八岁时就随父叔辈生活在军队里,练就了一身过人的胆识和武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毕和唐才常同时考取拔贡,取得了入京参加朝考的资格。自此,即和唐才常、谭嗣同结为生死之交,经常一起商议救国大计。当时,会党是下层社会一支有组织的秘密力量。为了联络会党,毕永年又亲自参加哥老会。由于他体格魁梧,轻财仗义,文武双全,很快就得到了哥老会里那些山堂龙头们的赏识。
  毕永年此次到京,是为了追随谭嗣同,参与维新活动。到京的第二天,毕就拜见康有为,被康留在南海会馆,和钱惟骥同住一室。钱和毕既是同乡,也是好友,异地相见,感觉分外亲热。
  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夜9时,康有为将毕永年召到自己的房间。此前,康有为已经从谭嗣同那里知道了毕永年的为人,因而推心置腹地对他说:“你知道吗?现在形势危急,太后想在九月天津阅兵时谋弑皇上,怎么办?我想学唐朝张柬之废除武后之举,但皇上手头无兵,实难举事。我已奏请皇上,召袁世凯入京,让他当李多祚。”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宰相张柬之依靠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的兵力,杀入宫内,杀死武后宠信的张昌宗弟兄,恢复唐中宗的帝位。康有为想重演当年那惊心动魄、扭转国家命运的一幕。
  “袁世凯是李鸿章一党,李鸿章是太后一党,恐怕不能用;而且袁亦非谋此事之人。当年驻守高丽,情况危急,就自请撤回,实在没有胆量。”毕永年没有全盘反对康有为的计划,但反对用袁世凯。
  “我已派人到袁处行反间计,袁深为相信,痛恨荣禄与太后。而且,我已奏知皇上,在召见袁时隆以礼貌,抚以温言,赏以茶点,袁一定感激图报。”康有为显得很有信心。对毕永年说,“你先等着,我有事要重用你。”
  毕永年不知道康有为将怎样用他,心里打起鼓来。
  
  光绪皇帝精简机构,罢斥六个部长级木臣,受到慈禧太后严厉批评后,密诏杨锐等迅速筹商既变法又不触犯太后的两全之计
  
  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维新后,在一段时期里颇有干劲,下令改革的诏书不断。
  七月十四日(8月30日),光绪皇帝下令精简机构,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外省裁汰湖剑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以及若干不办实事的官员。京外其他应裁、应并各缺,由有关衙门、官员“分别详议,切实办理”。
  光绪皇帝的这些改革举措受到守旧大臣的强烈反对,新政很难推动。在此情况下,光绪皇帝就想惩处几个守旧派大臣,借以立威。正巧,发生了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大臣阻挠主事王照上书事件。
  按清制,低级官员没有直接给皇帝上书的权利。为此,光绪皇帝特别下诏,准许部院司员及士民上书言事,不得阻拦。当年六月,王照写了一道奏章,提出请皇帝、皇太后巡幸中外等几条意见,要求礼部代为呈递,遭到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睽等人的拒绝。王照不肯罢休,写了呈文,亲自到礼部衙门抗议,声称如不递,我当亲往都察院递送。怀塔布无法,只好应允代奏。但是,许应骙却奏劾王照“咆哮署堂,借端挟制”。事件为光绪皇帝得知后,便于七月十九日(9月4日)将怀塔布、许应骙等礼部的六个堂官(部长级)革职,同时赏给王照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以示激励。第二天,又乘余威,赏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四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至此,光绪皇帝才算抖了抖威风,有了点当皇帝的感觉。
  然而,光绪皇帝的这个娄子捅大了。
  怀塔布和慈禧太后同属叶赫那拉一族,满洲正蓝旗人,靠亲贵的地位发迹。他的老婆经常出入颐和园,陪慈禧太后吃饭、玩耍、解闷儿,是个直接通天的人物。怀塔布被革职后,立即赶赴天津,与荣禄密谋。他的老婆则到颐和园向“老佛爷”哭诉,造谣说:皇帝“且尽除满人”!
  慈禧太后本来就反对变法,皇帝的许多举措她都不赞成。当时,康有为建议开懋勤殿,选拔英才,延聘外洋顾问,讨论各项制度,扩大议政人员范围。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提出这一建议,慈禧不悦,怒形于色,吓得光绪一句也不敢再说。这次请安中,慈禧太后特别批评光绪皇帝对怀塔布等人处罚过重,乱了家法。第二天,光绪皇帝即召见杨锐,交给他一道密谕,内称:“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密谕自述为难之处道:“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光绪皇帝要杨锐与诸同志妥速筹商,找出“良策”,既能罢免守旧大臣,选用新进,变法图强,而又能不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