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 捷




  在这次谈判中,伍德科克也表示了四点意见:(1)公报发表后,美国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撤销对台湾的承认,关闭驻台使馆,召回美国大使,一年之内撤出一切军队和设施;(2)美国将保持与台湾的商务、文化联系,继续美台原子能合作,继续保持航空和海运联系,现行关税安排仍然有效。继续以不危及该地区和平前景及中国周围地区形势的方式向台湾出售有限的、经过挑选的防御武器;(3)在台湾设立非官方机构,由不在政府任职的人员担任,但机构的部分资金由国会拨款;(4)由国会通过立法调整(原来与台湾的关系),但不会构成对台湾的外交承认。
  12月13日上午,邓小平会见伍德科克。邓小平听取了伍德科克的意见。随后,伍德科克向邓小平递交了重新起草的联合公报草案,并建议双方于1979年1月1日发表建交公报和有关声明,3月1日互派大使和建立大使馆。
  邓小平表示:(1)基本同意美方新的联合公报草案,但在公报中应重申反霸条款,以加重分量;(2)同意1979年1月1日发表公报和声明;(3)美方在声明中不要讲“一年后技术上终止”美蒋条约。还说:我已经看过了先前美方起草的公报,布热津斯基最近跟柴泽民谈话的记录也读到了。美台条约既然是一年后终止,那么一年之内是否仍然有效呢?还提出:在“终止”期以前的一年里,美国不应该再向台湾出售武器。希望伍德科克先生能够理解对台军售问题是何等重要。强调:对台出售武器会破坏中国的和平统一。如果美国向台湾出售大量武器,蒋经国就会把尾巴翘得高高的,这只会增加冲突的危险性。
  第二天(12月14日),伍德科克奉命紧急会见邓小平。他向邓小平提出:(1)为了减少泄密的机会,美方建议在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即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9时)同时宣布建交公报;(2)建议邓小平1979年1月29日、30日和31日开始访美。邓小平对第一项表示赞成;对第二项答复说,同意于1979年1月29日开始访美。
  当天晚9时,伍德科克又奉命紧急会见邓小平,对邓小平13日提出的第一点和第三点建议表示接受。
  12月15日,伍德科克在三天之内第四次求见邓小平。伍德科克要求中方明确答复,美方能否在记者问到时表示1979年后可向台湾出售有选择的武器。对此,邓小平明确回答:如卡特总统对外说向台湾出售武器,我方不同意。如卡特谈话涉及此事,中方也要立即表态。现在要避开不谈,“以后我们双方再来讨论”。邓小平强调说: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政府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不要影响中国采取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最重要的是,如果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从长远讲,将会对中国以和平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设置障碍,最终只能导致武力解决。”还说: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伍德科克答应立即报告美国政府。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建交联合公报。
  在最后一阶段的中美建交谈判中,实际上是邓小平亲自出马,以高度务实的精神避开了中美关系中的巨大障碍和险礁,最终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使得毛泽东、周恩来和尼克松、基辛格共同开辟的上海公报通道,经过七年的艰难航行,迎来了中美建交的历史性时刻。
  在建交谈判过程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就是美国向台湾军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明智地不做纠缠,也决不在原则上让步,并留下了将来谈判的一定的空间。这是从战略全局着眼处理中美关系的一个范例。这个问题后来在里根当政时期再度重新提了出来,由此导致了中美双方“八一七公报”的发表。
  在建交前最后一次同伍德科克的会谈中,邓小平告诫美方不要在台湾问题上产生错觉,犯历史性的错误。他说:“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国慎重处理同台湾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不要影响中国争取以最合理的方法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方面,美国可以尽相当的力量,至少不要起相反的作用。”
  1979年1月29日到2月4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轰动了美国。这是历史对位亲手打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大门的老人的最好回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