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里,接回苏联送来的重要礼物,当时他是上校军衔。
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了102名苏联火箭技术人员外,还有苏联送给中国的两枚P-2近程地对地导弹。这两枚导弹,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样板。
记者:您到了当时刚刚成立的五院后,开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满洲里接这两枚导弹,那是不是同苏联合作的开始?
任新民:嗯,开始我们是希望苏联全面援助,但是苏联不同意,只是派了五个人到我们北航教书,那时我是总体室主任,跟他们打过交道。另外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样品——教学用的导弹,实际上那个导弹基本上跟德国人的导弹差不多,拿来以后只能用来给学生讲课。再就是同意我们在苏联的留学生中转一批人到与导弹相关的专业。我记得的就是这三条。
就在仿制导弹工作处于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苏联突然停止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撤走了专家,也带走了技术资料。这无疑对刚刚蹒跚起步的中国导弹制造工作是个沉重的打击。一些西方媒体幸灾乐祸地预言:“中国的导弹计划夭折了”,“中国人的导弹梦碎了”。
但令西方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苏联专家撤走的第17天,1960年11月5日,在茫茫的戈壁深处,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导弹从无到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军事装备史上的重要转折。
记者:那时您是否知道中国研制的导弹跟当时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任新民:那时根本谈不上跟人家比,怎么比呢?你刚起步,再说,别人的东西我们知道得也不是很多,特别是苏联的东西。实际上,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开始的时候跟他们差不了多远,就差一个回合。
记者:一个回合,怎么理解?
任新民:就是他们发射了,我们还刚开始做,就差这一点点。实际上差得不多。
虽然中国仿制的P-2导弹获得了成功,但并没有投入生产,原因是射程太近。1961年,中国开始尝试设计射程更远一点的导弹——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即“东风二号”。
“东风二号”是在仿制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发动机,改进率占63%,作为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弹,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在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由子连续发生故障,任新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有人联名上书告了他一状。
记者:那个时候人家对您不是很信任?
任新民:嗯,就是因为改发动机的事。那时时间很紧,也不能大改,所以出现很多问题。而我也刚到部队不久,所以别人就很怀疑,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就是怀疑我这个人靠不靠得住。
后来这个事反映到聂老总那儿去了,聂老总讲了一句话,大致意思是说,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快要成功的时候,最黑暗的时候,就是光明开始要出现的时候。
这话返回到我这里,你想想我是什么心情?别人都说你有问题,说这样那样,而聂老总给我是这样的支持。所以我说,像这样的事,领导上不给你一个很明确的支持,你就没办法做。
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竖在发射架上等待首次试飞。发射场上,人们企盼着第一枚国产导弹的首开纪录。
意外发生了,导弹在起飞10秒钟后,出现了晃动,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摇摆,69秒钟后,随着一声巨响,导弹坠落在距离发射架300米处的戈壁滩上。
记者:看到失败的场面,您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呢?
任新民: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出了问题,把问题解决了就行。我那时从来没想过就不干了。我总觉得一定可以干得出来。
1964年6月29日,经过改进后的中近程导弹命中目标,发射成功。但是任新民仍不满意导弹的射程,他上书周恩来总理:“导弹射程太短,对加强国防仍属空谈。”几天后任新民得到了周总理的回复:“我支持你的建议,你还得继续搞下去。”
两个月后,在任新民的带领下,改进后的导弹射程增加了20%,成为真正意义上有实战价值的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高层领导在兴奋之余,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那就等于有弹没枪,实施不了打击敌人的目的,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拥有核武器。
子是,已经增大射程的中近程导弹担当起了“枪”的重任。
两年之后,1966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原子弹弹头的中近程导弹腾空而起,准确将核弹头发送到预定地点,成功实现了核爆炸,这就是著名的“两弹结合”试验。
“两弹结合”成功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国外媒体惊呼: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核导弹时代。而就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经预言“中国要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至少要用10年时间,因为美国和苏联都花了12年”。
“两弹结合”成功后,发射人造卫星成为当时中国航天的主要任务。196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研制阶段,这期间任新民仍然忙于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的技术攻关。
随着任务的逐渐明确,中远程导弹使用的液体火箭被确定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任新民担任“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准确地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在深邃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中国的乐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靠自身力量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99年党中央为23位老专家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任新民名列其中。
记者:如果让您做一个回顾,您会不会觉得选择做导弹的研究,是给自己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任新民:那倒没有特别这么想过,但是回过头来看,从哈军工到五院,这是国家一个统一的战略决策。哈军工那时培养的就是技术骨干。当时,苏联虽然可以帮助我们,但是我们不能长期指望它,所以当时建院的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自力更生为主,第二个是争取外援为辅,第三个就是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成果。这三条现在看还是对的,这个原则很对。
一字之差定乾坤
1958年12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斯克尔号”,从此通信卫星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
1975年3月31日,中央军委通过《关于发展中国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最终以毛泽东的亲笔圈定而尘埃落定。通信卫星工程后被命名为“331工程”。
1977年9月,任新民被正式任命为“331工程”总设计师。
“331工程”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规模最大、涉及部门最多、技术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大型航天系统工程。由于该工程由五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都有一名总设计师,而任新民担任的是这五个系统的总设计师,人们都称他为“总总师”。
记者:您知道大家提到您的时候,都叫您“总总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