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稗官野史

饥民遍地, 官员下令: 粮商涨价售米! 米价很快暴跌, 百姓感激不已

时间:2018-07-28 19:31:58来源:作者:点击数:
应天书院,yzqz.cn

  赵抃是今浙江衢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大臣。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由哥哥抚养长大。他自幼志向远大,努力读书,于1034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赵抃为官清廉、正直敢言,是当时与包拯齐名的清官。在宋神宗时期,赵抃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做官追求公正、执法严明,但是却不古板。他最初担任武安军节度推官,当时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打算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应当将此人处死。赵抃则认为处罚太重,据理力争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处死。”最终使罪犯免于一死。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是一个文人,却也有勇有谋。在做泗州通判时,附近的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服和食物,士卒们扬言要发动兵变。知州害怕,紧闭城门不敢办公,上司让赵抃代替知州去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赵抃到达濠州后,镇定自若,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并安抚士卒们躁动的情绪,濠州很快恢复安定。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而真正让赵抃名留青史的,是他的刚直不阿、敢于进谏。赵抃曾在朝廷里担任殿中侍御史,负责监督百官。他“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即使是宰相有过失,也一样弹劾,因此美誉雀起,被称之为“铁面御史”。赵抃还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认为小人即使过失小,也应该努力清除;君子若不幸犯了过失,却应该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当时有许多正直的大臣相继被贬出朝廷,欧阳修等人也请求去地方上任职,赵抃极力挽留,并向仁宗进谏说:“最近品行端正的大臣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这样的结果,真让众臣伤心啊!”仁宗采纳,于是留用欧阳修等人。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在担任右司谏时,大臣陈升之勾结宦官,得以升迁为枢密副使。赵抃弹劾他通过不正常渠道获得升迁,前后上书达二十多次。结果陈升之被罢免,而赵抃也遭到排挤,被贬出朝廷。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先后数次出任地方官,“其为政,善因俗施设”,无论在哪里做官,他总是以身作则,亲自到百姓中去了解民情。有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一生都没有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的足迹无所不至,百姓们都大感欣慰,对赵抃十分爱戴。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神宗即位后,赵抃得到重用,担任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神宗的知遇之恩,朝政有不妥之处,他总是直言不讳,从不考虑自身的得失,神宗常予以褒奖。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1072年,四川动荡不安,守边士兵接连发生意图谋反的事情,神宗想派一个得力的官员去四川把控局面,就让赵抃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出任成都知府。神宗慰劳他说:“还没有过朝廷重臣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赵抃觉得自己义不容辞,欣然同意,神宗很高兴,特许他相机行事的权力。到达成都后,赵抃体恤士兵,政令宽简,很快就使四川的形势大为改观。茂州的少数民族在边境抢掠,又害怕官府讨伐,就请求投降,于是绑了一个奴隶,想杀死后取血为盟。赵抃让他们改用牲口,放了奴隶,并对他们施以教化,少数民族心悦诚服,不再作乱。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晚年时,多次向朝廷请求辞职回乡。神宗再三挽留,最后只好让他在靠近家乡的越州(今浙江绍兴)担任知州。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在任时,浙江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及蝗灾,粮食颗粒无收,饥民遍地。赵抃奋力救灾,可民以食为天,解决粮食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当时,饥荒发生后米价暴涨,各州县官府为了平抑米价,在各个交通要道张贴公告,严禁粮商哄抬米价,否则将处以重罚。米价虽然被控制住了,但是粮商们都不愿意出售,市场上根本没有米,灾情也进一步加重。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却并没有那样做,他反其道而行,命人在交通要道贴出公告,宣布越州官府绝不会干预米价,粮商们可以在越州境内涨价售米。赵抃如此做法,众人都大惑不解,议论纷纷:一向爱民如子的赵抃怎么会允许粮商哄抬米价呢?这对于饥民来说,岂不是雪上加霜吗?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各地粮商见有利可图,争相运米前往越州。很快,越州就聚集了大量的大米,供应充足,米价也随之暴跌。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很不便利,粮商们如果再将大米运走,成本就会很高,所以只能在越州降价售米。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还趁此机会,雇佣饥民兴修水利、建设城墙,然后发给饥民们报酬,使他们都有钱买米。这样做既发展了基础建设,又救了百姓,并使百姓们有事情可做,不至于在灾荒时期爆发动乱,可谓一举多得,百姓们感激不已。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赵抃曾是孤儿,做官之后收养过许多孤女,将她们养大成人,为她们选择夫婿嫁人。赵抃一生为善,做过的善事不计其数,自己和家人却始终保持清贫。1084年,赵抃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宰相韩琦称赞他:“赵抃真是世人表率,我也赶不上他啊!”iDu应天书院-故事汇

应天书院,yzqz.cn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