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刘备故事系列之十
作者:谌旭彬
六、第四种可能
在上述三种解释之外,还有第四种解释存在。
实际上,刘备临终之际的这句托付,并不一定就含有改朝换代的隐义,也可以如此理解:如果刘禅还算贤能,值得您辅佐他,就请您尽心尽力地辅佐他治理国家;如果他实在昏庸无道,您也可以撇开他,自行施政。
也就是说,“自取”二字本身并无任何疑问,存在分歧的只是刘备让诸葛亮“自取”的对象。究竟刘备是让诸葛亮“自取”蜀汉集团的江山的所有权呢,还是“自取”蜀汉集团的管理权?我个人认为后一种理解似乎更为可能: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言,刘备的觉悟恐怕还没有高到可以为了使集团更好地发展而将自己九死一生、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人的地步;但江山既然如此来之不易,刘备也极不情愿它在自己死后立即土崩瓦解落入他人之手。要在这两种心思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刘备只能提议可以让诸葛亮在适当的条件下“自取”蜀汉集团的管理权,但刘氏仍然保留着所有权。
日后的一切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刘禅自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正是对蜀汉集团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最好诠释。刘禅何以愿意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虽然当时实际权力全在诸葛亮之手,但诸葛亮也并没有逼迫压制刘禅。刘禅如果明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执政,就不应该说出这种让诸葛亮专权更加名正言顺的话来。而他确实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他也确实有着亲政的渴望,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集团经营模式在他即位之前就已经有了合法的理论依据,他在这里不过是再次重申一遍罢了。
而诸葛亮在蜀汉集团内专权达13年之久却平安无事,既没有引起朝臣们的不满,也没有遭到君主刘禅的激烈反抗(小动作还是有的)。其原因固然在于诸葛亮个人处事谨慎,但刘备临终的这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言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这句遗言之所以会出现日后如此多的疑问和纷争,如前所述,它当日出乎刘备之口,入乎诸葛亮、李严、廖立等人之耳,后来又传达到成都的刘禅耳中,这期间并无任何文字记录,也未曾留下文件存档,所以流传过程中出现一些些微的偏差在所难免。到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已经距离这句遗言横空出世四五十年,有如此歧义,也在情理之中。
七、结语
在中国的帝王谱系中,刘备无疑是一个异类。他在本质上带着强烈的市井流氓气息,却披着士大夫忠厚仁义的外衣。也正因为如此,他和他的传奇故事既能被广大的市井百姓所欣然接受,也能屡获历朝历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颂t他在汉末群雄逐鹿问鼎的狂欢中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却又能以最卓绝的意志力屡败屡战,最终功成于一举;在他死后,他留下的蜀汉集团实现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无疑更是绝无仅有之事;他被时人称为“枭雄”,但他的个人形象却湮没在后世的各种演义小说对他的津津乐道之中,反成了他身边一帮左膀右臂们的陪衬……
对这个既传奇却又被传奇掩盖了的人物,我们既然不容易作出定义,那么则不妨听听与之同时代的一段关于人物品鉴理论的奇文,再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者谓之英,胆力过人者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多于雄,则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才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才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刘劭《人物志》
公元5世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多少风云人物在那里横空出世、登台亮相,转瞬又被浪花淘尽;多少是非成败纷至沓来,转瞬又惊鸿而去。那是个造就传奇的时代,曹操天纵英才;孙权卧薪尝胆;周瑜惊才绝艳;郭嘉流星破空;关羽纵横捭阖;司马老谋深算……在所有传奇之中,刘备的故事无疑逊色许多。许多年来,这个耳垂至肩、臂长如猿、面白无须、性情温和的河北汉子的真实形象湮没在由演义和讹传混合而成的历史尘埃之中。
读史既可明得失,亦可励志,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刘备和他的经历无疑最具励志效果,因为他最平凡,最像普普通通的“我们”。曹操、诸葛亮之流过于天才;荀彧、司马懿之流出身显赫,唯有刘备最贴近凡人。他没有过人的才能,文韬武略一样不占;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曾织席贩履维持生计;他也并非正人君子,“恶之花”潜藏在他心底,流氓本色也时隐时现……他和“我们”是如此相似。他一生五失妻子、六次逃亡,寄人篱下几三十年,但却自始至终斗争高昂,誓不低头,终成正果。个中秘诀,无非在于陈寿赠给他的那四个字:“不折不挠”。
世间事不能以概率计。得意一世,马失前蹄,辉煌已成昨日泡影;落魄半生,功成一举,生命却能灿若夏花。刘备无疑属于后者。平凡如我辈者,既无天纵英才,亦无得天独厚之优势,但那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许正潜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经过10期的连载,《刘备故事》至今已完满结束。在此特别感谢谌旭彬先生为我们带来这一精彩故事,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此文的关注与支持。
在2008年本刊推出的大型人物系列之中,谌旭彬先生将为我们奉献其最新力作《王朝最后一根稻草——王安石与熙丰变法始末》,深入解析一代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跌宕起伏,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一生。敬请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