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适合“悦读”,又启迪心智

作者:温儒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十、向《傅雷家书》学写信
  
  《傅雷家书》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集子,收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的一百八十六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期望。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讨论艺术;第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第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第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阅读中能感到,傅雷对儿子的爱不止于舐犊之情,他始终把人格、道德与艺术教养放在第一位,希望孩子能成为健全有用的人才。这里选收了其中一篇,谈到事业,为人处事,以及恋爱婚姻等等,语重心长,包含着许多人生的智慧,对我们都会有启发。这是家书,原不为了发表,所写大都是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读来让人感动。读完这篇选文,我们也许就想把《傅雷家书》找来看看。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极好的艺术修养读物,而且从中还可以看到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某些生活侧面,的确很值得一读。
  我们还可以从傅雷家书这里学会写信。写信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语文需求。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使用电子邮件了,书面信件写作变得生疏。其实电子邮件也是书信的一种,如何使信件写的有内容,有感情,有文采,有格调,而不只是一般传递信息,也是大有讲究的。适当读一些像傅雷家书这样的美文书信,可以充实我们的感情,又可以提高我们书信表达的水平。
  
  十一、文学语言如何转化为电影语言
  ——欣赏电影《卧虎藏龙》之“竹林打斗”一场
  
  《卧虎藏龙》是二〇〇〇年面世的一部武侠题材影片,曾夺得第七十三届次奥斯卡奖十项提名中的四项大奖。该片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执导。李安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表现东方古老文明的美妙与神秘,打造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视听奇观。在影片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中国地域文化独具特色的各种景致:戈壁荒漠,雪山冰峰,激流溪谷,苍翠竹海,皇城宫阙,市井庭院,镖局作坊……加上武侠功夫,刀光剑影,飞檐走壁,丹青书画等等,让人置身于非常“中国化”的氛围中。李安说希望这部电影能产生“一种经典的中国水墨画的效果”,他特别使用低反差的胶片拍摄,布景与灯光也都追求中间色调,大部分舍弃了蓝色,造成半现实半抽象的空灵效果,以及“介乎像与不像、真与幻之间”的那种神秘的感觉。建议学习这一课时,能结合观看电影《卧虎藏龙》,体验这种艺术效果。
  武侠片一般都是靠武打设计和传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卧虎藏龙》虽然具有武侠片的一般特点,但更注重人性描写与心理刻画。李安说他要拍的《卧虎藏龙》是“武侠版的《理智与情感》”。也就是说,影片关注人的生存中理智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以及两者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文化取向。我们阅读《卧虎藏龙》时,应当格外注意这一点。而且这也可以引发思考:欣赏娱乐化通俗化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也有一个文化品味高下判断的问题。
  电影《卧虎藏龙》是根据现代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的同名小说改变的。本课是《卧虎藏龙》节选,包括影片的高潮与结尾两部分,即竹林打斗、山洞顿悟和山崖忏悔三场戏。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卧虎藏龙》全貌,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故事剧情。
  大侠李慕白欲退出江湖,将自己的青龙剑委托红颜知己俞秀莲带去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他以此表明要远离江湖恩怨。不料当日夜里有一伙人就来盗取宝剑,俞秀莲奋力阻拦并与盗剑人交手,青龙剑还是被抢走。俞秀莲没有马上把情况报告李慕白,她独自暗中追查青龙剑下落,从蛛丝马迹发现可能是王府小姐玉娇龙一时意气所为,俞秀莲为免伤和气,想用旁敲侧击办法迫使玉娇龙归还宝剑。
  没想到节外生枝,玉娇龙归还宝剑时,跟李慕白发生了正面交锋。而李又由此发现玉娇龙和自己一直追查的碧眼狐狸有关系,碧眼狐狸杀害了李的师傅,是李不共戴天的仇敌。原来玉娇龙自幼拜碧眼狐狸为师傅,学习武当上乘功夫,早已青出于蓝。玉娇龙在新疆曾瞒着家人与当地大盗罗小虎私订终身,其父发现后强要她另嫁他人,玉一时性起,冲出家门,浪迹江湖。玉娇龙在江湖上任性使气,对江湖规矩毫不在意,为了自己的爱和江湖的梦,到处闹事。俞秀莲和李慕白都爱惜玉娇龙的才能,苦心引导,终不见效。
  李慕白得知碧眼狐狸踪迹,要雪恨报仇。交手中,李慕白为救玉娇龙,被碧眼狐狸的毒针射中而死。玉娇龙在俞秀莲指点下来到武当山,与罗小虎见上最后一面,却终究无法面对自己造成的悲剧,从山崖纵深一跳,跳入茫茫云海幽谷。
  影片中两对情侣互为观照,代表两种人生态度与道德追求。李慕白和俞秀莲彼此相爱多年,只因俞的未婚夫是为救李而死的,他们一直克制自己的感情。这是一对恪守传统道德,以“侠义”作为至善追求的情侣,他们的人生态度是克制、压抑与内敛的。不过李慕白自有能宽慰和调节自己的哲学,他认为“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他闭关修炼,几乎就达到悟道的境界了,却始终放不下心中那份感情,而且感受不到悟道的乐趣,虽然受到江湖人士普遍的景仰,却失去了个人的幸福。直到生命结束前,他才向俞秀莲表白了情感。而玉娇龙代表另外一种人生态度,她无视任何规矩法则,肆意妄为,一切都要为她个人欲望的实现让路,这当然体现了人对青春和自由生命的追求,但由于是非不分,结果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与朋友,导致李慕白的死。最后她选择自杀,是一种忏悔。
  影片使用了各种电影语言,衬托表现两种生命状态。整个影片的主色调比较平和宁静,画面反差不大。但在表现玉娇龙与罗小虎沙漠恋情一段时,却在大面积沙漠黄色背景下,大胆运用了一些浓重的红色,同时镜头切换也节奏加快,跳跃奔腾,呈现激情的调式。《卧虎藏龙》对不同生命状态的表现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不偏至某一端,而是表现各自的矛盾。这才真是复杂丰富的人生。
  本文节选部分有三场戏,其中“竹林打斗”是最精彩的。欣赏时注意电影剧本是如何设计表演与拍摄的,其中人物的行为动作,以及对话所体现的不同性格、心理与风范,又是如何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基础与发挥空间的。
  (责任编辑:古卫红)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