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水本无形也可以有形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水无形却可以有形。瓶盆碗缸都可盛之,不嫌其小;江河湖海均可容之,不辞其大。浅可为湿地,孕育万物;聚可为深潭,形成一景;跌可为瀑布,响彻天外。升腾为雾,滋润乾坤;凝结为雪,晶莹世界。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水展示万千气象。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吁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水因势利导,焕发勃勃生机。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此“水无常形”。
现代企业似乎也和水一样有其独特的“形状”,首先,水能够针对外部的形势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和形状;其次,每一种与众不同的“形状”都是其生存的理由。企业若能够取得持久发展,必须先做到能够生存下去,而能够适应环境,能够随环境变化而变化,“随弯就势”,恰恰是其最大的生存本领。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都认为,只要把企业内部搞好了,企业就可以发展壮大,至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是次要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现在,企业的外部环境最重要,因为,企业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的外部、来自于客户,企业可以与顾客事前进行深度沟通,共同设计产品、定义产品、共同制订产品的价格,让顾客参与其中。企业做好了不等于有利润,做对路了,得到顾客认同了,产品有了市场了才会有利润。因为,企业内部的许多规则是由外部决定的,外部社会需要决定企业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因此,企业应该有两种专家,一种是与物打交道的叫技术专家,另一种是与人打交道的叫管理专家;一个企业领导也应该有“两商”,即与物打交道的“智商”,与人打交道的“情商”,情商越高,外部资源利用的就越好。
现在,企业不仅要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要培养忠实的企业客户,培养一大批忠实的客户,让其终生消费你的产品;此外,现代企业既有边界,又无边界,许多企业都是在结合部创造价值。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敌我关系、油水关系,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而现在,企业之间的关系要由竞争走向合作关系、走向联盟关系、走向“同居”关系,企业要善于“拆墙”,善于联合、精于合作,共享外部知识产权。打了智商达情商,二商均高,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再讲讲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据我们的观察,今天中国的企业体制最大的障碍就在这里了。联想是1984年注册成立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但是能达到目前的这个状况,柳传志和杨元庆都克服了大量的困难、挫折。按柳传志的观点,在现在的体制下跟政府打交道,企业家需要不等待、不埋怨、不发牢骚,而是自己去克服政府这个障碍。我们的企业在双轨制的夹缝中,一方面按照市场的要求运作,应对竞争对手,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体制却束缚企业的行动。所以很多企业家的观点是:“遇到绿灯快速走,遇到红灯绕着走,没有灯摸着走。”遇到我们政府的政策对他有利要赶快走,这叫抓住机遇;而遇到红灯,很多企业家绕着走。你要不走就是等死,你要绕着走,走出自己的光明路来。难怪,一位深谙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中国的企业家不傍着政府不行,没有政府的扶持是干不成事的,是不能发展的。但是傍着政府,又容易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用现在一个很时髦的词,就是变成了一个“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托”,最后企业仍然没有办法发展。
对于企业家来说,要很好地把握住自己,不依赖政府官员不行,但过分依赖政府官员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这时候怎么跟政府官员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状态,就是一门要求很高的艺术,要求企业家很好地去掌握。
万向集团是中国企业界和经济界公认的“中国企业长青树”。在万向集团成长30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看到企业名称改变达12次之多,堪称中国之最。1969年,鲁冠球这个痴心想当工人以改变贫困命运的青年农民带领六个村民筹集4000块钱,在钱塘江畔一个贫穷的村庄办起铁匠铺。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气候,避免被当“资本主义尾巴 ”割掉,这个铁匠铺挂出“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企业管理有了松动,改革之声渐起,鲁冠球争得“宁围公社农机厂”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果断采取“承包”制。 1988年鲁冠球又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已经改名为“万向节厂”的股权——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花钱买不管”。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万向再次适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求,在国际市场上兼并、收购了美国本土企业——万向节厂更名为万向集团。这样,30年前的一个铁匠铺,30年后发展成拥有近百亿资产、上万员工、30多个全资或控股经济实体、实现了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熟悉万向集团和鲁冠球的人深有感触地说:“社会需要他们是什么样,他们就是什么样。鲁冠球和他掌舵的万向从不违拗社会、违拗大多数人的观念和容忍度发展企业,寻求生存。鲁冠球是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优秀企业家。”
另一个被公认做得非常巧妙的是TCL的李东生,他为了TCL改制,足足蛰伏了10年,终于等到1997年启动国企授权经营改革的这个机会,完成了他在TCL的霸业。而更多的人是等不到这个机会的,所以在体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很多企业家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这也是这一代企业家的宿命。这种能力不是企业的功夫而是中国的体制和国情所决定的,所以只有懂政治和国情的人才能够把握这个机会。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学会像水一样,善于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而改变,随行就市,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大气候。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