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答诗人乌蒙问

作者:于 坚




  高吗?我也有许多低语啊。神志不清的胡言乱语式的诗我也写过。三十年来,我已经写下了近千首诗,我诗歌的声部是交响,而不是独奏。诗是用语词的沉默来中断语言的喧嚣,有点像是在大河上截流。
  29、坐在电脑或书桌前,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或稿纸,你是否会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会,请问你是怎样克服的?
  不写。去玩,然后重新开始。
  30、你相信天才吗?你如何看待天才与大师在写作上的分野?
  诗是文明中惟一的与“天才”有关的事业,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文明只有指望在诗这一行里问心无愧地使用“天才”一词。大师是天才的理性化。歌德是一位大师,而荷尔德林只是天才。
  31、你认为,最理想的写作环境在什么地方?不少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有一些个人癖好,海明威喜欢站着写,卡波特构思时必须躺下来,穆尔写诗时常常赤裸上半身。请问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习惯或讲究?
  就在我家里。
  20世纪的西方作家反抗理性,普遍喜欢装神弄鬼、怪力乱神。那些癖好自己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写作也是表演。讲点把八卦刺激读者好奇心,让他们多买自己的书的。小聪明。
  我写作什么状态都有,站着的时候,坐着的时候,躺着的时候,在大街上也写过,灵感来临可不管你是在什么位置,什么状态,拔笔如拔刀。我很少构思作品,我写作是随物赋形。心竞水流。
  32、你能介绍一下你的作品的翻译情况吗?你如何看待文学翻译在跨语际文学交流中的作用?你认为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学的标准?
  以前的记不住了。这种交流有很强的虚荣性,你发现在这些场合你代表的总是国家而不是你。
  最近,《飞行》的法译本已经在巴黎完成,6月20日将发表于巴黎的出版的《诗歌》杂志。
  世界文学的标准,在语言,如何写上没有。各有各的说法。在说什么——主题上是有的,人性的复杂性,这也许是一个世界标准。
  33、有人把口语特征明显的现代汉诗称为口语诗,暗含用口语写诗比较容易的意思。你是主张诗歌必须经过“口耳相传”的检验的,请问你写完一首诗后,是否有念给亲人、朋友听的习惯?
  我其实不知道什么是口语,我在这方面有点不省人事。我知道什么是成语、书面语,社论、说明书……也许之外的都是口语吧,但写在纸上那都是书面语。口语离开了口,就很难再说那是口语。书写是一个去粗存精的动作,是一个从口语中出来的动作。写作是从世界中出来,写下的一刹那,原本的声音已经哑然了,断裂了。写作是无声的,写作是哑掉,是语言之川的片段切分重组,是作者从世界中出来,这样你才可以思考语言。在声音的运动中无法思考,你存在于世界中,浑然一体,没有成为作者。口述不是写作,对口述的整理才是写作。当我念作品的时候,那不是口语,那是作品。口耳相传的是作品,不是口语。纠缠于口语,其实令口语成为写作中的意识形态,束缚了许多人。
  34、你认为自己是否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个世界?说一说你现在的日常状态。
  不可能。与过去一样。生活的日日新在于它只是把一块上天赐予的老地再次播种的日日新。谁也受不了没完没了的翻天覆地的“拆”。
  去单位编刊物,写作、读书、练习书法、拍纪录片、吃饭、接中学生回家、看电视、睡觉。
  35、最后,让我们来做一道游戏:请你说说你喜欢的三种动物。注意你得按照你的喜欢程度说出它们的轶序。
  说真的,我害怕一切动物。它们是不可知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