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选标准

作者:隋 雪 王小东 钱 丽



  
  2.2 基于PASS理论的筛选标准
  心理学家Das等人认为可以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智力概念进行重构,并提出PASS理论。PASS是Planning (计划)-Attention (注意)-Simultaneous(同时性) - Successive (继时性) Processing 的缩写。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由注意、信息加工及计划三级系统组成。其中注意系统是基础,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包括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过程),而计划系统则为最高层次。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按照PASS理论,阅读障碍是一种认知过程障碍,即在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操作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现了困难。各种过程不同组合类型的缺陷也就决定了阅读障碍类型的多样性[12]
  Das 等人根据认知的四个过程,编制了标准化的测验,即戴斯纳格利尔里认知评估系统(简称CAS)。该量表由12 种任务类型构成4个分测验,每一分测验有3种任务,分别对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进行测量。CAS评估系统评定的是人的认知活动最一般、最普遍的四个加工过程,能更为确切地测量人的认知功能,对个体的变化也更为敏感[13][14]
  
  2.3 基于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差异的筛选标准
  Gough等人提出阅读理解主要由低加工水平的“解码过程”和高加工水平的“语言理解”两个独立成份构成[15]。其中,解码指的是通过对语言的基本单位进行编码、贮存、加工而将字形和字音联系起来读出书面文字;理解指的是知晓字、词的语义和句法。儿童的阅读障碍问题可能分别由解码成份、理解成份或者这两个成份的共同损伤而造成,并依据该模式划分出三类阅读障碍儿童: 单纯解码障碍、单纯理解障碍和混合障碍[16]。有研究[17][18]发现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相关系数高达0.82,所以听力理解可以表征个体的语言理解能力。如果能排除听力理解问题,也就排除了语言理解问题。智商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理解能力,这样阅读能力与智商之间的差异可以用阅读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之间的差异来取代。根据这一思路,研究者提出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差异诊断模式。
  有人[16]在中文环境下对此模式进行了验证,对三年级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了诊断及基本特征分析。也有人[19]在研究阅读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时,先对所有学生施测瑞文推理测验,选取智力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以下测验:阅读理解测验和识字量测验。识字量与其应达到的成绩相差1~2个年级的儿童则被认为是解码存在障碍。在进行阅读理解测验时,为排除识字量的影响,同时播放该篇阅读材料的标准人声录音,规定理解成绩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为存在理解障碍,若在两个测验都表现出低水平则被归为混合障碍。
  
  2.4 基于语音意识的筛选标准
  语音意识是指对由音节构成词的理解,是区分构成语句的语音单位的能力,它可以由语音意识测验进行诊断。已有研究表明语音意识对于阅读的习得意义重大,阅读障碍者的语音意识很差[20]。Goswami等人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语音意识测验,发现测验结果对学生以后阅读水平的发展有很好的预测力[21]。语音意识对阅读的影响也得到了实验研究的支持,研究发现得到语音意识训练的儿童的阅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22]。有研究者主张阅读障碍是在单词解码时出现的问题,而语音意识缺陷是单词解码困难的主要原因。Stanovich 等提出阅读障碍鉴别的语音加工核心差异模式,认为语音加工的差异可以区别“阅读障碍者” 和“阅读能力正常者”[23]。Torgesen 和Wagner提议用语音意识测验,快速自动命名和言语短时记忆在低年级水平上鉴别阅读障碍[24]
  
  2.5 基于教育矫治效果的筛选标准
  Fuchs提出以教育矫治为导向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儿童在经过教育干预后所表现的教育效果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拥有正常能力的儿童应该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获得正常阅读能力,如果不能够在正常教育环境下受益,他就可能具有阅读障碍的倾向。因此,研究者根据儿童的阅读平均水平以及进步速率来区分出阅读能力有缺陷的儿童。这种方法有助于阅读障碍儿童的早期诊断,使儿童在发生严重的阅读问题之前就能被发现,从而获得有效的矫治[25]。这种诊断方法与基于智力的差异模式在理论建构上存在着差异,后者认为阅读与个体的能力是一种内在关系,一定的智力水平就应该具有相应阅读水平。而对后天环境的作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相比之下,教育诊断模式依据的是在特定环境中,个体的现有水平和所期望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而区分不同阅读水平的儿童的。然而这种方法忽视阅读障碍原因的多样性,教育干预的方法会对不同致病原因的阅读儿童具有不同的效果,从而可能导致部分阅读障碍患者因为对所实施的训练响应不足而被漏诊[26]
  
  3 以往筛选标准存在的问题
  
  3.1 阅读障碍定义不明确,基于定义的筛选标准有效性差
  阅读障碍研究中普遍将阅读障碍定义为虽然智力和所处的教育环境正常,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其阅读成绩明显落后于其年龄所应达到的水平的现象。这一定义只是针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表现而定义的,并没有指出其致病的心理学机制。这使研究者仅仅知道阅读障碍者会有什么表现,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却无从得知,导致筛选有效性较差。
  另外,目前阅读障碍诊断中最常用的模式是基于智力-阅读差异的诊断模式,但是该模式没有相关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报告,而且该模式尚存在智力概念模糊、智力对阅读潜能预测的有效性差、对阅读障碍的成因的揭示有限等问题。
  
  3.2 筛选标准缺乏规范和标准化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研究者在筛选被试时所采用的标准是十分混乱的。例如,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时,有选用韦氏智力量表的,也有选择瑞文智力测验的。在制定排除分数时不同研究者也存在差异,有的将低于智力测验分75的排除在阅读障碍之外,有的研究者则采用80分的标准。在年级水平的截选标准上也有很大差异,有的用处于低端的3%以下,有的选择5%作为截点。这种标准的多样化,导致研究之间的可比性降低,使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得不到保障。
  
  3.3 筛选标准的重要性常被忽视
  对阅读障碍的科学研究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同时,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阅读障碍的研究也深入到神经水平。但很多研究只是一味的追求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在研究中却常常忽视被试筛选的重要性,对筛选标准关注不够,比如有的研究人为的制定一个标准就使用了;更有研究仅仅将阅读成绩或语文成绩低的正常儿童作为阅读障碍而进行研究;而基于PASS模型的CAS评估系统评定的是认知活动的四个加工过程,其可操作性较差,注意缺陷、计划混乱也不能等同于阅读障碍。
  
  4 未来筛选标准的取向
  
  在实际研究中基于IQ的筛选模式和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差异诊断模式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在国内外的阅读障碍研究中被试筛选标准有很多都是采用这两种模式。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尝试将两者的优点进行整合,提出一些更加客观的方法。Cecilia 等对传统的差异筛选模式与语音意识和阅读流畅性测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研究,提出将语音意识和阅读流畅性作为阅读障碍者评估的重要依据[27]。Barbara提出阅读障碍的动态测验方法,认为以往研究中测验、问卷等方法都属于静态测验,而通过对个体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干预,从而评估思维、认知、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属于动态测验[28]。Crystal等人的研究也指出动态研究较传统的智力差异模式具有更好评估性能[29]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