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自闭症谱系障碍语义加工特点与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综述

作者:曹漱芹 方俊明



忆以及概念的学习呢?于是,有些研究者提出,自闭症个体可能使用了某种异常的语义编码策略。例如,Toichi和Kamio等发现,虽然在语义启动任务中,自闭症组取得了与控制组一样的成绩,但他们的语义成绩与非口语智商存在显著相关,其与瑞文图形测验的相关系数达到0.59(而控制组为0.15)。由此看来,自闭症个体的语义能力可能更依赖于较低水平的非口语能力。在图1中,尽管自闭症成人在两类任务上的成绩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可以看到,自闭症成人在图形启动任务上的成绩要高于语词启动任务。这表明,就自闭症成人而言,图形语义能力要优于口语语义能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普通儿童身上也存在图形语义的优势。但到了青年之后,其语词加工就成为主要的加工通道。从这个角度看,自闭症成人的语义编码策略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不成熟的类似于儿童的加工策略。
  
  有关“加工水平效应”(levels of processing effect)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自闭症谱系障碍语义编码异常的假设。就正常个体而言,语言系统不同的加工层级将对信息加工产生不同的影响。更深层次的语义加工,将会比更浅层次的知觉加工或单词再认(word recognition)加工更能促进信息的保留。Mottron等最早在自闭症青年身上验证了这种效应。在编码阶段,被试要回答一些有关测验项目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针对词汇的语义类别(如哪一个词是蔬菜?),有的针对词汇的语音特征(如,哪个词以NA打头?)。结果发现,自闭症组虽然在两种加工条件下与控制组的成绩不相上下,但他们却不像控制组那样存在加工水平效应,因为他们在语义类别和语音特征两种不同加工条件下取得了类似的成绩。随后,Toichi和Kamio在日本自闭症成人身上发现了相同的趋势。如图2所示,在三类编码条件下(字形、语音和语义),自闭症组不像控制组那样表现出加工水平效应。“加工水平效应”研究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自闭症组在浅层次的字形加工和语音加工条件下产生了高于控制组的成绩。这也表明自闭症的优势在于知觉编码,也许正是这种优势促进了他们获得基本的语词理解能力。
  在之后的一项研究中,Toiehi和Kamio有关自闭症个体回忆错误的研究也发现,自闭症个体更容易犯语音错误,而正常个体更容易犯语义错误。当要求自闭症个体完成更复杂、更灵活的口语记忆任务、概念原型形成任务,他们将显示出复杂技能方面的缺陷。
  
  1.2 句子水平的语义研究
  来自口语记忆、同形异义词研究和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自闭症个体句子水平的语义加工能力普遍存在明显的缺陷。
  1.2.1 口语记忆任务
  口语记忆的句子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回忆有意义句子(如they went to the theatre)和回忆随机字符串(如school run the on girl)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似乎说明自闭症个体不能够利用语义线索来帮助识记句子。
  1.2.2 同形异义词任务
  英文中,一些单词有两种发音或两种意思(如tear),这样的单词被称为同形异义词(homograph)。Happ6和Jolliffe等针对高功能自闭症患者的多项研究发现,在根据情境来读出同形异义词的正确发音方面,自闭症患者力不从心,相反,他们更倾向于读出这些词的常用发音。此外,正常个体所具有的同形异义词的“首效应”现象在自闭症个体身上也表现不明显。“首效应”指的是:同形异义词位于句末比位于句首更容易辨认,这是因为句子本身的信息能够帮助被试选择正确的发音。但Jolliffe等的研究表明,自闭症个体似乎不受同形异义词位置影响,这等于表示自闭症个体的词语理解没能更多地利用语境信息。
  1.2.3 其他任务
  Tager-Flusberg等研究者发现,自闭症儿童在理解主动句和被动句上比正常儿童更差,因为他们不能够应用语义为基础的理解策略,而更加依赖语法顺序。例如,当呈现名词一动词一名词样式的句子(包括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自闭症儿童都将第一个名词视为施动者,第二个名词视为受动者,而不是根据语义原则,将有生命名词视为施动者,将无生命名词视为受动者。
  
  1.3 篇章水平的语义研究
  到了篇章水平,自闭症儿童的语义缺陷表现得愈加明显。Frith和Snowling(1983)发现自闭症儿童更加不能够选择合适的词来填补故事的空缺。研究者还发现,与发展性语言障碍儿童不同,随着口语材料复杂性的提高(从句子到故事),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对语言材料的记忆明显变得愈加困难。Jolliffe和Baron-Cohen曾经使用“局部水平任务”和“全面水平任务”(包含了5个或更多的句子)检验了18~49岁自闭症个体对篇章的理解能力。局部水平的任务指的是工作记忆一次能够加工的语言信息,通常包括1~3个句子,而“全面水平任务”则是5个及以上的句子。在局部水平任务中,Jolliffe等发现,高功能自闭症个体除了不能完成“同形异义词”任务之外,同时(1)更不能够在两个句子间选择正确的连接句(如“George开了洗澡水,George重新整理浴室”,正确选择为“洗澡水溢出了房间”);(2)更不能够根据情境来消除句子的含糊性,不管这种含糊是来自语义(he drew a gun)还是来自语法(the man was ready to lift)。在“全局水平任务”中,Jolliffe等发现高功能自闭症个体更加不能够一贯、通顺地组合句子,也不能够根据情景进行全面的推理。近来,Norbury和Bishop使用自然故事情境和开放性问题对比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和语言障碍儿童篇章理解能力上的差异,也同样发现自闭症儿童更可能具有篇章连接和推论上的缺陷。
  
  
  
  2 自闭症谱系障碍语义加工机制的探讨
  
  2.1 “复杂信息加工缺陷”模式和弱的中心统合理论
  Minshew和Goldstein曾经提出一个自闭症“复杂信息加工缺陷”的模式。在对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各个认知领域进行全面测查之后,他们发现:在简单的信息加工任务上(包括注意、简单记忆、简单语言、概念识别和视觉空间领域),自闭症儿童等同于甚至高于正常儿童的表现;只有在复杂信息加工任务(技巧性动作、复杂记忆、复杂语言、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上,自闭症儿童才表现出显著的落后,见表1。因此,Minshew等得出结论:除了相对完好的视觉空间能力以外,自闭症儿童在记忆、语言、概念等各个认知领域都存在“优势”和“缺陷”并存的现象,并且这些缺陷都选择性地表现在每个领域涉及到的高级复杂的信息加工方面。
  由此可见,以上自闭症谱系障碍语义加工方面的特点符合和印证了这一模式。可以看到,自闭症患者既保存着一些基本的语义能力,又无法完成较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