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基于修辞学学科交叉性质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谭学纯
正像国内强势学科的学术智慧可以吸纳,不可以克隆,国外修辞学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可以借鉴,不可以拷贝。中国修辞学振兴,应该借鉴西方修辞学的经验,但不应该是汉语修辞事实借助西方修辞学概念在大西洋东岸登陆。照搬西方修辞学研究的现成经验,包括现成概念术语,写不出振兴中国修辞学的神话。中国修辞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呼唤大视野,期待大手笔,以此融入全球视野中的同类研究格局。但融入全球格局不是中国修辞学的自我迷失,而需要以自己的学术形象,进人不同文化群落和学术体制之间显性或隐性的学术对话。中国修辞学研究者和境外学者,互相阅读,互为镜像,才是全球视野的合目的性的解释。(谭学纯、.肖莉2006b)
4.4 开发中国传统修辞学理论资源,实现其在现代学术语境中的价值转换
基于学科交叉性质的中国修辞学学科形象重建,不能丢弃传统。
传统与现代,是对历史发展动态过程的一种表述。“白话文运动”相对于它之前的历史,是现代启蒙;相对于当下现实,是传统。传统和现代是相对意义上的存在:现代l是相对于传统1而存在的现代,是相对于现代2而存在的传统2,传统和现代互相缠绕的现象,可以记作下面的结构链:
传统1→现代1(传统2)→现代2(传统3)……→当下作为承担现实责任的学科,是现代的;作为不拒绝历史文化资源的学科,离不开传统的攀养。尊重传统,同时用现代理念充实、提升修辞学科介入当代社会语言生活的可能性和干预能力,才真正不负传统学脉。
有学者提出修辞学研究转向或转型的观点,(胡范铸2003,罗渊、毛丽2007)这不是背弃传统,而是传统的研究思路和学术理念进入特定历史时空的理性调整。学术转向或转型,是继承传统、同时走出既定认识框架的新一轮出发的起点,并在当代学术背景下展示修辞学研究的多元并存格局。
五、结论
(1)观察修辞学的学科交叉性,本文不讳言学科交叉和学科队伍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导致修辞学学科萎缩的因素之一。
(2)修辞学学科交叉和部分修辞学成果流向,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了修辞学研究滞后的学科评价。给出包括修辞学在内的学科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面貌,需要以价值公正为前提的评价指标。本文试拟部分指标。
(3)基于学科交叉性质的中国修辞学学科形象重建,需要健全学科内外的学术批评,拿出体现修辞学解释空间及其解释力的成果;在拒绝克隆和重复的前提下,吸纳国内外相关学科、尤其是强势学科的学术智慧;在不负传统学脉的同时,展示修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背景下的多元并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