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类型意识与语体类型学

作者:丁金国

识别域场的性质和类属当是第一要义。
  3.2.2 语类的稳态结构。任何一个语类都是由多重结构所组成,这种结构是历时性沉淀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语用范式。既然是稳定的结构,那么其本身必定有标志其身份的形式特征和结构顺序。所以,规则性、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当是语类的主要特点。稳定与规则,是相互制约的,只有稳定才能抽象出规则,规则反过来又确保稳定;重复与预测是在稳定与规则的基础上发生的,有了可重复性才能有预测性,有了预测性,才能保证语言运用的畅行性。
  3.2.3 语义层次量。当代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焦点是语义,无论宏观俯视或微观扫描,离开了语义简直成了不可思议的问题。语义层次量,也就是语篇的语义结构是单层,还是多层的?如司法语类中的“判决”或“裁定”,其语义结构在法理上是拒绝多解,单义性是其理想追求,而审美语类则与之相反,语义多解几乎成了鉴别文艺作品成就高低的标准。从语言运用的层次性角度看,尽管任何语篇都具有三种意义:信息义、语体义和风格义,并且信息义还存在表层义和深层义之别,但各种语义的含量在不同的语类中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种比例差为类型区分提供了隐性标记。
  3.2.4 操作的自由度。这是从语用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提出来的。我们在语用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一些言语事件中,语类对语言表达或理解,对个体的约束力很大,它几乎不允许个人在语用上有自由,甚至具有“专断”或惯例的强制性;相反有些则自由度很大,甚至到了可“随心所欲”的地步。当代作家中那些“玩耍语言”的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几近没有任何避讳。一般说审美语体自由度最大,日常语体次之,公共语体再次之,社政语体自由度最小。自由度并非是任意性到了极致,它必须接受语言运用的最高原则所制约。任何语类都是“生”于特定域场,一旦定型,对其外部环境就有着一种本能地依附功能,相谐就得体,相抵牾则失体或错体。“得体”本质上是对交际效果的一种心理、社会文化评价。这种评价既出自于表达者和接受者,也受之于“旁观者”,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但主要还是客观的,因为交际语境、交际媒介和交际话语都是客观的,所以对得体性的判定还是可以找到客观标准。
  3.2.5 这四个聚焦点内在相互关联,在话语归类中不是平行起作用,存在主次的区别。稳态结构和语义层次量,一个是形式,一个是内容,二者最贴近语类,它们又都出自语休本位,为一定客观上的物质标记所支撑。对其准确掌握,对于语体的量化处理和语料库的建立,保证分类的精确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由度是由稳态结构、语义层次量和生存语境所决定,稳态结构清晰分明,操作上的自由度就小,反之则大;语义层次量单一,自由度就低,复层或多层,自由度就高。域场对区分语体的作用,在低层明显,高层的分辨率就差一些。所以在具体操作中应综合运用这些聚焦点。
  
  3.3 为保证分类的精确性,在分类操作时,必须遵守下列原则:相似性原则(rcscmbloncc)、整体性原则(cnLirctv)和层次性原则(hierarchy)。
  3.3.1 相似性原则是基于对语类组成成员的“家族相似性”特征提出的,因为处在同一类型的各个组成成员,它们之间既有共享特征,又有各自的区别性特征。其共享特征是:处在同一个语类内的不同语篇,其出现的域场具有同一性、质料的性质具有同一性、表达方式上具有同一性、形式结构等方面也具有同一性,这些确保了处在同一个语类的不同语篇的相似性。正是这些共享特征使得被感知的语篇趋同聚类,组成一个语类,而那些没有共享特征的语篇,则会自动地被过滤掉。按照这一原则,在操作上应先从具体的现实语篇人手,由具体的众多语篇中,把具有相似性特征的语篇予以归集。
  3.3.2 整体性原则是依据“完形”理论为依据而进行思考的,因为人们在辨认具体的语篇时,总是从个别到一般,作为一个语类总体,则是从逐一的连续部分走向整体。而在这个过程中,组成整体的任何部分都发生了变异,它们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正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组成,然而它却不等于三条直线相交之和,是一个异于任何一条直线的突显整体。可见,语类“整体”形成于个体,然而整体却又完全独立于其构成成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从个体出发,寻找和发现整体特征,是梳理语类概貌的必然途径。对某一具体语篇而言,分析和鉴别其语体类属时,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观其全部构成性成分,并兼顾其调节性成分,进行宏观综合。
  3.3.3 层次性原则导源于结构语言学的理论,是从其组合与聚合、系统与结构等思想引发出来的。如果把特定语言总体的言语类型视为整体,那么处在整体中的各个具体语类绝非是无序的堆积,而是依照其共享特征的多少,分布在上下管约的系统之中。这就意味着语类是一个分层有序的聚合体系,从高层到低层是层层包孕,从低层到高层是层层递归,而在同一层次上的语类则是平行并置,各类之间在共享特征的基础上,处在横向平等的关系之中。同一个平面上的各单位之间虽然是横向平等,但其排列也不应该是任意的,科学的排列应如光谱一样,呈现横向有序的组合。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在分类操作中“类”的定位,层次意识的有无,将直接决定着研究水平高低。
  
  3.4 按照层次性的原则,对现行语体的划分应先从高层次着手,然后逐层离析。
  3.4.4 从发生学的角度,人类语言产生初始是单语体,即只是表意语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化为双语体,即表意语体和表情语体。原初的表情语体是伴随着先民的舞蹈而生成的,有节奏是其形式特征,因此可称为韵语体,而无节奏的可叫做散语体。需要说明的是意、情或韵、散语体并存时,其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两相混杂是很自然的现象,这也可叫做中间体或韵散混合体。散、韵语体的出现是人类语体形成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后世的一切语体都是从这两种基本类型派生出来的。这种分化是建立在语用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与语用环境相联系的语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体。表意语体与表情语体一经产生,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不可能是平行发展,因而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极为正常。现存的有限资料证实,散语体的发展速度快于韵语体,这是因为散体表意的语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的缘故。后世的散体文学形式,当是从远古的散体平行语体中发展出来的。儿童语体的习得过程也有力的支持着这一看法。因此,当代的语体研究中,所谓文艺语体与非文艺语体的二分,是缺乏发生学依据的。我们认为在原始层次上是:表意语体和表情语体,这是两个基础语体,有鉴于表情语体发展的滞后和其在人类交际中的地位,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语体是表意语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社会交流的需要,递次进行语体分化,新的语体层递出现。新语体的出现。原有语体并未消失,而是作为新语体的内核渗透于其中。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基础语体始终是基础,它是一切语体的“原型”。
  3.4.2 至于现实语体的类型是多少,这是一个难以回答,而且是无须回答的问题,只要遵守统一性的原则,按着统一的标准和划分程序,人们尽可依据实际需要,划分出所需的类型。或按照语体本位的表达结构(单一标准),分为叙述体、说明体、论证体、对话体、表情体和描写体等,或按功能域将表意类分为:日常口语—公文事物—科学技术—新闻报道—广告传媒—法律诉讼等。兹图示如下:
  
  人叙述体—说明体—论证体—对话体—表情体—描写体
  B日常口语—公文事物—科学技术—新闻报道—广告传媒—法律诉讼……
  C赞成(同意、允诺)—反对(拒绝、禁止)—应酬(寒暄、交流)—晓示(知照、告知)—怀疑(疑问)—劝告(警告)—希望(鼓励)—请求—道歉—建议—邀请—伞今—抱怨—解释—威胁—惩罚—评价
  
  3.4 3图表所显示的是纵、横两轴,在横轴上的A、B、C三组,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语体所作的划分。A列为本位表达视角,着眼于语体自身的结构性质;B列为外位域场视角,重在语体生存的外在环境;C列为外位主体视角,注视点在表达者的表达意念或目的。从横向切分出来的任何一类,都可在纵向“语级”上,进行风格形态提层。这种,提层既可细处理,也可粗划分,一切都视实际需要而定。对一般言语交际和研究来说,纵向三级或五级即可满足需要。三级即以中性为轴心,向上有高雅,向下有俚俗。或作五级划分,当然也可作七级,或更多级的划分。
  
  4 结语
  
  语体分类是对语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的始端,识别语体类型既是语体研究的前提,也是语体应用的前提。语体类型学的构建,是语体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着语体理论的建设和社会的语言生活。现实语言生活中的种种颓迹,语篇整体品位日趋低下的情势,正侵扰着民族语言的纯净和民族文化的圣洁。凡此种种,固然咎源自语文教育,然在语文教育中,语体意识的缺略,当是其失却灵枢的要因。就这个意义上讲,语体类型学理论上的觉醒,或许会带来应用上的突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