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议论文写作ABC
作者:闫永锋
尽管现在的作文大都是“淡化文体要求”了,但是从阅卷的角度看,老师们还是渴望见到那种论点鲜明深刻、论据典型有力、分析深入透彻、论证严谨周密、开头结尾别具特色、语言幽默风趣并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议论文。下面,我们将从七个方面谈一谈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一些应知应会的问题。
问题一
议论文:该把论点放在哪儿
写议论文时必须提出一个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论点,那么,有了论点之后,该把它放在哪里呢?具体说来有六种方式:
方式之一: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且让它独立成段
《谈骨气》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就写道: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让这样一个判断句独立成段,既简明突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骨气”的看法,又告诉读者,文章中所谈的“骨气”仅限于“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方式之二:把论点和论题放在一起,由论题引出论点
某同学以“考试作弊小议”为题的文章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在第一自然段里他写道:
“一个时期以来,同学们对考试时该不该作弊这件事议论纷纷。有的说:家长要分数,老师要名次,功课又那么多,考试作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有的说:全社会都在作假,考试作弊弄点高分不值得大惊小怪。我觉得,考试作弊是十分不光彩的事情,应当坚决予以杜绝。”
显然,这段文字先是提出了论题并简要介绍了同学们的有关看法,接着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由论题引出论点,显得很有针对性,也很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式之三:通过正反比较引出论点
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里,作者率先说出了“我们的主张”。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对应着说出了“自由主义者的主张”。虽然此时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论点形成文字写在文章中,但是,因为自由主义者的“主张”和我们共产党人的“主张”刚好相反,所以“反对自由主义”是很必要的。作者“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想已经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方式之四:把论点放在文章的结尾,且让它独立成段
《骄必败》一文就是采用了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文章从人们对各自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的看法谈起,摆事实、讲道理,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分析了骄傲的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工作结果。最后,作者另起一段写道:
“所以说:骄必败。”
显然,“所以”一词是承上写来,有提纲挈领之效;“骄必败”是作者的观点,放在文章最后,既有画龙点睛之效,又有坚定不移的力量。
方式之五:把论点与文章的结论放在一起,由结论总结出论点
某考生以“中学生该不该穿时装”为题的作文就是采用了这种提出论点的方式。文章从个别同学追求新潮穿起时装这件事谈起,先是分析了这些同学之所以穿时装的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自身原因,又分析了这些“时装”的来源以及学生的经济收入、经济地位,还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有关条款与这些同学的做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作者用这样的文字结束了文章:
“综上所述,中学生穿时装于人、于家、于己不仅‘不利’,而且还很不相称。因此我要说: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
“综上所述”是对上文分析的归纳,是分析后形成的结论;“中学生还是不穿时装为好”,毫无疑问是作者由结论总结出的论点。
方式之六:把论点放在行文之中
《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文章是谈“想和做”的关系的,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不仅列举了“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的心态和表现,还发表了对这两种人的看法(注意:是对人的看法,而不是对“想和做”之间关系的看法);在文章的中间,作者以一个独立段的形式亮出了论点,既使前边的论述得到了理论上的升华,又启发人们去思考: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该怎样去想、怎样去做呢?
把论点放在行文之中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把论点分解成呈并列关系的几个分论点,几个分论点的“总和”就是文章的总论点。
其实,前三种方式都属于把论点放在了文章的开头,这样做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既可以方便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论题和作者的论点,也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中间的两种方式都属于把论点放在了文章的结尾,这样做的好处是自然贴切,水到渠成,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读者没有被动感和强迫感。当然,无论你采取的是哪种提出论点的方式,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提出论点时要明确、直率,千万不要绕弯子。
问题二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有哪些“讲究”
大家知道,论点是需要论据来证明的,如果论据选择不当、运用不当,论点自然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力量。有的同学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不仅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把握标准,就是在运用论据时也不够认真,他们认为“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既然“都是菜”,就可以随便用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捡到篮子里的未必都是菜”。下面,我们就谈谈论据的选择和运用问题。
一、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运用论据,都必须保证论据本身的准确
论据要准确,是由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的。人所共知,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讲究有说服力,那么怎样“服人”?怎样才能“有说服力”?那就是“摆事实”。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嘛!显然,这里说的“准确”有两个含义:从选择论据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选择的论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可信的、没有虚假成分的;从运用论据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尊重事实真相,事实是什么样子的就只能写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因素。让我们看一下《谈骨气》一文,不仅文章中三个事实论据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就连文中孟子的几句话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有史可考的。
二、要选择典型的论据并写出论据的典型性来
“典型”就是有代表性,而不是个别情况,用个别的、例外的、“侧流的”事实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主流和大方向的。比如有个别人读书不加选择,读了“黄书”,整天萎靡不振,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你能以此为论据而得出“课外阅读害人不浅”的观点吗?还有个别人因高考不第而自杀,你能据此得出“现行的高考制度应马上废止”的观点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些论据不典型。《谈骨气》一文中的三个事实论据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有骨气”的中国人;从三个人的地位看,有高官,有平民,也有民主战士;从三个人所处的环境看,有在“富贵”面前的骨气,有在“贫穷”面前的骨气,有在恶势力面前的骨气。三个论据具备了这么多的代表性,难怪其论点的坚强有力了。
三、选择和运用论据要适量
一篇文章选择几个论据来论证最好,是不好做出统一规定的,选择和运用论据数量的多少,一要看论题的重要程度,二要看人们对论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我们说“论据要适量”,其中含有了根据论证的需要来确定论据的数量的意思。通常情况下,当论题不太重要、论点不难理解时,一篇文章有两三个论据就足够了。本来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非得一论再论、旁征博引,往往会给人以臃肿的感觉;而当论题比较复杂、论点比较深奥时,不妨多选几个论据,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予以论证,免得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够强。大家可以多读几篇议论文,一边读一边比较,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是不难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