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谈谈筛选与概括的方法

作者:宋宝锁




  作者对家乡春天的感受几乎每一个语段都有。①段里有“短促”。“春天是可爱的吗”是设问,是为了突出春天“短促”;“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是为了渲染“短促”,应该淘汰。②段里有“风沙漫天”。“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是设问,是为了突出春天“风沙漫天”;“吹干你生命的汁液”是夸张渲染。①②两段又都为突出③段的“喜爱”,但“喜爱”是情感,不是感受,整个语段应被淘汰。④段里先表现春天的“生机”,后议论春天的“色彩”。“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是表现“生机”的;“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是议论“色彩绚丽”的。这个语段里其他的内容都是衬托渲染。⑤段里有“寒冷”“赋予人类以希望”。“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是“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的逻辑铺垫。我们整理提取出来的内容,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
  “显”性概括与信息筛选的方法是一致的,因而,难度也较“隐”性概括小得多。但是一个观念的差别必须得到强调,概括属于形象表现的内容,筛选属于逻辑表达的某个环节。如果没有这个观念,你就不可能认识表达与表现的根本区别。
  
  强化训练一
  设题者王来宁言:文字是明心见性的宗教,梁实秋的文字就是这样的文字。文笔机智,妙趣横生,是梁实秋的精神潇洒,是文字幽雅的舞蹈;感慨人生,自伤际遇,是梁实秋的内心真性,是华章千古的文心。品读一下梁实秋的文字吧,用以洗涤尘垢,用以脱胎换骨,借以生成一片欢乐的净土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骆 驼
  梁实秋
  
  台北没有什么好去处。我从前常喜欢到动物园走动走动,其中两个地方对我有诱惑。一个是一家茶馆,有高屋建瓴之势,凭窗远眺,一片釉绿的田畴,小川蜿蜒其间,颇可使人目旷神怡。另一值得看的便是那一双骆驼了。
  有人喜欢看猴子,看那些乖巧伶俐的动物,略具人形,而生活究竟简陋,于是令人不由得生出优越之感,掏一把花生掷进去。有人喜欢看狮子跳火圈,狗作算学,老虎翻筋头,觉得有趣。我之看骆驼则是另外一种心情,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它的槛外是冷冷清清的,没有游人围绕,所谓槛也只是一根杉木横着拦在门口。地上是烂糟糟的。它卧在那里,老远一看,真像是大块的毛姜,逼近一看,真可吓人!一块块的毛都在脱落,斑剥的皮肤上隐隐的露着血迹。嘴张着,下巴垂着,有上气无下气的在喘。水汪汪的两只眼睛好像是眼泪扑簌的盼望着能见亲族一面似的。腰间的肋骨历历可数,颈子又细又长,尾巴像是一条破扫帚。骆峰只剩下了干皮,像是一只麻袋搭在背上。骆驼为什么落到这悲惨地步呢?难道“沙漠之舟”的雄姿即不过如此吗?
  我心目中的骆驼不是这样的。儿时在家乡,一听见大铜铃叮叮当当响就知道送煤的骆驼来了,愧无管宁的修养,往往夺门出现,一根细绳穿系着好几只骆驼,有时是十只八只的,一顺的立在路边。满脸煤污的煤商一声吆喝,骆驼便乖乖的跪下来给人卸货,嘴角往往流着白沫,口里不住的嚼——反刍。有时还跟着一只小骆驼,几乎用跑步在后面追随着。面对着这样庞大而温驯的驮兽,我们不能不惊异的欣赏。
  是亚热带的气候不适于骆驼居住。动物园的那一双骆驼不久就不见了。标本室也没有空间容纳它们。我从此也不大常去动物园了。我尝想:公文书里罢黜一个人的时候常用“人地不宜”四字,总算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台的借口。这骆驼之黯然消逝,也许就是类似“人地不宜”之故罢?生长在北方大地之上的巨兽,如何能局促在这样的小小圈子里,如何能耐得住这炎方的郁蒸?它们当然要憔悴,要悒悒,要委顿以死。我想它们看着身上的毛一块块的脱落,真的要变成“有板无毛”的状态,蕉风椰雨,晨夕对泣,心里多么凄凉!真不知是什么人恶作剧,把它们运到此间,使得它们尝受这一段酸辛,使得我们也兴起“人何以堪”的感叹!
  其实,骆驼不仅是在这炎蒸之地难以生存,就是在北方大陆其命运也是在日趋于衰微。在运输事业机械化的时代,谁还肯牵着一串串的骆驼招摇过市?沙漠地带该是骆驼的用武之地了,但现在沙漠里听说也有现代的交通工具。骆驼是驯兽,自己不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
  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最悲惨的是,大家都讥笑它是兽类中最愚蠢的当中的一个;因为它只会消极的忍耐。给它背上驮500磅的重载,它会跪下来承受。它肯食用大多数哺乳动物所拒绝食用的荆棘苦草,它肯饮用带盐的脏水。它奔走三天三夜可以不喝水,并不是因为它的肚子里储藏着水,是因为它在体内由于脂肪氧化而制造出水。像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多少人的惋惜。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世界,大家所喜欢豢养的乃是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像骆驼这样的“任重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世界舞台上退下去罢!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有删节)
  1.文章说:“骆驼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什么是什么?
  3.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全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三个反面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给予概括。
  参考答案:
  1.离乡背井,气候不适,处境悲惨。现代交通工具发展,骆驼没有了用武之地,面临淘汰的结局。骆驼是驯兽,已经不能在野外繁殖谋生。骆驼的悲惨命运无人同情。
  2.反衬。用人们欣赏猴子获得优越感与人们欣赏狮子、狗、老虎获得情趣来衬托作者看骆驼的沉重心情。
  3.呼应第二自然段对骆驼的描写,突出骆驼处境的悲惨、凄凉,表现了作者对骆驼命运的深切同情与不满。
  4.①借助离乡背井的骆驼,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的凄凉酸辛与思念家乡的痛苦。②借助面临淘汰、失去生存能力但又具有默默奉献、温驯善良、忍辱负重的品格的骆驼,表现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人文观念的对立以及对秉持传统精神观念的知识分子“黯然”前程的忧虑。③借助宁可退出舞台也不像猴子、狮子、老虎、哈巴狗那样媚俗苟活的骆驼,表现了作者在社会巨变环境下对美好精神情操的坚守与倔强。
  
  强化训练二
  设题者宋宝锁言:散文文字最忌鄙俗,无论是村夫子的喧嚣吵闹,还是小女子的忸怩矫情,都是散文的死敌。苏雪林不是尘世间的女子,而是一朵贤境奇葩。她能够将自己的天地学问与内在的性情一炉共冶,让自己的笔下流出深厚学养滋润的智慧澄液,洋溢着高雅的情趣和书卷气。为这样的作家,我愿意举杯痛饮。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熊友
  苏雪林
  
  这是什么没出息的习惯,我自己也说不出,如其叫我爱人,我宁可去爱动物。和人周旋,往往有肆应为难之感,和动物周旋,却可以沆瀣一气。
  不过我也不是样样动物都爱。那整天瘫在烂泥潭里,好像生来世上除了准备吃那么一刀不再干别项事业的猪,每天晚上咋咋索索,穿塘穴壁,以扰人清梦为唯一乐事的鼠,诱惑夏娃偷撷智慧果,害得人类至今受罪的蛇,却很教我憎恶。虽然我们新作家曾说他可以爱林野背景里的猪,老鼠也曾得彭士欣羡,而法国高蹈派诗人对于蛇类有特殊爱好,仍然不能改变我这种偏见。
  

[1] [2]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