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谈谈筛选与概括的方法

作者:宋宝锁




  筛选就是淘汰次要信息,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就是抽出内容要点,归纳内容概况。
  筛选针对的是纷繁错综的信息,重在考察语言的表达逻辑。概括针对的是具体形象的内容,重在考察形象描写的表现功能。筛选的信息多在文字表面,概括的内容常在描写背后。
  筛选与概括是相互依存的重要阅读行为,对于把握文章思路、切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筛选重要信息
  语段的信息是纷繁错综的,不同语言承载的信息是有主次之分的。有些是必要性信息,目的是为主要信息作逻辑铺垫,使主要信息合理存在;有些是修饰性信息,目的是渲染衬托、突出强化或形象生动的表现主要信息;有些是主要信息,目的是张显文章信息主线。筛选就是对这些繁复错综的信息进行的主体信息提炼。
  筛选处理的语言逻辑环节共有两类:一类是总括语或总结语,他们都具有指示替代性质;一类是提摄语或结关语,他们都具有事理推演性质。
  1.总括语与总结语
  总括语、总结语是文章的信息枢纽,也是文章的逻辑枢纽。总括语具有开启后文的作用,总结语具有归纳前文的功能,而且二者还都具有指示、替代的功能。针对总括语、总结语的信息筛选,就是从相关的语境内寻找那些指示、替代性的信息。
  如,李健吾的名篇《切梦刀》一文关于以“理想和人情”为“弼辅”的“梦”的信息筛选。相关语境是这样的:
  我学了一个乖,不再从笨拙的截击上下工夫,因为那样做的结果,固然梦可以不存在了,犹如一切苦行僧,生命本身也就不复在人世存在了,我把自然还给我的梦,梦拿亲切送我做报答。我活着的勇气,一半从理想里提取,一半却从人情里得到。而理想和人情是我梦的弼辅。①说到这里,严酷的父亲,在我十三岁上就为人杀害了的父亲,可怜的辛劳的父亲,在我的梦里永远拿一个笑脸给他永远没有出息的孩子。②我可怜的姐姐,我就那么一位姐姐,小时候我曾拿剪刀戳破她的手,叫她哭,还不许她告诉父亲,但是为了爱护,她永远不要别人有一点点伤害我,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的流落的忧苦。他们活着……全都活着,活在我的梦里……③还有我那苦难的祖国,人民甘愿为她吃苦,然而胜利来了,就没有一天幸福还给人民……也成了梦。
  “理想和人情是我梦的弼辅”位于语段的中间,是典型的过度语句,“理想和人情是弼辅”是前文的结论,而“我梦”是后文的总括。“我梦”总括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直接阐释“梦”的信息分别为:父亲永远拿一个笑脸给我,亲人们都活着,祖国把幸福还给人民。淘汰其他的语言是因为:“严酷的父亲,在我十三岁上就为人杀害了的父亲,可怜的辛劳的父亲”,“永远没有出息的孩子”是为了反面衬托父亲永远拿一个笑脸给我;“我可怜的姐姐,我就那么一位姐姐,小时候我曾拿剪刀戳破她的手,叫她哭,还不许她告诉父亲,但是为了爱护,她永远不要别人有一点点伤害我,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的流落的忧苦”是为“全都活着”进行铺垫;“我那苦难的祖国,人民甘愿为她吃苦”是反衬“没有一天幸福还给人民”。
  再如,作家柯灵创作的《乡土情结》里关于乡土给人们留下的“童年的烙印”的信息筛选。相关语境是这样的: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①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②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③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④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这里的“童年的烙印”是个总结性的语句,概括了文中①~④四句话的内容。筛选这四句话里的主要信息,依次应为: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亲。为什么将其他的信息淘汰呢?因为他们都是次要信息。有些是将主要信息形象生动化的信息,如“怀抱”“眼神”“逗弄”是对“爱”的生动化;有些是逻辑必要性信息,如“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是为“悲欢离合的家史”作逻辑铺垫;有些是渲染信息,比如“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是渲染处处相见;有些是超出概括范围的语言,如“开始体会”“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呼应的是“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古人论文章有所谓“开合”之说。“开”说的就是总括语的开启后文功能,“合”说的就是总结语的收束前文功能。二者颇像水库的闸门,总括语是为了提起闸门,总结语则是为了放下闸门,二者互相呼应,控制着文章的逻辑与信息命脉。
  2.提摄语与结关语
  提摄语、结关语都是信息发展的必然结果或事理推演的最终结论。但是,提摄语是一种倒置语言,而结关语是一种自然语言。提摄语处于倒叙语境,是结果或结论倒置安排形成的。结关语处于顺叙语境,是信息发展或事理推演的自然终结。提摄语因采取倒叙而产生强烈的悬念效果,结关语因遵循顺叙而平易近人。
  提摄语、结关语是文章的信息重心,也是文章的逻辑中心。针对提摄语、结关语的信息筛选,就是从相关语境里寻找结果、结论的原因或依据。
  如,萧春雷《上帝花园》一文对“我”为什么迷恋树的阐述。相关语境是这样的: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①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选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幽雅。②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逊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③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④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善。
  “迷恋树”这三个字出自这个语段的首句,而首句是一个典型的提摄语,不仅提起全段内容,也创设了悬念。后文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句,因而阐述迷恋树的原因也应该有四个方面。我们筛选的结果是:树自然潇洒,大方幽雅;树谦逊含蓄;树胸怀坦荡;树简洁完美,保持了个性。淘汰关于人的信息,原因在于他们是对比性强化性信息;淘汰关于树的其他信息,原因在于它们只是渲染、生动性的信息。
  再如,林非《话说知音》一文对于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感到“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的原因追寻。相关语境是这样的:
  

[2] [3] [4]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