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2006高考备考攻略(五)

作者:张贤文




  (1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如今您的恩惠足以达到鸟兽身上,而功德却到不了老百姓身上,又为什么呢?)
  ——《齐桓晋文之事》
  (20)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师说》
  (五)单用否定词。
  例如:(2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
  (2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了,还那么能吃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用固定结构。
  例如:(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论语·学而》
  (2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晏子使楚》
  (25)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任随心意决定去留?)
  ——《归去来兮辞》
  (2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季氏将伐颛臾》
  (27)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为什么一定要君王劳神费心,代行百官的职责呢?)
  ——《谏太宗十思疏》
  
  三、文言被动句特点及翻译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在文言文中有“遭受”的意思。其句式的实质是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受动者。被动句的翻译一定要把有关对应的词语译为“被”。文言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构成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形式。
  (一)“于”字式
  用介词“于”表示被动。
  例如:(1)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那么,现在那些达官贵人,一旦犯了罪要受到惩罚,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所收留……)
  ——《五人墓碑记》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过,又不被时下<耻于从师的风气>所约束,来向我学习。)
  ——《师说》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往往是由细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而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伶官传序》
  (4)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然而军队被陈涉打败,土地被姓刘的人夺走。)
  ——《汉书·贾谊传》
  (二)“为”字式
  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而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伶官传序》
  (6)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鸿门宴》
  (7)今为速往,恐为操所先。(现在如不赶快前往,恐怕就会被曹操抢先。)
  ——《赤壁之战》
  (8)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侯嬴(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别人杀害。)
  ——《信陵君窃符救赵》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鸿门宴》
  (三)“见(受)”式
  用“见”“见(受)……于……”表示被动。例如:(1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而被猜疑,忠诚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屈原列传》
  (1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众人都昏醉,我一个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列传》
  (1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永远地被有道德修养的人取笑。)
  ——《庄子·秋水》
  (1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来受别人的控制。)
  ——《赤壁之战》
  (四)“被”字式
  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先生被捕,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五人墓碑记》
  (1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得成为过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无标志式
  动词本身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含被动意味。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
  例如:(17)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等到李牧因谗言被杀,邯郸成为了秦国的一个郡。)
  ——《六国论》
  (1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或译为:被侵占>,失掉了六郡。)
  ——《屈原列传》
  
  四、文言省略句特点及翻译
  句子中省略某些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更为多见,而且有些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里也经常被省略。其句式的实质是句子成分不全,今译时,应联系上下文补出。文言省略句有以下六种情形。
  (一)省略主语,括号内为省略的词语,下同。
  例如:(1)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永州的郊外生长一种奇异的蛇,<这种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过的草木,<草木>全部都会死去。)
  ——《捕蛇者说》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对张良说:“……<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鸿门宴》
  (3)(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录毕,(余)走送之……(<我>经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书,<我>亲手抄录,<我>定好日期按时归还……抄录完毕,<我>赶快把书送还人家……)
  ——《送东阳马生序》
  (4)(曹刿)问:“(公)何以哉?”公曰:“衣食所安,(寡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作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曹刿论战》
  例(1)承前省;例(2)蒙后省;例(3)自述中省略;例(4)对话中省略。
  (二)省略谓语动词。
  例如:(5)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便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会消失了。)
  ——《曹刿论战》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加以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而及时改正。)
  ——《论语·述而》
  (7)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老臣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
  (8)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子丹到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六国论》
  例(5)、例(6)、例(7)省略谓语动词;例(8)省略动词短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例如:(9)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尉官拔出宝剑,吴广奋起,夺过<宝剑>杀死尉官。)
  ——《陈涉世家》
  (10)每字为一印,火烧(之)令(之)坚。(注:“令”省略兼语)(每个字做成一个印模,用火烧<印模>使<它>坚固。)
  ——《活板》
  (1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项王说:“真是壮士!给他一杯酒。”于是左右就给<他>一大杯酒。)
  

[1]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