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2006高考备考攻略(五)
作者:张贤文
(9)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的四周有十几亩土地,院子里还有<八九间>草屋。)
——《归园田居》
(四)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或介宾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大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都要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因此称它为“介词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介词结构“于……”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少数则只能作<补语>。
例如:(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更青……)
——《荀子·劝学》
(2)得双石<于潭上>……([在深潭边上]找到两块石头……)
——《石钟山记》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或译为“人总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庄公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交战。)
——《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乎……”后置。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如:(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
——《荀子·劝学》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以他为老师。)
——《师说》
例(6)“乎吾前”也可译为:在我前面出生的人,而句中的“乎吾”今译时只能作状语,不能作补语。
3.介词结构“以……”后置。翻译时,多提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如:(7)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筑起高台盟誓,[用尉官的头]作祭品。)
——《陈涉世家》
(8)掭<以尖草>,不出。([用尖草]搅动,蟋蟀仍不出来。)
——《促织》
【备考训练】
一、文言判断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
A.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
B.这个人一定有认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
C.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D.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
2.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政。
③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烈(注,人名)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2.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汉书·疏广传》)
3.从令纵敌,非良将也。(《三国志·曹彰传》)
4.此岂非天佑其勤恪也?(《北史·裴侠传》)
5.闻太子所欲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庄子·说剑》)
二、文言疑问句练习
(一)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①?”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②”
[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
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桀(夏桀)其孰为此?
2.何谓得之于心?(元好问《射说》)
3.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4.使尧在上,咎繇(人名,法官)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刘向《说苑·理政》)
5.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宋史·徐责力传》)
6.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庄子·说剑》)
7.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唐·孙樵《书褒城驿壁》)
三、文言被动句练习
(一)选择题。
1.“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的正确译文是()
A.然而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B.然而却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说明魏国政治不好。
C.然而那些地方能够被兼并,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D.然而却能够兼并那些地方,说明魏国的政治不好。
2.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一项是()
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D.请而反之。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鸠,同“纠”,聚集)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刘向《说苑·理政》)
3.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使力也。(《汉书·丙吉传》)
4.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后汉书·朱晖传》)
四、文言省略句练习
(一)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弧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
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2.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3.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4.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魏泰《东轩笔记》)
2.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五、文言变式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死生,昼夜事也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D.刑戮是甘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2.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3.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孔子家语·颜回》)
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苏轼《放鹤亭记》)
7.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8.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见练习二)
9.奇之,立许字以女。(清·张惠言《周维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