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
  广东深圳红岭中学陈 萍
  
  央视“百家讲坛”让于丹大红大紫,《于丹〈论语〉心得》也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之首。在她的“粉丝”队伍里,也不乏中学生读者。前有十教授联名抵制于丹,认为于丹矮化了先哲;后有深圳学者专为于丹著作挑刺,认为于丹治学不严谨;也有教育界人士认为于学生不宜,认为于丹只是一学术超女。带着种种疑问,我仔细研读了《于丹〈论语〉心得》。
  在我看来,于丹教授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她的言谈和蔼可亲,并没有咬文嚼字罗列子曰诗云;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而是把圣人描述的人生坐标放在了今天这个时代;放在这个提倡和谐社会,强调幸福指数的大背景下,让每一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于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论语》,尽量穿插一些故事来解释《论语》,把原本佶屈聱牙的文言,把被历朝历代神化了的圣人思想掰碎了、揉烂了,捧给读者,让孔子由圣人的高塔上走下来,不再遥远,变成一个与大众一同席地而坐的睿智老头儿,让我们分享着用千百年文化经典酿成的智慧美酒。
  在我看来,于丹教授的语言确实有迎合大众的嫌疑,甚至有些矫情,煽情,但这种矫情、煽情恰到好处,因为她触到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摘录于丹的精彩语录:“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这些文字犹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人受用流连,一读再读而仍新鲜如初,滋味醇厚。
  有人说,于丹矮化了先哲的思想,但读她的东西,感觉就像听轻音乐,轻松愉快,又甜得有点腻味。于丹将这种把经典通俗化的工作比喻为剥坚果壳。她说中国的古典文化就像坚果的果仁,口味非常好,营养也非常丰富,但由于历朝历代对它的尊敬和膜拜,坚果的果壳越来越硬,只有学者知道那个果仁是什么,大众不知道,所以大众面对一个个的坚果束手无策。所幸的是我们现在有电视,有这样一批有话语权的学者,用他们的语言方式,朴素地、简易地把这些经典的东西,用情节性的故事承载,用契合当下人心的感悟跟大众交流。果壳没了,大把的果仁就直接给老百姓受用了。而于丹对于“迎合”问题上的精彩回应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她说:“大众的需求要尊重,而不仅仅是迎合。过去我们都说‘良药苦口’,但是你看现在黄连素外边都有一层糖衣了。”
  孔子不停息地记下那些朴素而温暖的真理,于丹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她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朴素一份温暖,更有千古以来蓄势待发的力量。于丹有句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让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们需要这样的于丹,需要那么一个可以让我们醍醐灌顶的人。
  然而,《于丹〈论语〉心得》也并非无可挑剔。我们研究儒家经典,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于丹教授所讲的却仍有“犬儒主义”的影子,例如她尽快忘却羞辱一说,读着总令人感觉不舒服,颇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麻木不仁”之意。
  “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的智慧已经属于全人类了。在世界各国,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国学教育方兴未艾。我赞成中学生读于丹,中学老师最好也读读于丹,最好是对比原著来读。
  我建议中学生们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梳理出于丹讲了哪些故事,找找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格言妙语,看于丹找到了哪些孔子与当今时代的对接点。
  学术超女于丹,与湖南卫视超女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从事的是经典的普及工作,后者不过是疯狂游戏。在多数人与经典渐行渐远的情形之下,提倡大家读读于丹,又有何妨?
  
  【我师简介】
  陈萍,广东深圳红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红岭中学鹏翎少年文学院首席指导老师,深圳市中学生文联福田区秘书长。近两年来,指导学生开展“深圳读书人口”大型调查,“深圳社情民生幸福指数”大型调查,“深圳物价指数与民生幸福”大型调查等社团主题活动,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特别是参加策划组织的首届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全国首倡生态阅读,中央文明办出《工作简报》给予高度评价。
  【创作感言】
  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写作是一种美德。我认为阅读也是一件甜美的事,阅读着的青春更加阳光,更赋予一种人文底蕴。我们倡导生态阅读,就是要提倡一种以自然、审美、人文、经典为价值中枢的阅读方式。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审美体验,还要通过阅读,建构一种精神家园,一种大爱,大美,大善。在这个体系中,经典阅读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于丹恰恰是对传统经典的一种现代解读,对于不少远离传统经典的中学生未尝不是一剂良药,即使是糖衣包裹着的苦药,总比一味排斥经典要好得多。
  阅读着的人生充满更多的诗意和芳香。愿我们一生阅读着,一生美丽着。
  【我话我师】
  陈老师温和的性情配以招牌式的微笑宛如一朵静谧的睡莲,我祝愿她在文化和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二(5)班李思曼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走向社会,关注民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青年。老师就如明灯,引领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寻梦。
  ——高一(10)班申梦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