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当前我国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作者:文 旭 张绍全

中,我们对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培养似乎抓得紧些,而对写作和翻译的训练注意不够。有的院校的写作课只开设了三个学期,翻译课只有两个学期。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均没开设。原因在于写作课被视为苦差,老师不愿意上。殊不知,英语专业之区别于其他英语专业的优势有二: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写作能力(蒋洪新,2004)。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高,翻译能力十分低下。
  (4)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问题。一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含限选课)的比例太大,选修课比例较小。学生整天忙于上课,没有时间去消化吸收课程内容,同时其兴趣爱好也被扼杀,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无从谈起。
  
  三、改进对策
  
  《大纲》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求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1.提高教师教的动力和业务水平
  教学活动始终是在教师主导下开展起来的,因而教师的工作动力是教学过程运行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靳玉乐、李森等,2001:173)。要提高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专业教师教的动力和业务水平。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的动力和业务水平。
  (1)强化教师的内部动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学生观。培养他们愿为英语专业教学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提高专业教师的课时系数报酬,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语言学理论、外语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3)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和学院优先选派英语专业教师去国内外进修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向专业教师倾斜。这不仅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能吸引一部分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来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鉴于目前学生学习动机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呈现出被激发不够的态势。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打下扎实英语基本功对社会和对个人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学习目标。
  (2)通过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成绩,获得一定的满足,进一步唤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心理学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3)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tkinson研究发现“唯有在工作适当或中等难度时,人类追求成就的动机才最高。”(转引自靳玉乐,李森等,2001,188)。这说明课程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匹配,如能配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或与生活发生关联,就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精湛的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4)对学生给予正确评价,多赞扬、多鼓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M.T. Rosenthal)曾把在花名册上的学生随机挑出一些,然后先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是特别聪明的,老师就对这几名学生倍加关照,诸如上课经常请他们回答问题,一旦有进步就及时鼓励。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优异,表现更好。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转引自靳玉乐,李森等,2001:189)。因此,教师应经常鼓励和表扬及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证明为不是外语教学的理想模式,因为外语教学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语言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习者一种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学习者在语言使用的实践中逐步地培养。这样的语言实践应该大量地在课外进行。因此,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活动和教学要求,提供或创造真实有效地交际需求,教给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和策略,同时解决学生在外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束定芳,王惠东,2004)。
  因此,我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及愿望的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教学目标来计划和安排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不同的话题来组织学生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进步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的快乐来增强学习兴趣。
  (2)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Swain(1985)指出,学生的输出有多重意义,如:为其他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输入:检验自己有关语言形式的假设;促进语言知识的自动化:增强会话技能;形成自己的话语权(转引自束定芳,王惠东,2004)。因此,教师应创造一种用英语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尽量使用英语。
  (3)重点操练重要的语言形式。外语课堂上,无论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还是用目标语开展的交际活动,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引起学生对重要目标语形式的注意,自然而然地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要求通过要求学生准备和完成交际任务的形式来增强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的语言形式,通过适当的交际活动和形式操练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形式。
  (4)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研究,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除了其他因素外,其运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只教书。《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讲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钱伟长教授也曾指出:“大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自学,大学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将来干什么,他就能干什么。”(转引自赵忠德,2001)。
  (5)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