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建设
作者:路 紫 韩瑞玲 朱绍华
出版量在地理学图书中仍然保持较大优势。②使用领域:中国经济地理课本成为更多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如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经济新闻、房地产等专业。③内容体系:虽然本质上的变化不大,但普遍将原来冗长的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将经济布局条件进行概括,重视城市地理的发展,将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国际产业的转移作单独介绍,区域分论部分进一步简化。如吴传钧的《中国经济地理》在总论部分不再是按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分章论述,而是着重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的全局性问题。④研究深度:中国经济地理的学术领域也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生产布局,也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包括了经济活动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空间组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的第四版(1999)也有较大提高,内容深度方面尤为明显,使其较长时间作为高校使用的教材。
二、《中国经济地理》内容与结构演进的四种情形
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40余本《中国经济地理》书籍,可从中透视中国经济地理内容与结构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既是受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影响的,同时也是学科建设日趋科学合理,体现时代性、应用性的结果。下面分4种演变情形分别予以论述。
1.“相对固定”
(1)经济布局条件部分。这部分内容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所以被较固定地放置在书的第一部分。称之为“生产力布局条件与原则”或“我国的生产布局条件”;也有的分农业布局条件和工业布局条件两部分,在农业地理与工业地理中给予详细介绍。但近几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多将其统称为“经济布局条件”放在书的最前面。
(2)物质产业地理部分。除了富有生、王钰筱、吴传钧的书中没有农业地理(吴传钧的书里重点介绍的是土地与粮食),其他的书中都有。有的书把农业地理作为一个整体的章节,也有的书把农业地理分为很多章节来描述,如陈敦义和胡积善的书分三章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地理(概述、条件、布局)。还有的书把农业的各个部门分别列章描述,如张迪祥的书分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业区划五章。90年代以来的书中都是把农业地理单独设章进行介绍的。
所有版本的书都包含工业地理的介绍。安成谋与王希来的书里甚至细分为能源工业地理、原材料工业地理、机械电子工业地理、轻工业地理、乡镇工业地理、我国主要工业区六章来介绍。近十年来总体上中国经济地理介绍的工业门类越来越多,比如加入高新技术产业的介绍等。
2.“波动变化”
(1)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早期的书中基本没有涉猎此类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书设立单独的章介绍此部分内容,如安成谋和王希来,刘秀丽和潘华、马林的书。这之后其他书介绍城市的部分都集合在“城市地理”中了,单独以“规划”列章者罕见。
(2)乡镇企业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对这部分内容几乎没有涉及,之后如胡欣等、安成谋与王希来、刘秀丽与潘华、马林、胡欣的书里设专章介绍了乡镇企业的问题。具体包括乡镇工业的内涵及发展、乡镇工业的特点及布局、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地域组合等。近年的书很少再列单章论述乡镇企业问题了,即使涉及也仅限于乡镇企业的工业布局与改革。
(3)分区。1990年之前的书大都是把经济区列为单独一章来介绍,并分若干小节分述各个经济地理区域。而随后的书中更多的是分章介绍各“经济区”的条件、产业、城市、区域差异等,形成了各个分区的完整的经济地理描述。。1998年以后的书分区介绍所占篇幅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取消了将每一个区域列出一章的描述方式,有一些书对分区的描述有较大创新。最具有突破性的是吴传钧的书,选择了“地域范围大小不同、区域性质和特点不同、存在要害问题和发展方向不同的13个类型地区”,论述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地域差异性。1998年之后除了胡欣和鲁峰的书中介绍了经济分区以外,其的书籍都没有对此予以体现。由此可见原来的中国经济地理普遍采用的H.巴朗斯基的国家经济地理特征描述体系口”(总论一部门分论一区域)正在逐渐为多元化描述思维所取代。减少区域分析部分是一个大的趋势。
(4)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对经济特区的介绍备受关注,对经济特区介绍的书有张迪祥、李云明与谭汉林、安成谋与王希来、郑洁华、马林。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全国内地的全面开放,对经济特区的介绍就减少了。
3.“由少到多”
(1)经济地理的对象与性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经济地理书籍中,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编写的《中国经济地理讲义》只介绍了经济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随着学科发展,经济地理学的性质方面的具体内容已经由简单的对象介绍扩展到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全面介绍,比较典型的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四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除了韩淑珍和戴娟萍的书不涉及这部分内容外,其他所有版本的书籍中都有该内容出现,有的作为单独一章列出,更多的是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绪论或总论来说明。
(2)第三产业。随着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第三产业地理的描述由少到多。如彭汝镕与李燕龙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地理》第四版都把第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章节介绍。其他书对第三产业分章介绍的情况不尽相同:①旅游地理:陈敦义与胡积善的书中首先列专章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随后除了少数几本没有对这部分内容作介绍外,大部分都设专章介绍我国的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区等。②商业地理:1994年之前对商业地理做系统介绍的书籍主要有李云明和谭汉林、刘国永(对外贸易地理)、陆心贤、李润田、刘厚房。以后除了吴传钧、韩进峥、胡欣没有对商业地理单独介绍外,其他都有介绍。有的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商业地理,如王钰筱介绍了商品流通业地理、鲁峰介绍了市场结构与布局。
(3)城市地理。曹祥深首先介绍了城市地理,随后李云明与谭汉林、熊筱红与江桂清、郑洁华介绍了中心城市经济区,其他如杨武、王钰筱和戴娟平中也都介绍了中国城市地理。1998年后的书籍全部介绍了此一内容。
(4)港澳台地区经济地理。香港与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引起了对我国特别行政区地理的关注。如刘国永在其附录部分中介绍了台湾、香港、澳门经济地理简况。李云明与谭汉林专章介绍了港澳地理。李润田专章介绍了港澳台地区地理,熊筱红与江桂清、郑洁华、张海如、徐加明、胡欣、戴娟萍的书都设专章介绍了港澳台的经济地理。
4.“由多到少”
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期间,很多《中国经济地理》对这两部分内容都做了细分,将第一、第二产业内的各部门内容作以详细介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