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走进敦煌的魔鬼

作者:何 奇 陈 钰




  蒋师爷见王道士的态度有转变,便抓住机会不放,前去与他周旋。瞅准王道士缺钱这个弱点,用金钱来引诱他,开导他。这天,他有意无意给王道士透露出要给寺里捐赠一笔可观的银钱的想法,还提出要帮他重修洞窟寺院,再塑菩萨金身,并实现他重修三层楼殿堂的“宏愿”。
  这个重大的、香喷喷的诱饵,把王道士弄得睡不安寝。那几天里,他时刻巴望着斯坦因来兑现蒋师爷说的话,连作梦都盼着想着。然而,斯坦因和蒋师爷偏偏都没有来。王道士急得乱跳,终于忍不住,装作闲转去找蒋师爷。
  其实,这些天斯坦因和蒋师爷不去找王道士,就是想吊吊王道士的胃口。这天,蒋师爷估摸火候差不多了,便打算去王道士那儿探探情况,没料到刚出门就碰到王道士自个送上门来了,不禁暗喜,赶忙迎上去,把他让到自己的居室里,明知故问:“道长今天怎么有兴趣到这里来?”
  王道士有些不自然:“随便转转,顺便也来看看你。”
  蒋师爷知道他在说谎,但仍夸张地回答道:“多谢!多谢道长大驾光临!”
  坐定后,蒋师爷又问:“道长,今天来……”他说到这里有意停下,望着他,等待他的下文。
  王道士被逼住了,在那里吭吱半天说:“师爷,给你说实话吧,贫道是来问问那天你提出给寺里捐赠的事……”
  蒋师爷听后心想,果然是来问捐赠之事的。他在心里冷笑一声,并不吭声——他还想再吊吊王道士的胃口,好让他痛痛快快上钩。王道士见蒋师爷不吭声,以为他变卦了,心里骤然发急:“这事可是那天师爷亲口给贫道说的——忘了?”
  蒋师爷不动声色。
  王道士越发着急了,上前一步质问道:“师爷是个有学识的人,可不能骗人……”他把话说到这里,大概觉得有点过了,就放缓语气说,“如果斯大臣给寺院里捐赠了银两,贫道会把功德记在《功德簿》上,让敦煌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你们的功名!”
  蒋师爷笑眯眯地摇摇头:“不不,斯坦因博士图的不是这个。”
  王道士急问道:“那他图什么?”
  蒋师爷见火候已到,便直言道:“斯坦因大臣是个大学者,是专门研究佛道的,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向道长求教,研究藏经洞的经卷,如果道长能把那些经卷拿出来给他……”
  “什么?拿出来给他?……”王道士打断蒋师爷的话。
  “对对。”蒋师爷说,“拿出来让他做研究用。只要道长肯打开门,拿出经卷让斯坦因大臣阅览研究,他会给你很多银子的。”
  王道士听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沉吟半天,道:“这不成买卖了?”
  蒋师爷直言道:“这不是买卖,是两相情愿的交换。”
  王道士沉默不语,目光黯淡,心里说:“他们的手段跟俄国人一模一样。”
  蒋师爷又劝导说:“道长如果害怕出什么事,干脆拿到银钱后,悄悄回湖北老家置田产,讨妻室,安度晚年,怎么样,道长?”
  王道士仍然不吭声,脸皱得似一坨风干的牛粪。他原以为斯坦因会给寺院无偿捐赠银钱,没想到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对于银钱,他是太需要了,太需要了!个人需要,寺院需要,哪里都需要!如果他不需要钱,干嘛到处摆道场,求情化缘?如果他有钱能生活下去,能半路出家当道士?现在重修三层楼,因为没钱不能动工;绘制画廊的工程,因为没钱几次停工,哪里不需要钱啊?
  但是,要把藏经洞打开,把里面的神物拿出来送给外国人,说实话,他没有这个胆量,也不能再干了。几年前他用经卷换取奥布鲁切夫蜡烛的事,像一块心病,至今还折磨着他。现在刚刚好了一点,又要……他还敢这样做吗?“罪过,罪过啊!”他嘴里念叨着,起身离开了。
  蒋师爷碰壁了。
  对此,后来斯坦因在他的《西域考古记》中写道:“我以我所有的钱财引诱他和他的寺院,还不足以胜过他对于宗教的情感,或者激起众怒的畏惧,或者两者均有所畏,亦未所知。”
  
  从唐僧身上“开刀”
  
  这次以后,斯坦因觉得无望了,又急又恼。正如他后来在他的《中国沙漠中的废墟》一书中写道:“单单用金钱的诱惑作为一种手段来战胜他的顾虑,显然是无用的。”这就需要寻找他的“病症”,再对“症”下药了。
  但是,王道士的病“症”到底在哪里?他俩开始寻找突破这道“天河”的灵丹妙药。
  天赐良机。一次交谈中,斯坦因发现王道士对唐僧很崇拜,讲起唐僧取经的故事神采飞扬,对玄奘师徒四人更是膜拜非常。
  面对“这个古怪的、一身兼有宗教的热情、天真的愚昧以及对于自己的目的又能采取各种聪明手段坚持不放的道人”,斯坦因眼前忽然出现了早年那些到西方宗教圣地去朝拜的佛教僧侣们。那些教徒们只要提起自己的主,个个虔诚顶礼,狂热膜拜,敬仰有加!而王道士也同样。斯坦因眼前突然闪出一丝亮光——
  于是,他试探着对王道士说:“王道长,我也非常崇拜唐玄奘!我是唐僧的追随着,是唐僧的忠实信徒啊!……”他这么一说,王道士的眼里果然流露出震惊而又兴奋的光芒,看斯坦因的眼神立时变得友善而亲近了。
  这一突然的转变,使斯坦因大喜过望。他无比激动地抓住王道士的手,急切地向他表白自己如何崇拜玄奘,他还说自己一路上几次险些被风沙卷走,又险些渴死冻死在戈壁上,跟玄奘遭受的“九九八十一难”差不多。
  斯坦因说得言辞恳切,蒋师爷译得声情并茂,王道士渐渐被打动了,脸上出现感动的表情,道:“你们,为了拜佛,游览这里的壁画,也吃了不少苦,不容易啊!”
  斯坦因从王道士逐渐变化的语言、神情上,看到了“希望之光正在升腾”。于是,他趁热打铁,瞅准一个机会,又请求王道士说:“尊敬的王菩萨,请你打开藏经洞,让大唐玄奘的忠诚弟子膜拜观赏一眼,也就不枉这趟东土之行了!”
  斯坦因近乎哀求。蒋师爷也在旁边暗暗使劲、敲边鼓:“对对对,让这位西天来的追随者看看藏经洞吧!”
  然而,一提起藏经洞,王道士的神情就又变了,目光躲躲闪闪,犹豫不决。蒋师爷怕把事情弄砸了,就赶紧对斯坦因说道:
  “算了算了,先不谈这些了,让王道士回去想想吧。你俩都是唐僧的忠诚弟子,就好好说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吧。”
  话题又拉扯到唐僧身上……
  
  王道士被攻破了
  
  蒋师爷捻着胡须,踱着步,思谋着,忽然转身对斯坦因道:“我们出银子请工匠在他新修补的洞窟里塑一尊玄奘像。王道士敬仰玄奘,咱们就顺着他的心思,投其所好,在他的心尖尖上美美敲一下,把他彻底降服了!”
  斯坦因击掌道:“好!就照师爷说的干!”
  第二天,蒋师爷给王道士谈了斯坦因的想法,王道士又惊又喜。他巴不得有人出银子,请工匠给唐玄奘塑像、绘制唐僧取经的神话故事哩!蒋师爷见王道士很高兴,便趁热打铁,马上请工匠干起来。
  王道士见这个外国人跟他一样敬仰玄奘,又出银子又出力给玄奘打造塑像,心里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渐渐地也放松了对他们的警惕。
  王道士的第一道防线终于突破了。
  这时,蒋师爷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对王道士紧追不放。这天,他到王道士的居室聊塑像的事情,顺便提起了原来的话题。王道士知道现在已无法回避了,对蒋师爷直言道:“不是本道不成全你们的好事,我也有难处哪!实不相瞒,这样干,贫道一是怕亵渎了神灵,老天会降罪于本道;二是怕敦煌的善男信女们知道了,会活活扒了本道的皮,还会做成人皮鼓让后人们敲打,永远敲打!”
  蒋师爷准备劝说,王道士接着说:“再说,官府衙门刚刚下令加紧管理藏经洞,防止经卷流失,如果现在干那些事,岂不是朝枪口上撞?假若此事败露了,官府查办责问事小,本人身败名裂事大啊!”
  蒋师爷低声道:“咱们可以秘密进行。我们给道长银子,道长给我们经卷阅览,只要你我不往外传,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王道士道:“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再说这里还有画师和干活的民工,要是……还是不要这样干的好。”
  蒋师爷说:“斯大臣只是看看,又不带走,道长怕什么?” 此时,他只字未提交换经卷的事。 他知道现在不是时候,提出过高的要求,欲速则不达。
  王道士觉得如果只是看看,倒也没有什么。但转念一想,拆了藏经洞的那堵墙,如果他们得寸进尺,继而硬要带走洞子里的经卷怎么办?或者抢窃……他感到后果非常可怕。但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又觉得有点不近人情,这个外国人是唐僧的忠实信徒,又沿着唐僧取经的路来这里学习求教,还出银子塑造唐僧像……
  蒋师爷见他有所心动,抓住机会展开新的攻势:“道长,你不要再犹豫了。我早就给您说过,只要您打开藏经洞,拿出经卷让斯坦因阅览研究,斯坦因会给您很多银钱。他这次带着很多银子,一个个都是净重50两的马蹄银啊!足够道长修建几座寺院,建造三层楼殿的!用这些银子修起了洞窟,建造起了寺院,修起了三层楼,道长你就是这里最有功德的人,将来莫高窟就是你的了!”
  这几句话太有诱惑力了,句句如重锤敲击着王道士的心。说实话,他做梦都想着募集银子,做梦都想着修建寺院和洞窟,做梦都想着把下寺变成自己的“地盘”,只是手里没有银子,现在银子摆在那儿,却……他慢慢抬起头,两眼望着蒋师爷,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出口,继而又低下头去。
  蒋师爷见此情景,紧逼一句:“道长,你还犹豫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哪!错过了这个机会,道长您到哪儿去弄那么多马蹄银?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斯坦因大臣就要走了,道长再犹豫下去,人家走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啦!”蒋师爷轻轻拍了拍王道士的手背,再三提醒他。
  王道士猛地抬起头,又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出来。
  蒋师爷心里“呼”地窜出一股火苗,大声嚷道:“道长怎么是这样的人?吞吞吐吐,畏畏缩缩的,哪像个……”后面的“道长”二字,他没有说出口,他怕说重了适得其反。但这几句话偏偏把王道士激了起来,他大声说:
  “我,怕——”
  蒋师爷打断他的话,也大声嚷道:“你怕什么?怕什么?我不是给你说了,你让他观看经卷,他给你钱,一切都秘密进行!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怕什么?我看你小心过度了,什么事也办不成!”
  一顿抢白,王道士不做声了。最后长吁一口气,嗫嚅道:“那,那就让他先看看吧……”
  “好!”蒋师爷激动地叫了一声,“这就对了,这就对了,道长早就应该这么做,早就应该!看看咱们磨了多少口舌。”
  “不过,咱们有言在先。”王道士神情严肃道,“看经卷的时间必须是晚上。你们不能自已去洞里挑拣,由我悄悄拿来给你们看。你们当夜看完,第二天必须交给我,再由我给你们拿新的来。”
  蒋师爷满口答应:“行。”
  王道士又叮嘱道:“洞窟上有干活的人,还有弟子们,咱们双方必须严守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一定严守秘密,一定!”
  蒋师爷不假思索,满口答应。因为现在刚刚有了好的转机和进展,所以,王道士提出什么要求和条件,他都无条件答应。他想,只要攻下第一关,进了那个门坎儿,下面的事情自会“车到山前必有路”。
  
  斯坦因欣喜若狂
  
  事情说定后,蒋师爷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斯坦因。
  斯坦因听后高兴得手舞足蹈,拿出洋酒与蒋师爷干了一杯,以庆贺来莫高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也是对蒋师爷工作的奖赏!罢了,斯坦因又提出应该到洞窟里去看看,或者站在藏经洞门口看看也行,否则,太遗憾了!
  第二天,蒋师爷给王道士转达了斯坦因的意思。王道士想了想,答应道:“可以进洞看看。”他想,藏经洞的经卷都同意让人家阅览,让他进门看看又有何妨?
  斯坦因听王道士同意了,欣喜若狂。他觉得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怪,难办的时候到处都碰壁,顺利的时候一路通畅,就说:“师爷没有提出带走一些经卷?”
  蒋师爷听此话,苦笑一下:“就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再狮子大张口,吓退了胆小如鼠的王道士怎么办?要谨慎行事,小心为宜,否则,会功亏一篑!”
  斯坦因重重地点了点头。
  然而,后来因为偶然发生的一个巧合,促使王道士彻底向斯坦因打开了藏经洞的门户……
  当晚,蒋师爷去了王道士那儿。深夜时分,他悄悄回到斯坦因的帐篷,激动地从长袍底下掏出几本手写经卷。斯坦因已经在帐篷里等了大半夜,见蒋师爷拿来了经卷,热切地迎上去边看边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
  蒋师爷说:“是王道士给的。他让我先看看,我就偷偷带到你这里来了……”斯坦因只翻了翻,就高兴得跳起来。因为他一眼就看出那是几本十分古老的手写古经卷。他爱不释手,准备继续观赏,蒋师爷说:“王道士限定了观看的时间,现在已经半夜了,还是拿来由我看吧。”
  因为斯坦因只是略通汉文,对一些文本无法鉴赏,所以就把古卷交给蒋师爷,让他鉴赏考证。蒋师爷从斯坦因手里接过经卷,藏掖在长袍里面,悄悄溜回他居住的地方。他利用后半夜的时间,全力翻阅这些手稿,力图从经文中辨认、确定它们的年代、日期和价值所在。天一亮,他便带着“胜利与惊异的表情”,来到斯坦因的帐篷里,得意洋洋地对斯坦因报告说:“这些佛经的汉文译本,从书末的题署时间来看,是玄奘本人从印度带回的原著中翻译过来的。”
  

[1] [2] [3] [4] [5] [6]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