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替诸葛瑾“骂街”



  中华民族历来自称为礼仪之邦,如此头衔下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人们以大局为重,忍耐退让。常见某志士将一个巨大的“忍”字悬于墙头,每日训诫。
  “忍”自然有其好处。单位之中,部下互相忍让,彼此包容,无疑能促进集体的团结,减少工作中的阻力;然而从另一方面看,一旦一些部下受了气,强忍于心,未必是什么好事,没准还要憋出什么毛病。
  所以,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矛盾,释放当事者心中的怨气,为部下出气撑腰,让其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心清气爽,全身心投入。
  孙权就深知这一点。手下群臣,个个精干,免不了要有一些人搬弄是非,互相倾轧,必然有一部分人要受气被侮,所以,孙权十分重视为部下撑腰,以解其怨气,他为诸葛瑾“骂街”就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瑾是孙权帐中大将军,任豫州牧,由于其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因此备受孙权重用,这就引起一些部下的嫉妒和非难,他们常常上奏孙权,说诸葛瑾与诸葛亮勾结,实际上为刘备服务,这种诋毁之辞越传越甚,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诸葛瑾也听到这些流言蜚语,虽心中不平,但也无奈,每日间闷闷不乐,不知该如何洗清名声,恢复忠贞之名誉。
  大将陆逊听说此事后,十分气愤,因此立即上表,说明诸葛瑾一片忠心,毫无不义不仁之举,孙权应消除对他的疑虑,为他平反。
  孙权当然把诸葛瑾日益憔悴、忧心忡忡的样子看在眼里。接到陆逊的保奏后,认为澄清事实的时机到了,若再推延时日,流言越甚,对诸葛瑾的名誉损坏越大,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样必会影响诸葛瑾正常工作,贻误大事,因此,他决定亲自为诸葛瑾平反。
  一日,他聚集群臣,议定军机大事后,便说道:“子瑜与我多年共事,情同骨肉,彼此了解十分透彻。他的为人,我十分明白,刚直不阿,从不为不义之事,不说不义之话。因此,有人说子瑜私通刘备,背叛东吴,实属无稽之谈。”
  众臣听了,有的表示赞同,点头称是,有的依然不服气。诸葛亮效力蜀国,又足智多谋,诸葛瑾颇有泄露情报之嫌!
  为澄清诸葛瑾与其兄弟孔明的关系,孙权继续说道:“当时我也和诸位有类似想法。刘备从前派诸葛亮来东吴的时候,我曾对子瑜说:‘你与孔明是亲兄弟,而且弟弟应随兄长,你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当时,子瑜就十分严肃地回答我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投靠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您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您,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一样!’”
  孙权借子瑜此语大赞他的高贵品格,并告诉臣下,他已把污辱诸葛瑾名节的奏章封起来交给他本人,以示对其不疑。他又对谣言惑众、无中生有的大臣予以严厉批评,说道:“我和子瑜情投意合,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不是流言蜚语所能挑拨得了的。”
  这一番言辞使得部下心悦诚服,他们对诸葛瑾的为人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孙权明断是非钦佩不已。从此,攻击诸葛瑾的流言不攻自破,诸葛瑾本人也恢复了从前的工作状态,尽心辅佐孙权。这些都应归功于孙权主动为部下撑腰,爱护部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