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山东中学语文教学20年

作者:吴心田 程 翔 赵 雷 史建筑




  从2004年10月开始酝酿至2005年4月底,历时半年多,经过山东省老、中、青中学语文教研员、教师、校长、高校教授50多位代表人士反复三次不同形式的讨论,对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山东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达成了共识,我们总结归纳了以下七个方面,现简述如下,请语文界人士批评指正。
  一、正确把握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个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在中学阶段切切实实打好语文基础。
  中学语文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我们认为,它是一门以学习祖国母语为前提,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为基本特点的基础课程。在把握中学语文课程这些基本个性特点的同时,还不可避免地应该把握兼而担负各学科共性的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等方面的思想品格的教育任务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健康的审美情操等,这些各科共性任务与语文个性任务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什么是“语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语文”内涵的认识也在发展。我们认为,现在对“语文”的定义,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语”即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即人文,包括文学、文化,二者合起来就是“语文”。“语”和“文”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认为,正确地把握以上这两点对于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语文素养”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就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说,应该是: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②良好的语感;③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④读、写、口语交际的语文能力;⑤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正确方法;⑥文学和文化的修养。同时还包括与上述六点相统一的良好思维品质、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审美情趣、道德感情等。
  对“语文素养”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应该是全面的,是多方面统一的。这里应该有一个主次观,尽管不应该放弃或忽视“次”,但毕竟“主”就是“主”。怎样确定“主”的内容?应该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别开来,从语文课程的基本个性特点和“己任”出发,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把“主”的任务和内容确定下来。语文学科虽然应该包括一些与其他学科相关联及各学科共性的任务和内容,但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更不应该混同于其他学科,例如对一堂语文课的评价,最起码的应该有语文味,应该是一看给人的感觉就是“语文课”,而不是其他什么课。
  不可否认,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各学段学生心理、年龄的不同和教学目的任务的不同,普通中学的语文课应该与小学、中专和大学的语文课有所不同,尤其不应上成高校的纯文学课或纯语言课,也不应上成作报告那样的讲座式的成人培训课,在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都应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普通中学的语文课程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因而应该坚持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以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或到社会上工作。
  语文基础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主要的应是语文课程“个性特点”和“语文素养”那些内容(当然同时还应该包括各学科共性的那些内容)。中学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这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责任,也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的一种事业。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学语文教学如果忽视了使学生切实打好语文基础,那将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缺陷,是一种对学生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失职,因此,任何漠然或淡化打好语文基础的观点都是不当的。
  综上所述,山东省语文教学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坚持了正确把握语文个性特点,以培养“语文素养”为己任,使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文基础不动摇,以此为基本点和出发点,从而使山东省的中学语文教学沿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前进。
  二、坚持“严谨扎实”的教风和学风,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坚持遵循中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认真对待教材,坚持通过学习和品味课文语言来感悟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我们始终坚持“严谨扎实”的教风和学风,无论全国对语文教学问题有多少争论,在这一点上山东省语文教学从不动摇。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不应是随意性的和虚浮的,应该是科学的和严谨的,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应有恰当而准确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人文思想精神感悟的要点,要有科学的教学组织,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应力戒虚浮,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有实际收效。正是这种“严谨扎实”的教风和学风,打造了山东省语文教学始终求真务实的特点。
  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这一直是山东省语文教学坚守的信条(当然,并不忽视课外学习)。我们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课堂教学上,学年或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适当地开展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固然重要,但不应变为教学的主渠道。我省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在总结经验时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是在常态下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山东省的语文教学成果带有明显的课堂色彩。
  如何处理好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山东省语文教学崇尚实用,继承了我国古代“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鄙视浮华,摒弃玄妙。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重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矛盾,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是两张皮,而是二者有机地统一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重视工具性,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人文性,主要在于强调语文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这两者在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和感悟中得到统一和落实。这些年来,由于我们对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的坚持,既避免了单纯强调工具性的弊端,又避免了空泛宣扬人文性的虚浮,防止了各偏一端的做法,使语文教学在二者统一中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中学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包括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新的思想理念的体现),这些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六点:①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体现中学基础教育的特点,体现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个性特点”,以培养“语文素养”为己任,以“学语文”为重点,同时关注人的精神、思想、品德、人格和情感的发展。②坚持文本教学的原则。教材是国家规定的文本,应该认真对待,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完成教学任务。③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学习和品味来感悟和体验人文精神,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空泛地讨论和阐释人文精神。④以培养语文能力为重点,把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语文能力的训练实践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体验三者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⑤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以教材为教学凭借,力求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自然和谐地融和在一起,达到”三位一体“。⑥坚持注重过程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如何评价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算一堂好的中学语文课?对这个问题可能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我们认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允许不同课型、不同方式方法的存在,应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上得异彩纷呈。但是不管怎么上,都应该体现上述这些客观规律。如果对一堂好的中学语文课描述一下,应该是:教师以和谐的语言和自然的教态从一上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语文课的学习境界中。整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互动状态,教师始终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相机诱导,适当启发,点拨在恰当之际,讲析在难点之处;学生有自学,有讨论,有探究,始终处在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又紧紧围绕着教材进行,并适当地加以联想和扩展,学生既学得了语文知识,又培养了语文能力,而且受到了文学文化的熏陶和精神品德的教育。整堂课有条有理,和谐自然,生动活泼,扎扎实实,语文味很浓,人文性又很强,使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认为,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一堂好的中学语文课。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上得十全十美无可挑剔,但我们倡导努力体现上述境界。
  

[2] [3]